正在播放一区二区_日本不卡视频_成人福利视频网站_中国av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人爽爽人爽爽

西柏坡導游詞講解 西柏坡導游詞優秀6篇

西柏坡導游詞優秀6篇

關于西柏坡導游詞 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革命圣地"—西柏坡。我是來自彩虹旅行社的導游,我身邊的這位是咱們本次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駕駛技術一流,一定會給大家提供一段平穩、舒適的旅途時光。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就由我和王師傅共同為您服務,如果您有什么要求,請盡管提出,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在這里,我先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西柏坡之旅。再過一會兒我們就要到達今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這里,我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境內的一個小山村,卻也是光耀中國史冊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享有者“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美譽。西柏坡擁有著厚重的紅色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和綠色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就在去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5A級旅游景區,成為全國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莊獨有的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的5A級景區。好了,我們的車也到了,大家帶好隨身物品,一起下車。

現在我們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舊址大院門前,下面請跟我一起往里走,大家注意腳下的臺階。進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舊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隨同中央工委由陜北來到西柏坡,在這里生活、工作了近兩年。我們右手邊的北房有東、西兩屋,東屋是董老的辦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寢室,西廂房和南廂房是當時工作人員居住的地方。院里還種著海棠、杏梅、翠竹等植物,這些都是當年董老和夫人何蓮芝同志親手栽種的。現在我們移步北屋辦公室,屋內布局雖簡單,卻真實的再現了當年董老在這里的工作環境。當年董老孜孜不倦的學習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書架上陳列的書籍,都是他當年閱讀過的。而在這張辦公桌上,董老為1948年首次發行的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后來一位曾跟隨了董老6年的工作人員說,為了寫好這六個字,董老把紙裁成紙條,不管每天回來多晚,他都要坐下來寫上幾篇,在寫字時還注意節約紙張,每個紙條都會寫兩遍。最后寫了幾十張,請同志們一張一張反復比較挑選。看著這張辦公桌,我們仿佛看到了董老正坐在這里專心致志的工作,董老這種“活到老,學到老”以及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們,激勵著我們(我★www.huzhidao.com)。

各位游客,在西柏坡的游覽即將結束,我也不得不要和大家道聲再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相處的時間雖短,卻建立了友誼。在這離別之際,我要衷心的向大家說聲謝謝,感謝您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讓我能夠圓滿的完成此次接待任務,而對于旅途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望您見諒,也歡迎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會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斷改善。最后,我代表彩虹旅行社以及我本人祝大家旅途愉快,身體健康。

最新的河北西柏坡導游詞 篇二

各位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們:

歡迎大家參加由我們神游四海旅行社組織的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參觀之旅,我是今天和朋友們一起游覽西柏坡的導游,我叫苗琳,你們可以叫我苗導,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使大家滿意。從此刻開始我們就是一群外出游玩的好朋友,我會盡朋友義務讓你們玩得開心,吃得放心,舒展身心的。這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我們乘坐的大巴車車牌號是冀__你們大可把自己的“放心”的交給我們的王司機,因為王師傅憑12年的車齡,以及嫻熟的技術,讓客人們都大為贊揚。接下來就由我和王師傅為大家服務,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們服務不周的,大家盡管直接提出來,我們會竭盡全力滿足大家的。在這里,我先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西柏坡之旅。我們就要到達今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這里,我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境內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卻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于太行山東麓的滹沱河畔,成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這一切都是緣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一代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這里縱橫捭闔,指揮若定,譜寫了一曲壯麗輝煌的贊歌,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周恩來曾經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

1988年黃鎮將軍參觀西柏坡時題詞"新中國從這里走來",朱穆之同志題詞"中國命運,定于此村"。我們大家都知道,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國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來為什么遷移到西柏坡呢?在我們參觀舊址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1947年3月,蔣令胡宗南糾集兵力向延安進犯。為了誘敵深入,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黨中央毛主席決定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3月26日,黨中央在陜北清澗縣的棗林溝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史稱"棗林溝會議"。會議決定將中央機構分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會后劉少奇、朱德同志組成中央工委向華北轉移。于同年5月來到西柏坡,進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領導了解放區土地運動。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華北重鎮石家莊,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在戰略上為黨中央移駐華北奠定了基礎。1948年3月,西北戰局基本穩定后黨中央毛主席在陜北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向華北轉移。5月26日,毛澤東從阜平縣城南莊來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當時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在這個時期全國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時機已逐漸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開始,黨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歷時4個月19天,殲滅和改編國民政府軍隊154萬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會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毛主席遷往北平建國。

中共中央舊址各位朋友,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舊址大院。下面請隨我參觀,我將一一給您介紹。

請大家隨我一起進入大院,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劉少奇同志舊居。劉少奇同志來到西柏坡后,近兩年的時間里就住在這里。北房東屋是劉少奇同志的辦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辦公室。東廂房北邊的小屋是劉少奇同志的秘書廖魯言同志的住處;南邊的小屋是朱總司令的秘書黃華同志的住處。為了徹底消滅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制度,經中央批準,劉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會議是在大院西邊的一個打谷場上召開的,主席臺設在附近的一個舊房基上,上邊搭了布棚。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坐在石頭上聽取劉少奇同志的報告。會議通過《中國土地法大綱》,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極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在西柏坡正式辦公。劉少奇同志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華北局書記、中共馬列學院院長等職。劉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簡樸,他的辦公室既是會議室又是中央工委的辦公處。中央工委許多重要會議就是在這間屋子里召開的。室內的辦公桌、沙發、轉椅等都是原物。這個小木箱是劉少奇同志長期使用過的文件箱,也是劉少奇同志從西柏坡帶到北平諸多物品中僅存的一件。《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在全國土地會議上的報告》等許多珍貴手稿就存放在里邊。期間,劉少奇同志的家幾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趙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層花紙,把上邊的"奇字第三號"字跡蓋了起來,才幸免于難。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親自把這一具有珍貴意義的小木箱贈給了西柏坡紀念館。

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軍委作戰室,這所房子是中央機關自己動手建造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這九個字是楊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題寫的。軍委作戰室內設作戰情報、戰史資料等三個科。它們的具體工作任務是研究匯集敵我雙方的作戰情況,及時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并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達命令。當時這里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工作人員繪圖、制表用的紅藍鉛筆都是從敵人手里繳獲來的。為了節省鉛筆,他們就用紅藍毛線在墻上這張軍用地圖上標圖。1975年,特赦后的國民政府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看到這四間小平房后,無限感慨地說,毛主席真是英明偉大,在這四間小平房里就把國民政府的幾百萬軍隊給打敗了,國民政府當敗,蔣當敗啊!

