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一区二区_日本不卡视频_成人福利视频网站_中国av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人爽爽人爽爽

中文參考文獻范例 中文參考文獻【優秀10篇】

中文參考文獻【優秀10篇】

特色文獻信息網上建設研究 篇一

數據庫是指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合理存放的相互關聯的數據的集合。數據庫有文本數據庫、光盤數據庫、網絡數據庫等,它是計算機軟件的一個重要分支,和計算機網絡、人工智能井稱為當今計算機技術的三大熱門技術。數據庫系統是具有數據庫管理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它的出現,是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的重要進步。具有數據獨立、數據共享、減少數據冗余度、避免數據不一致等特點。

眾所周知,網絡只是提供數據流動的技術平臺。如果我們把網絡比作一座圖書館的話,那么數據庫則是網絡中的一本書。因此,要建設特色網絡,首先要建設特色數據庫,就好象特色圖書館必須有特色館藏,有了特色館藏才能提供特色服務一樣。

本文所述特色數據庫所匯集的信息或內容是指灰色文獻、地方白色文獻和地方灰色文獻。1978年,英國人率先提出了“灰色文獻”的概念。他們將公開發行的文獻定為白色文獻,不公開發行的秘密文獻定為黑色文獻,而介于兩者之間的則確定為灰色文獻。按照姜振儒等先生的說法:所謂灰色文獻就是一類非秘密的、不作為正常的商業出版物出售的、較難以獲取利用的文獻。地方白色文獻就是指各個地方的公開出版物、正式出版發行的有關該地方的史志、專業志及該地方人士的著作。地方白色文獻構成了現存地方文獻的最主要內容和收藏工作的重點。地方灰色文獻則是主要指各個地方非秘密的、不作為正常的商業性出版物出售的、較難以獲取利用的文獻。如舟山市圖書館自1993年以來,先后與有關單位聯建的舟山市知名作家文庫、舟山市社會科學文庫、舟山市自然科學文庫、舟山市職工燈謎資料庫,搜集有《舟山市志》、《嵊泗縣志》、《普陀山志》、《舟山郵電志》、《舟山交通志》等地方文獻2000冊,另搜集有反映舟山漁俗文化、歷史文化、海洋科技、海洋文學、海洋藝術、海洋旅游、海洋燈謎、佛教觀音文化等海洋文化方面的地方灰色文獻1000余件,并編有《館藏全國報紙(1980-1995)舟山漁港景文獻篇目索引專輯》等5種檢索文本。現該館已完成進行上述地方文獻和地方灰色文獻數字化書目數據庫的編制工作,用科學方法把它們組織成相互關聯的數據集合,已經在209月在中國互聯網上建立了富有海洋特色的網站。利用現代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來構筑特色文獻信息資源的通訊網絡,通過計算機網絡來支持圖書情報機構之間,圖書情報和用戶之間條塊結合的特色文獻信息資源的交流,在網上形成獨具一格的“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閃亮的節點,并形成特色文獻需求與滿足需求的特色結構基礎,為文獻資源機構和網絡通訊互相連接所組成的縱橫交織的文獻資源的整體增光添彩。

我國圖書館地方文獻研究綜述 篇二

我國圖書館地方文獻研究綜述

我國圖書館地方文獻事業,如果以本世紀40年代杜定友先生為代表人物的廣東地方文獻工作為起點,那么發展至今已經半個多世紀了。作為反映地方文獻事業發展軌跡的學術論文,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五十多年來地方文獻事業所經歷的發展過程,勾勒出地方文獻初創發展,事業低谷和興旺發達不同階段的發展景象。

世紀之交,為了對本世紀的地方文獻事業有個了解,首都圖書館北京地方文獻部以山西省圖書館學會編輯出版的《圖書館學文摘》和南京圖書館編輯出版的《全國圖書館論文索引1949-1982》為主,收集了自1949年至以來有關地方文獻的科學論文和專著170余篇,編纂了《圖書館地方文獻論文匯纂》。

我們對以上內容進行了分析與研究,試圖對建國以來我國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與研究事業作一個綜合描述。

1 論文基本情況

1.1 發表論文統計

表一:論文發表年代與數量表

年份 數量(篇) 年份 數量(篇) 年份 數量(篇) 年份 數量(篇)

1957 1 1980 7 1986 11 1993 6

1959 2 1981 3 1988 5 1994 15

1960 2 1982 7 1989 12 1995 24

1962 1 1983 9 1990 16 17

1963 1 1984 13 1991 6 14

1979 4 1985 13 1992 3

論文發表年代與數量比較圖

注:橫坐標是年代,從1949年-19。縱坐標為論文篇數。

1.2 核心刊物統計

表二:

發表論文數 期 刊 名 稱

18 圖書館學刊

13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11 山東圖書館季刊

10 福建圖書館學刊

9 黑龍江圖書館、圖書館學通訊

8 河南圖書館學刊

7 圖書館學研究、圖書館雜志

6 圖書館界

1.3 作者分布地域統計

表三:

發表論文篇數 作 者 所 在 地 區

20 廣東

14 遼寧、浙江

12 福建

11 北京

10 甘肅、河南、江蘇

9 山東

6 黑龍江

5 江西、青海、廣西、貴州

4 山西

3 新疆

2 吉林、云南、寧夏、安徽

1 河北、西藏、四川、重慶、陜西、湖北、湖南

1.4 核心作者統計

表四:

發表論文數 作者人數 作者

4 4 韓樸、駱偉、楊銳明、李誠

3 2 柯平、程光雄

2 12 略

1 176 略

1.5 引文率統計

表五:

論 文 名 稱 引用次數 著 者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

18 韓樸

藏書建設與讀者工作

14 沈繼武

論地方文獻

8 駱偉

淺談省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

7 馬澄宇

縣館對地方文獻的收藏、管理和利用

5 官立中

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與使用

5 杜定友

關于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基本理論的幾點探索

5 韓樸

文獻、地方文獻、地方文獻學論考

5 雷樹德

表六:

著 者 引 用 總 次 數 引 文 率%

韓樸

28 9.76%

駱偉

14 4.88%

杜定友

8 2.79%

馬澄宇

8 2.79%

雷樹德

6 2.09%

劉子明

6 2.09%

沈繼武

6 2.09%

鄒華享

6 2.09%

官立中

5 1.74%

柯平

5 1.74%

易雪梅

5 1.74%

引文率的統計依據是1949年至1997年以來有關地方文獻的科學論文及專著172篇和第一次全國地方文獻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115篇,合計287篇論文。

表一統計內容:為單篇論文被引用5次以上(含5次)。

表二統計內容:為著者的多篇論文合計被引用5次以上(含5次)。

2 論文內容綜述

2.1 地方文獻的概念和范因

我國最早對地方文獻的概念進行描述的是杜定友先生。他認為“地方文獻是指有關本地方的一切資料,表現于各種記載形式的。”此后,關于地方文獻概念,幾乎有一篇文章,就有一個概念。據統計目前約有50余種。北大信息管理系的王錦貴和張春紅在《我國地方文獻領域研究綜述》一文中認為,至今在概念本質上已達成共識,即地方文獻是指“內容上帶有地域性,同時具有重復使用價值的文獻”。

關于地方文獻的范圍,基本形成兩大看法。

一是廣義的地方文獻,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浙江省文化廳依照這種看法簽發的《關于加強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要求:“盡可能收齊有關本地歷史、地理、經濟、文化、政治的文獻資料,本地的出版物和本地人的著作。”

二是狹義的地方文獻,即依文獻資料內容是否記載地方情況為衡量地方文獻的基本標準。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出版物和地方文獻是兩個局部交叉的不同概念,其主要內容與本地方無涉者,一般不應收入。其收集任務應由母館來承擔,地方文獻部門沒有必要擴大這一范圍。需要在地方文獻系統中反映地方出版事業水平和地方文化水平時,可以通過地方出版目錄和地方人士著述書錄的形式予以反映。

2.2 地方文獻的特征

中山大學圖書情報學系的駱偉先生認為,地方文獻具有區域性、時代性、民族性、廣泛性和翔實性的特點。

鄭州大學圖書館學系的柯平先生在《論地方文獻的特征及其劃分》一文中,不同意駱偉先生所提的翔實性和民族性。他認為地區性和資料性是地方文獻的本質特征。除此以外,還具有非本質特征,即時代性和多樣性。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一書則認為地方文獻的本質特征是地域性和重復使用性。其余特征還包括:廣泛性、連續性和相對客觀性。

2.3 地方文獻的類型劃分

柯平先生在《論地方文獻的特征及劃分》一文中認為,地方文獻的劃分一般以著作形式作為主要標準。包括:地方志、家譜、地圖、地方史料、年鑒、資料匯編、地方辭書、目錄索引、文告、檔案、筆記、碑刻、拓片等。次要標準可按地方文獻的內容及載體形式劃分。

韓樸先生的《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一書認為,除了以著作形式劃分外,文獻類型還可以從載體類型、出版方式和信息密度等角度劃分。

2.4 地方文獻工作的概念

地方文獻工作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涉及到地方文獻生產、傳播和開發利用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工作,都應納入地方文獻工作的范圍。其狹義范圍則只包括地方文獻傳播和開發利用過程中的部分環節。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就是屬于狹義的范圍,它是通過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典藏、流通、校勘、纂集以及書目索引和參考咨詢等工作,向社會各界用戶提供適用的地方社會情報和地方史料。

2.5 地方文獻采訪

杜定友先生對于地方文獻的采訪訂下了“要在精選,以切實用”的方針,提出“寧濫勿缺”的思想。

地方文獻采訪工作首先要及時準確地把握地方文獻生產與傳布的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去收集有關文獻:,地方文獻書目控制除常規的書目信息系統外,還包括采訪人員建立起來的社會信息系統。采訪工作的收集方法多種多樣。包括:挑選、選輯、采購、征求、復制、交換、接收、寄存、代借等方式。

地方文獻采訪工作需要兩種保障制度:一是社會保障制度,這指的是地方文獻呈繳制;二是館內保障制度,或是建立地方文獻專藏,或是編制館藏地方文獻的書目系統。

2.6 地方文獻分類方法

目前國內各家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部門對于地方文獻的分類方法很不統一。

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基本上采用現行的某種分類表。只是在分編時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做一些局部的調整。如開封市圖書館的目錄體系大致是采用《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作為分類依據。只是在《中圖法》類目不足以反映文獻的現實面貌時,適當的增添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類目名稱。

②對現有的某種分類表進行較大的修改,以適應地方文獻分編工作的特殊要求。如廣東省館據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獻應有特殊的分類法”的說法,在《中小型圖書分類表草案》基礎上加冠號號、列細類,制定出自己的分類表。甘肅省館的分類是在劉國鈞先生的《中圖法》基礎上加“西資”字樣以示區別。另外.泉州圖書館、濰坊市圖書館地方文獻分類是在書次號上加特殊標記以示區別。

③參照通用的分類表,根據地方文獻分類編目工作的特點,編制出地方文獻專用的分類表。如首都圖書館北京地方文獻部在60年代前期編制的《北京地方文獻分類表》。

2.7 地方文獻的典藏

地方文獻典藏問題的分歧主要在于是否設立專藏庫。內蒙古的馬晉英先生認為,不需要設立專藏庫,