我們的旅程馬上要結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個“緣”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1天的共處,算算也有千年的緣分了!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今天你們對我這個朋友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里說聲對不起了!再一個自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的結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對大家說聲謝謝了!最后一個,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今天好,明天好,現在好,將來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給點掌聲好不好!我相信我們有千年的緣分肯定會在見面的,希望下次再見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比今天還要幸福開心,只要我們相信明天會更好!謝謝大家。

西柏坡導游詞 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歡迎大家來石家莊平山縣西柏坡景區參觀學習。西柏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20世紀40年代后半期,在這里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指揮了震撼世界的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著名論斷,描繪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宏偉藍圖,是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西柏坡原來是太行山東麓一個普通的小山村,它和鄰近的黃泥、郭蘇等村莊曾被聶榮臻元帥譽為“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1958年,由于修建崗南水庫,西柏坡和東柏坡等20個村莊被搬遷。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于1970年,在距原址500米、海拔高于原址57米處復原建設。2011年,西北坡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各位游客朋友,在中央舊址門口,首先映人我們眼簾的是“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碑區,一道白色圍墻使中共中央舊址貌如當年。現在我們來到了董必武同志舊居,每天都是這個舊居第一個接待來訪者。舊居的四合院里有多種樹木,1叢月季使這個小院富有生機,一棵海棠樹和杏梅在收獲季節更令人向往。董老是和劉少奇、朱德等同志一起于1947年夏初來到西柏坡的。作為中國共產黨內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央首長一樣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睡的是農家土炕,鋪的是延安大生產時織的早已多處破損的舊毛毯,炕上放著一架引人注目的紡車。早在延安時期,董老的夫人何蓮芝就是紡織能手,曾被評為邊區的勞動英雄,到西柏坡之后,她仍堅持紡線。

劉少奇同志當時是董老的鄰居,剛來時中央工委住在村子的東頭,為了少占民房,劉少奇同志和朱總司令合住在一個擁有前后院的農舍里。劉少奇同志住前院,總司令住后院。院里種有桃樹、梨樹和棗樹。劉少奇同志以身作則,艱苦樸素,辦公室里的文件箱是他從延安帶到西柏坡,后又帶到了北京。《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在全國土地會議上的報告》等重要文件和手稿就存放在里面,同時也是他的衣箱。

在劉少奇同志舊居東側,_舊居西邊有四間北房,它就是當年的軍委作戰室。楊尚昆同志1984年題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鑲嵌在門口。屋內墻上掛滿了軍用地圖,緊靠其后的柏坡嶺上掛有一個警鐘,可以想象在當年大決戰的日子里,解放軍總部是何等繁忙!朱總司令、周副主席等首長經常到這里聽取匯報,或分析戰局、發出指示,或是提出作戰計劃呈送_,而作戰室里的擺設竟是如此簡陋,只有三張大辦公桌和十幾把木凳。所有這些,就連在淮海戰役中被俘的原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1975年看過西柏坡后也感慨不已,欽佩至極。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_舊居。這個舊居是前后兩個小院:前院有一個磨盤和豬圈,當年_同志不讓拆掉這些東西,他說我們走后老百姓還要用。樹下的磨盤旁,是_夏天納涼的地方,也是和戰友們工作的場所;后院四間北房是_的寢室和辦公室,里面的沙發、茶幾、辦公桌、臺歷、書架、火盆等實物再現著他儉樸的生活。

_舊居東邊是任弼時和周恩來的舊居。周恩來舊居在最東頭,他當時兼任我軍的總參謀長,工作十分繁忙,經常通宵達旦,或批閱文件,或起草文章。他辦公室里掛的一張照片,是他當年為粉碎敵人偷襲黨中央駐地的陰謀而正在凝神奮筆疾書,給_起草請示信時拍攝的。

穿過防空洞,我們看到一座三間窯洞式的房屋,它是陜北來的同志蓋的。起初準備讓_住,_考慮到朱總司令上了年紀,就讓給了總司令。這樣朱總司令才從劉少奇的前院搬到了這里。屋內的用品和其他首長一樣,大多是戰利品。會客室里的金屬桌椅是陳毅送給他的,這是1947年孟良崮戰役中,我軍從敵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那里繳獲的戰利品,總司令在西柏坡一直使用著。七屆二中全會期間軍事組的同志,像彭德懷、賀龍、陳毅、聶榮臻等多次在這里討論軍機大事。在總司令去世前20天,他親自批準將這套桌椅送給西柏坡。當年他和劉少奇等同志一起不僅成功地領導了中央工委的工作,還協助_組織指揮了三大戰役,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

各位游客朋友,朱德同志舊居西側不遠處是當年中共中央、_接見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江庸的舊址。當時傅作義、鄧寶珊二將軍隨和平代表一起來到西柏坡,受到_、周恩來等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這兩間平房同時也是后來我黨領導人接見蘇共中央代表米高揚的地方。

從這里向前走不遠就是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它是中央院里最大的房子,原來是中央機關的大伙房,稍加布置即成會場。主席臺上懸掛著_和朱德總司令的照片,兩面墻上懸掛著黨旗。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就在這里舉行,_向全會作了極為重要的報告。參加會議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幾乎匯集了我黨、我軍的全部精英。這次會議確立了中國革命由農村轉到城市,并由城市領導鄉村,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由農業國轉到工業國的總任務和總途徑,描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藍圖。

在七屆二中全會會址的南面是九月會議會址,當時是中央機關的中灶食堂。1948年9月8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就在這個食堂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政治局委員7人,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14人,重要工作人員10人。這是自日本投降以來到會人數最多的一次中央會議。會議以“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為中心議題,檢查了過去的工作,提出了今后的任務和目標,為組織大決戰從思想、組織和物質上作了準備。分布在中央大院里的其他房屋,像中央機要室、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機關小學舊址等無不再現了當年的風貌。位于中央舊址南側的領袖風范雕塑園,以反映_、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董必武等革命風范的六組雕像和近30幅

_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的詩詞石刻,集花草、樹木和雕刻于一體,使觀眾既領略到領袖風范,又得到美的享受。

西柏坡導游詞 篇四

西柏坡原本是太行山中一個普通的小山村,自1948年5月至次年3月間,這里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中國共產黨從這里走向了全國勝利。

西柏坡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易守難攻的地理特征使1947年的中國共產黨選擇它作為中國革命的指揮中心,領導全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進行戰略大決戰。如今,西柏坡紀念館已經成為全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西柏坡紀念館于1977年建成,館標為鄧小平1984年題寫。展覽圍繞“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這一主題,重點介紹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西柏坡的偉大革命實踐,設計完善、制作精美,藝術品味高,獨具特色,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8年度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之一。

關于西柏坡導游詞 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參觀學習。我代表星星旅行社和司機師傅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我是大家本次游覽的導游,我叫高夢帆,對,就是夢想的夢,一帆風順的帆。大家可以叫我小高,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我會盡我的能力讓大家玩得開心,吃得放心。希望我的服務能使大家滿意。這是我們的司機,鄭師傅,他的車牌號是12345,咱們的鄭師傅已有多年的駕齡,大家大可把自己放心的交給鄭師傅。最后,預祝我們有一個愉快美好的旅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境內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卻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于太行山東麓的滹沱河畔,成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這一切都是緣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一代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這里縱橫捭闔,指揮若定,譜寫了一曲壯麗輝煌的贊歌,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周恩來曾經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1988年黃鎮將軍參觀西柏坡時題詞"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1958年,因修建崗南水庫,革命被迫搬遷。我們現在所見到的西柏坡舊址是1970年進行的復原建筑,占地16440平方米。大家看前方,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中共中央舊址,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舊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隨同中央工委由陜北來到西柏坡,在這里工作、生活了近兩年時間。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當年董老和夫人何蓮芝同志在工作之余親手栽種的。董老的生活非常艱苦,睡的是農家土炕,蓋的是延安大生產時織的毛毯。炕上的這架紡車就是何蓮芝同志當年紡線用的。

穿過劉少奇同志的舊居,我們看到前面的軍委作戰室。軍委作戰室內設作戰、情報、戰史資料等三個科。它們的具體工作任務是研究匯集敵我雙方的作戰情況,及時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并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達命令。

當時這里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工作人員繪圖、制表用的紅藍鉛筆都是從敵人手里繳獲來的。為了節省鉛筆,他們就用紅藍毛線在墻上這張軍用地圖上標圖。1975年,特赦后的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看到這四間小平房后,無限感慨地說,毛主席真是英明偉大,在這四間小平房里就把國民黨的幾百萬軍隊給打敗了,國民黨當敗,蔣介石當敗啊!

毛澤東主席是1948年5月來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毛澤東就是在這座普通的山村農舍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日夜操勞。這座普通的民宅為前后兩個小院。甬路西邊有一個磨盤和一個豬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領導同志,經常圍坐在磨盤旁、楸樹下研究戰局。后來曾有人風趣地稱為:磨盤上布下雄兵百萬。穿過任弼時同志的舊居,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周總理的舊居。大家隨我來,這三間窯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舊居,本來準備讓毛主席住。可毛主席覺得朱總司令上了年紀,堅持讓朱總司令去住。窯洞西間是朱總司令的辦公室,中間是會客室,東間是寢室。

這間南北狹長的小土屋是七屆二中全會會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就是在這所房子里召開的,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動手建造的大伙房,開會時臨時布置成了會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結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隊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好了,我們的西柏坡之旅馬上就要結束啦!想當年毛主席同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開創了今天的安寧平靜社會,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呢?一天的時光是短暫的也是開心的,希望我們大家能珍視這份友誼。如果大家對我的服務有什么不滿在此說聲對不起了,有什么意見和建議也敬請指出,我很樂意傾聽,并且會積極改進,希望下次再見時一定做到讓大家滿意。最后,祝大家今后的生活像今天的陽光一樣燦爛!謝謝大家今天的支持和配合,謝謝大家!

最新的河北西柏坡導游詞 篇六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參觀學習。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境內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卻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于太行山東麓的滹沱河畔,成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這一切都是緣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一代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這里縱橫捭闔,指揮若定,譜寫了一曲壯麗輝煌的贊歌,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周恩來曾經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1988年黃鎮將軍參觀西柏坡時題詞"新中國從這里走來",朱穆之同志題詞"中國命運,定于此村"。我們大家都知道,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國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來為什么遷移到西柏坡呢?在我們參觀舊址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1947年3月,蔣介石令胡宗南糾集兵力向延安進犯。為了誘敵深入,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黨中央毛主席決定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3月26日,黨中央在陜北清澗縣的棗林溝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史稱"棗林溝會議"。會議決定將中央機構分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會后劉少奇、朱德同志組成中央工委向華北轉移。于同年5月來到西柏坡,進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領導了解放區土地運動。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華北重鎮石家莊,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在戰略上為黨中央移駐華北奠定了基礎。

1948年3月,西北戰局基本穩定后黨中央毛主席在陜北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向華北轉移。5月26日,毛澤東從阜平縣城南莊來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當時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在這個時期全國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時機已逐漸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開始,黨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歷時4個月19天,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會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毛主席遷往北平建國。

一、中共中央舊址

各位朋友,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舊址大院。下面請隨我參觀,我將一一給您介紹。

董必武同志舊居

進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舊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隨同中央工委由陜北來到西柏坡,在這里工作、生活了近兩年時間。

北房東屋是董老的辦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寢室,西廂房和南廂房是工作人員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當年董老和夫人何蓮芝同志在工作之余親手栽種的。

在此期間,董老擔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華北財經委員會主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國土地會議、九月會議和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并在會上講了話。

董老經常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書架上陳列的書籍,都是他當年閱讀過的。他堅持每天學習、寫作,從不間斷,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就是在這張辦公桌上,董老為1948年首次發行的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

董老的生活非常艱苦,睡的是農家土炕,蓋的是延安大生產時織的毛毯。他工作勤奮,還在工作之余參加勞動。在門前開荒種菜、種樹。何蓮芝同志早在延安時期就是紡線能手,曾被評為陜甘寧邊區的勞動英雄。炕上的這架紡車就是何蓮芝同志當年紡線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蓮芝重返西柏坡,當她看到這架紡車時,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盤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搖起了當年的紡車。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隨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員,先期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劉少奇同志舊居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劉少奇同志舊居。

劉少奇同志來到西柏坡后,近兩年的時間里就住在這里。北房東屋是劉少奇同志的辦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辦公室。東廂房北邊的小屋是劉少奇同志的秘書廖魯言同志的住處;南邊的小屋是朱總司令的秘書黃華同志的住處。

為了徹底消滅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制度,經中央批準,劉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會議是在大院西邊的一個打谷場上召開的,主席臺設在附近的一個舊房基上,上邊搭了布棚。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坐在石頭上聽取劉少奇同志的報告。會議通過《中國土地法大綱》,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極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在西柏坡正式辦公。劉少奇同志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華北局書記、中共馬列學院院長等職。

劉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簡樸,他的辦公室既是會議室又是中央工委的辦公處。中央工委許多重要會議就是在這間屋子里召開的。

室內的辦公桌、沙發、轉椅等都是原物。這個小木箱是劉少奇同志長期使用過的文件箱,也是劉少奇同志從西柏坡帶到北平諸多物品中僅存的一件。《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在全國土地會議上的報告》等許多珍貴手稿就存放在里邊。劉少奇同志的家幾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趙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層花紙,把上邊的"奇字第三號"字跡蓋了起來,才幸免于難。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親自把這一具有珍貴意義的小木箱贈給了我館。

軍委作戰室舊址

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軍委作戰室,這所房子是中央機關自己動手建造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這九個字是楊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題寫的。軍委作戰室內設作戰、情報、戰史資料等三個科。它們的具體工作任務是研究匯集敵我雙方的作戰情況,及時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并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達命令。

當時這里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工作人員繪圖、制表用的紅藍鉛筆都是從敵人手里繳獲來的。為了節省鉛筆,他們就用紅藍毛線在墻上這張軍用地圖上標圖。1975年,特赦后的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看到這四間小平房后,無限感慨地說,毛主席真是英明偉大,在這四間小平房里就把國民黨的幾百萬軍隊給打敗了,國民黨當敗,蔣介石當敗啊!

毛澤東同志舊居

毛澤東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來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毛澤東就是在這座普通的山村農舍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日夜操勞。

這座普通的民宅為前后兩個小院。甬路西邊有一個磨盤和一個豬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領導同志,經常圍坐在磨盤旁、楸樹下研究戰局。后來曾有人風趣地稱為:磨盤上布下雄兵百萬。

這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樹木均是照原狀栽種的。西房南邊一間,是毛澤東的女兒李訥和保姆的住室;中間是家屬住室;北邊一間是毛澤東的書房兼資料室。北房東、西兩間分別是辦公室和寢室。辦公室內陳設的辦公桌、沙發、轉椅、茶幾等都是當年毛主席使用過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緊張,辦公室的燈光總是通宵明亮。三大戰役時,毛主席辦公室的墻上掛滿了軍用地圖,五位書記經常圍坐在圓桌旁,研究戰局。他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作戰方針和各種文電、指示,就是從這里發出的。在這里,毛主席寫下了許多光輝著作,僅收集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結束后,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準備遷往北平。毛主席把中央直屬機關警衛部隊的干部召集起來,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他們進北平就腐化了,我們共產黨進北平,是要繼續干革命,建設社會主義,一直到實現共產主義。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一起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任弼時同志舊居

任弼時同志的舊居是南北狹長的小院,北房為東、西兩間,東邊一間是任弼時同志的辦公室;西邊一間是任弼時夫婦的寢室。西廂房北邊一間是任弼時的兒子的住室;南邊一間,在九月會議期間,賀龍同志曾在此居住過。東廂房北邊一間,是任弼時兩個女兒的住室;南邊一間是任弼時的機要秘書師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時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來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書記中最年輕的一位。

任弼時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從1920年16歲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起,到1950年46歲病故止,任弼時同志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英勇奮斗,三十年如一日。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他曾兩次被捕入獄,在敵人的嚴刑面前,任弼時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他在身體受到嚴重摧殘的情況下,堅持忘我地工作,始終跟隨黨中央、毛主席征戰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隨毛主席由陜北前來西柏坡途中,翻越五臺山時,正遇大雪封山,人車受阻,任弼時同志硬是拽著馬尾巴爬到了山頂。

室內床上一條破舊的毛毯,是延安大生產時織的,木箱、鐵皮箱都是任弼時同志轉戰陜北來西柏坡途中隨身攜帶的文件箱。

1949年3月23日,任弼時同志隨同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一起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周恩來同志舊居

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來同志舊居。北房東邊靠前的這個房子,是周恩來同志的辦公室;靠后的兩間,東邊一間是鄧穎超同志的辦公室;西邊一間是他們的寢室。西廂房南邊一間,是軍委作戰部部長李濤的住室。

周恩來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來西柏坡的。他當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既要和毛主席、朱總司令等一起研究戰局,又要聽取前方的戰場情況匯報,還要核對軍事資料、起草文電、批閱文件等。

在大決戰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達旦。辦公室東墻上懸掛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時的情景。周副主席考慮問題極其精細縝密,為毛主席部署各個戰役提供了準確無誤的軍事資料和數據。

寢室里的書架是周副主席當年用過的。當時為了行軍方便,特制了這個書架,合起來是三個箱,展開便是書架。鄧穎超辦公室桌上放著的交直流兩用收訊機,是許昌戰役的戰利品,是陳毅同志贈送的。

在西柏坡還流傳著一個"總理雨夜救親人"的故事。1948年7月30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幾個窯洞被水沖塌了,有四位同志被埋在里邊,周副主席聞訊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馬燈,披上雨衣,拿著鐵鍬直赴現場,親自組織搶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犧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檢查了機關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窯洞里住著的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年3月23日,周副主席隨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起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朱德同志舊居

這三間窯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舊居,中央工委自己動手建造的,準備讓毛主席住。毛主席覺得朱總司令上了年紀,就讓朱總司令去住,朱總司令于1948年1月,從劉少奇的前院搬到這里。

窯洞西間是朱總司令的辦公室,中間是會客室,東間是寢室。

朱總司令是1947年5月同劉少奇等同志一起來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間,他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等職。

1947年10月底,朱總司令乘車由西柏坡出發,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視察了冀中部隊和冀東地區的財政、經濟、工業以及小學教育等情況,并分別對當地野戰部隊團級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過長篇講話。視察期間,我晉察冀野戰軍正準備發起解放石家莊的戰役,朱總司令親自審問俘虜,針對敵軍部署,制定作戰方案。1947年11月12日我軍攻克了華北重鎮石家莊。戰后,朱總司令又親自總結了攻殲戰的經驗,并欣然命筆寫下了《七律·攻克石門》。

朱總司令辦公室里陳列的辦公桌、轉椅、電話機和書籍等都是當時的原物。

會客室里的金屬桌椅,是1947年5月我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中繳獲敵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的戰利品,它是朱總司令到前線視察時,陳毅同志送給他的。中央遷往北平時,朱總司令又把它帶到了北平。1976年6月26日,朱總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親自批準將這套金屬桌椅送給了我館。寢室里的床、辦公桌、衣架、床頭柜等都是原物。收音機是一位蘇聯朋友送給他的。

1949年3月23日,朱總司令隨同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一起遷往北平。

七屆二中全會會址

這間南北狹長的小土屋是七屆二中全會會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就是在這所房子里召開的,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動手建造的大伙房,開會時臨時布置成了會場。前面的長桌是主席臺,主席臺兩邊的方桌是記錄桌,后邊墻上掛著敵我戰略形勢圖,是向大會進行匯報時用的。

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人員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這次會議,并在會上作了極為重要的報告。這個報告提出了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

毛主席在報告中諄諄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要求全黨同志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

黨的七屆三中全會結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隊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二、西柏坡紀念館

西柏坡紀念館1976年開工,依自然山勢而建,分上下兩個四合院,建筑面積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紀念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30周年時對外開放,以后陳列展覽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進行了修改完善,現在的"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主題陳列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8年度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整個陳列共分12個展室(含前廳、序廳),以平山人民光輝的抗日斗爭為鋪墊,解放戰爭為主線,重點介紹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西柏坡的偉大革命實踐,同時將建國后社會各界參觀瞻仰西柏坡和在這里舉行的重大活動等情況進行展示。

前廳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幅巨型噴繪片是1948年時西柏坡村的原貌。近處有圍墻的院子便是當時的中共中央大院。西柏坡位于平山縣中部、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嶺下,當時全村百十來戶人家,滹沱河擦村而過,兩岸灘地肥美,稻麥兩熟,這一帶曾被聶榮臻元帥譽為"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

1947年5月,以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為首的中央工委先期進駐西柏坡村,在村子的東頭借用了一部分民房,自己動手又蓋了一些,彎彎曲曲圍起了一道圍墻,自然形成了一個院落,對外稱"工校"或"勞大",化名胡服的劉少奇同志任校長,朱總司令被稱為朱校董。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領導了解放區的土改、整黨、軍工生產、經濟建設和華北地區的解放戰爭,為黨中央、毛主席進駐西柏坡奠定了基礎。

1948年5月,西柏坡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黨中央、毛主席在這里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照片上的"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八個大字是1988年11月黃鎮將軍參觀時給西柏坡的題詞。

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照片交相輝映,渾然一體,揭示了西柏坡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序廳 光榮的平山

重點介紹平山概況,交待黨中央、毛主席來西柏坡的歷史背景。

平山縣位于河北省的西部,東臨華北平原,西依太行山,縣城距省會石家莊40公里,交通便利,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山縣地理位置圖)。平山縣境內河流眾多,而以滹沱河干流最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貫穿全縣。滹沱河兩岸灘地肥美,稻麥兩熟,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早在1931年黨組織就在平山縣的霍賓臺村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于光漢、粟再溫、王昭是平山縣黨組織早期的創建人和卓越的領導人。

1937年"七七"事跡后,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聶榮臻率領八路軍115師一部兩千余人奔赴晉東北,開展以五臺山為中心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平山縣位于晉察冀邊區南部,是晉察冀邊區有名的抗日模范縣,從1939年到1943年初,除一年外近三年半時間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等黨政軍首腦機關就駐扎在這里。聶榮臻、賀龍、彭真、關向應、王震、黃敬、陳伯鈞和著名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長期戰斗生活在平山。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里,平山人民積極參軍參戰,支援前線,涌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和戰斗集體。

優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產和堅實的群眾基礎,使平山成為晉察冀邊區的抗日模范縣,而且為以后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第一展室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一)

本展室重點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以及解放區的土改運動。

1947年3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糾集兵力向延安進犯。為了誘敵深入,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18日,黨中央、毛主席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3月29日,到達清澗縣棗林溝。在這里召開緊急會議。會上決定將黨中央分為兩部分:即中央前委、中央工委。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前委留在陜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并直接指揮西北我軍作戰。劉少奇、朱德率領中央工委向華北地區轉移,負責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4月11日,中央又決定組成以葉劍英為書記的中央后方委員會。7月12日,以劉少奇為書記,朱德為副書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組織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領導了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和整黨工作。

第二展室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二)

本展室重點介紹解放石家莊及解放區的軍工生產和經濟建設。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還領導了華北地區的解放戰爭,取得了清風店戰役和石家莊戰役的勝利。1947年10月18日,晉察冀野戰軍發起了清風店戰役,經三晝夜激戰,殲敵1.7萬余人,俘虜敵第三軍軍長羅歷戎。清風店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華北戰局。隨即,聶榮臻經請示中央軍委,我軍又乘勢集中三個縱隊六個獨立旅發起石家莊戰役。11月6日石家莊戰役開始。我軍趟過滹沱河,突破外市溝,解放中山路,占領大石橋,活捉敵第三十二師師長劉英。12月,石家莊戰役以殲敵二萬四千余人勝利結束。8旅23團因戰功卓著被第三縱隊司令部授予大功團。

石家莊的解放,開始了我軍解放大城市的創例,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連成一片,為華北解放區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也為黨中央進駐西柏坡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期間還領導了華北地區的軍工生產和經濟建設。1947年12月中旬,在西柏坡召開了軍工會議、交通會議,劉少奇、朱德親自參加并講話。在中央工委的關心下,晉察冀邊區在平山縣修建的華北地區第一座水利發電站"沕沕水發電站",被邊區政府譽為"邊區創舉"。朱總司令參加了水電站的落成典禮。沕沕水發電站的建成為平山境內眾多軍工廠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在軍工生產中,一些軍工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矗立在120型炮彈廠駐地羅漢坪的軍工鑄像就是對他們的永久紀念。

第三展室 決戰前夕

本展室重點介紹黨中央轉戰陜北到達西柏坡的情況及大決戰之前全國政治軍事形勢。

1947年3月,棗林溝會議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前委轉戰陜北,歷時一年時間,完成了牽制敵人的任務。1948年3月23日,在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經晉綏解放區、阜平縣城南莊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到達西柏坡。5月,中共中央五位書記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及中央前委、工委和后委在這里匯合,西柏坡成為當是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

此時,解放戰爭形勢發展迅速,為了更有利地支援前方,5月上旬,中央決定晉察冀和晉冀魯豫解放區合并為華北解放區,為統一領導,成立以劉少奇為書記的華北局和以聶榮臻為司令員的華北軍區,同時成立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8月7日,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在石家莊召開。大會決定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改為華北人民政府,選舉董必武為主席,薄一波、藍公武、楊秀峰為副主席,同時發布華北人民政府公告。以后,華北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平山縣王子村。

解放區的鞏固擴大和統一,不僅為我軍進行戰略決戰建立了強大可靠的后方,而且為新中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在此大好形勢下,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九月會議"。會議檢查了過去的工作,全面規定了今后的工作任務和我軍的作戰方針,提出了五年內從根本上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設500萬人民軍隊的宏偉設想,為戰略決戰作了思想上、組織上和物質上的準備。會議結束后,毛主席發出了"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偉大號召,中央軍委發出《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決定》。全軍統一整編,許多地方部隊榮升為野戰軍主力,全軍積極操練,準備決戰。

面對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召開新的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討論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在阜平縣城南莊召開會議。會議采納了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的建議,決定華東野戰軍的一兵團三個縱隊暫不過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區作戰,盡可能地把敵軍主力殲滅在長江以北。會后,朱總司令趕到河南璞陽視察華東部隊(照片)。7月1日,華北軍政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朱總司令閱兵(照片)。

與此同時,我軍要睢杞、臨汾、襄樊、晉中等戰場向敵人發起新的攻勢。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華東野戰軍發起的濟南戰役,殲敵10萬余人,活捉國民黨第二綏靖司令官兼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它是我軍對有堅固設防及重兵把守的大城市的一次大規模的攻堅戰。濟南的解放使華東、華北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不僅配合了遼沈戰役的進行,而且為華東野戰軍主力南下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拉開了大決戰的帷幕。形勢表明,我軍同敵人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

第四展室 大決戰(一)

本展室重點介紹黨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組織指揮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情況。

1948年秋,經過兩年多的艱苦作戰,敵強我弱的形勢已有了很大變化。國民黨總兵力有365萬人,但正規軍僅有105個軍198萬人,分布在一線的不足180萬,大部分是被殲滅后重建的,且分別被牽制在東北、華北、西北、中原和華東地區。人民解放軍此時已發展到280萬人。敵我力量之比已由戰爭初期的3.4?1縮小為1.3?1。黨中央、毛主席把握時機,決定與蔣介石為首的擁有海、陸、空軍的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并決定把決戰的第一仗放在唯一我軍兵力超過敵人的東北戰場。9月7日,中央軍委發出"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指示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確立打你們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即在衛立煌全軍來援的時候要敢于同他作戰。"9月12日,北寧線作戰先在灤縣、山海關、興城、義縣和錦州北郊展開,隨后東北野戰軍主力自四平附近南下。10月2日,蔣介石飛抵沈陽,命廖耀湘組成西進兵團,侯鏡如指揮東進兵團增援錦州。東北決戰已經形成。我軍于10月5日解放錦州,關上了東北的大門。隨后一鼓作氣解放全東北。

還在遼沈戰役開始不久,濟南戰役結束當日,即9月24日,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就向中央提出了舉行淮海戰役的建議,黨中央立即采納。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中央軍委和華東、中原野戰軍領導把握戰機,實施了從"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戰略決戰,以60萬兵力戰勝了80萬的敵人,取得空前的大勝利。

當遼沈戰役勝利不久,淮海戰役激烈進行之際,中央軍委使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和華北軍區部隊聯合發起平津戰役。采取圍而不打、隔而不圍、先打兩頭、后取中間的作戰方針。先取新保安、張家口,再打天津,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攻勢終于使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戰役勝利結束。

第五展室 大決戰(二)

本展室重點介紹三大戰役的戰場情況。

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揭開了遼沈戰役的序幕。這是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在錦州前線指揮作戰(照片),遼沈戰役的參戰部隊序列表和遼沈戰役要圖。遼沈戰役共分三個階段:

首先我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以突然奔襲的速度一舉解放興城、綏中、義縣等地,錦州完全陷于我軍重圍之中。10月14日,我軍對錦州發起總攻。總殲守敵10萬多人,活捉東北"剿總"副司令范漢杰,解放錦州。在我軍這一勝利聲威震憾下,處于長困久圍之中的長春之敵完全喪失了信心,敵60軍軍長曾澤生率部起義,東北"剿總"副司令鄭洞國被迫投降,長春解放。第二階段,我軍將士發揚連續作戰精神,轉戰遼西,對廖耀湘兵團展開大規模分割包圍,決戰于黑山、大虎山地區。經兩晝夜激戰,全殲廖耀湘兵團。第三階段,解放沈陽,遼沈戰役于1948年9月12日開始,11月2日結束,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遼沈戰役的巨大勝利迫使蔣介石集中兵力收縮防線,確保徐州,屏障南京,實行一點兩線的防御計劃。為求在長江以北殲敵南線主力,中央軍委組織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協同作戰,由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五同志組成了淮海戰役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

淮海戰役是敵我雙方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至淮河的廣大地區舉行的一次規模宏大的戰役。整個戰役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華東野戰軍將從新安鎮向徐州收縮的黃伯韜兵團全殲于碾莊圩地區。第二階段,我軍將從河南趕來增援的黃維兵團合圍于宿縣西面之雙堆集地區,華東野戰軍在徐州以南夾溝至符離集之間和宿縣以南的任橋、花莊集地區阻擊敵人,杜聿明集團南援被阻棄徐州南逃,被華東野戰軍合圍于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我中原野戰軍于1948年12月15日全殲黃維兵團于雙堆集地區。第三階段,中原野戰軍殲滅黃維兵團后,根據中央指示,華東野戰軍對杜聿明集團暫停攻擊,進行戰場休整。休整期間對敵展開強大政治攻勢,爭取降敵1.3萬人。在配合平津戰場任務完成以后,1949年1月6日,對杜聿明集團展開進攻,到10日將該集團全部殲滅。淮海戰役結束。遼沈戰役的輝煌成果和淮海戰役的節節勝利使華北之敵成了驚弓之鳥,60多萬人龜縮于北平、天津、張家口、塘沽、唐山等地,在長約500多公里的狹長交通線上擺成一字長蛇陣,處于是守是逃舉棋不定的困境。我軍東北野戰軍秘密入關,協同華北軍區部隊發起了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共分三個階段。首先,我東北野戰軍和華北兵團出動80萬兵力完成對張家口、新保安之敵圍而不打和對平津之敵隔而不圍的第一階段分割包圍任務。然后我軍采取先打兩頭后取中間的方針展開強大的攻堅戰。于12月22日攻克新保安,24日收復張家口。1949年1月15日解放天津、塘沽。除5萬敵人從海上逃竄外,其余全部被我軍圍殲。幾十萬大軍云集北平城下,使北平之敵陷入欲戰必敗,欲逃無路的絕境。我軍采用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相結合的方針,迫使北平守敵25萬人在傅作義將軍帶領下接受我軍和平改編。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戰役歷時64天,殲敵52萬人。

三大戰役歷時4個月零19天,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

第六展室 大決戰(三)

本展室主要介紹人民支前及英烈的情況。

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三大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勝利。三大戰役期間,解放區人民在"一切為了前線的勝利"的號召下,從各方面支援我軍作戰。

翻身農民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生產,籌集糧食,支援前線,部隊走到哪里,群眾就把糧食送到哪里。解放區青年踴躍參軍參戰,保家保田,大批優秀子弟組成支前隊伍開赴前線。廣大婦女晝夜為子弟兵加工軍糧。糧食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前方。解放區民兵積極參戰,他們組成擔架隊、挑運隊,浩浩蕩蕩開赴前線。運送戰備物資搶救傷員。同時,搶修橋梁,修復鐵路,保證道路通暢,成為支前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解放區的婦女們發揮特長,日夜為子弟兵趕制冬裝,制做軍鞋,照料傷病員,支援前線。

軍工廠的工人積極趕制六零炮,保證武器供應。

千百萬民工手推、肩挑、車拉,用他們的雙腳和雙肩支撐著戰爭的需要。在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在解放區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下,我軍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這個勝利,充分證明了毛澤東"兵民是勝利之本"的科學論斷。

陳毅元帥曾滿懷深情地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這是對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高度贊譽。

三大戰役的勝利也是千百萬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據統計,三大戰役中,我軍共傷亡24萬多人,其中團以上干部就有83名,朱瑞同志是解放戰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他生前為東北軍區炮兵司令部司令員。毛澤東主席為死難烈士親筆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讓我們踏著他們的血跡,去完成他們未完成的事業。

第七展室 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

本展室主要介紹決戰之后和七屆二中全會的有關情況。

遼沈、淮海、平津大大戰役勝利后,國民黨賴以發動反革命內戰的精銳部隊基本上歸于消滅,全國解放指日可待。在此情況下,蔣介石又玩弄起假和談陰謀,1949年發表了元旦文告–"求和聲明"。

針對蔣介石的"求和聲明",毛主席為新華社寫了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隨后又連續發表了《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關于時局的聲明》等重要文章,用大量的歷史事實深刻揭露了蔣介石的假和談陰謀,提出了與國民黨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得到了億萬人民及各民主黨派的擁護和支持。蔣介石不接受和談條件。1月21日,發表聲明,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總統。2月上旬,李宗仁在上海組織了以顏惠慶、章士釗、江庸、邵力子(以私人資格參加)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經北平、石家莊,于22日來到西柏坡。隨同前來的還有傅作義、鄧寶珊兩將軍。他們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接見。周恩來同他們就和平談判、南北通航通郵等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

1949年1月31日,蘇共中央代表米高揚受斯大林派遣到達西柏坡,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接見了他,并就中國革命和革命勝利后的一系列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后,受到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歡迎。同時中共中央指示華北局、華南分局、香港工委等積極作好安排民主人士進入解放區的工作。

1949年初,這些民主人士及在其他地方的民主人士先后到達北平,開始籌備召開新政協、建立新中國的工作。

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勝利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人員11人。會上,來自不同地區的27位代表先后發了言。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都作了重要講話。

毛澤東同志在會上作了極其重要的報告,提出了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與會同志對毛澤東同志的報告分組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根據毛主席的提議,會議作了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

毛澤東還為會議作了結論,《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就是結論的一部分。

全會通過了毛澤東同志的報告及毛澤東主席《關于時局的聲明》,并決定召開新政協,成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民主聯合政府。七屆二中全會還通過了《關于軍旗的決議》,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應為紅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3月2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新聞公報由新華社向全國發表。《人民日報》等宣傳媒介作了廣泛的報道。此后,很快在全國掀起了學習和貫徹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毛澤東在西柏坡期間,寫下了許多光輝著作,僅收集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這些著作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為奪取全國勝利,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信心和決心,并在以后的建設事業中起到了極其重大的指導作用。

第八展室 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本展室重點介紹黨中央離開西柏坡赴京建國的有關情況。

1949年3月23日,七屆二次中全會結束后十天,毛澤東率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離開西柏坡經靈壽、唐縣涉閭村、保定、涿縣于25日遷至北平。

當日下午,在西苑機場舉行了莊嚴盛大的閱兵式,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閱兵式結束后,毛澤東同前來歡迎的民主人士合影留念。

1949年4月1日,以張治中、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國共和談在北平正式開始,中共首席代表周恩來在談判會上講話(照片)。通過半個月的談判,達成國內和平協定,但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協定上簽字,和平談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其后我軍以排山倒海之勢解放了上海、杭州、廣州、昆明、西安等除臺灣和香港以外的城市和地區。

1949年5月4日,第一屆全國青年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成立全國青年聯合會,毛主席在香山駐地接見了青年代表。

1949年3月24日,第一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在北平開會。會議決定成立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毛澤東主席接見了各界婦女代表。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開幕,會議通過了《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及《共同綱領》,一致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前,舉行了盛大的開國大典,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毛主席親手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并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第九展室 難忘的歲月

本展室重點介紹黨中央在西柏坡期間的生活照片。

"曾記戰馬倥傯時,常憶當年西柏坡",西柏坡這個太行山區普通而靜謐的小山村,曾留下多少動人的故事和廣為傳誦的佳話。下面大家將要看到的是西柏坡期間,中央領導人、工作人員在緊張的工作之余的生活剪影。

1948年秋,毛澤東在工作之余小憩(照片),毛澤東在西柏坡還為"人民日報"、"人民郵電"等報刊題字。毛澤東和他的女兒李訥、朱德和康克清、劉少奇和王光美、周恩來和鄧穎超、任弼時一家人、董必武和何蓮芝等在西柏坡(照片)。

西柏坡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滹沱河從村前淙淙流過,每到秋天,滹沱河兩岸一片金黃,毛主席教西柏坡的鄉親們插秧種稻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油畫)。

通過任弼時同志曾經使用過的帆布箱,董老使用過的棉被,當年中央機關用來盛飯的木桶、菜墩(文物),可以看出當年他們的生活是何等的簡樸。

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期間,一代精英薈集在西柏坡,暢談建國大計,毛主席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們多次同來自前線的同志們親切交談(照片一組)。

工作之余的周恩來、彭德懷(照片)和當年的工作人員韓桂馨、蔣英、魏蘭春等在西柏坡也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毛主席對警衛戰士非常關心,經常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1948年5月,中央機關在西柏坡附近的霍賓臺村舉辦文化學習實習班,首長們將身邊沒文化的警衛戰士送去學習,臨走時,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分別在他們的日本記本中寫了題詞。毛主席的題詞是"努力奮斗,為人民工作",周副主席的題詞是"學習為人民服務的道理"(文照)。毛主席還請戰士們一起吃飯,并與他們合影留念(照片)。

1949年2月,陳云同志從沈陽經北平專程來到西柏坡向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匯報工作(油畫)。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勝利的微笑和對未來堅定的信念。

第十展室 歷史不會忘記

本展室重點介紹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海內外知名人士到西柏坡的情況。

西柏坡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紀念地,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的廣大觀眾。據不完全統計,自開館以來共接待觀眾1600多萬人次,他們中既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有社會各界人士、青少年學生和國際友人。

1991年9月21日,江澤民同志來到西柏坡(照片),視察參觀了中共中央舊址和西柏坡的陳列展覽,并揮筆題詞"牢記兩個務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002年12月6日,在全黨上下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熱潮中,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曾慶紅等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們來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學習考察,回顧黨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重溫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特別是其中關于"兩個務必"的重要論述,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為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大確定的目標和任務,開拓進取、團結奮斗。

各位朋友,中共中央舊址大院和西柏坡紀念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西柏坡在中央、省、市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現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多層次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體系。現在除了中共中央舊址、西柏坡紀念館之外,又陸續增加了西柏坡石刻園、五大書記銅鑄像、領袖風范雕塑園、西柏坡影視廳、西柏坡紀念碑、周恩來評語碑、青少年綠色文明園、西柏坡湖等十余處融教育于觀光攬勝的好去處。錢其琛曾贊譽西柏坡為"革命圣地,旅游佳境"。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6篇《西柏坡導游詞》,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更多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我。

本文由用戶海底星空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24517.html

(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高清av|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新婚 | 精品久久av | 国产91久久久久蜜臀青青天草二 | 日韩欧美网 | 超碰中文字幕 | 97色综合 | 激情国产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 99热在线精品免费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 久久精品1区 | 自拍av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99 | 久久a毛片 |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影视 | 九九久久国产 | 在线观看一区视频 | 黄色国产网站 | 国产99久久精品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50路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蜜臀粉嫩 |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88av | 日韩视频专区 | 色综合视频网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丝袜视频 | 综合久久精品 |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成人av电影在线 |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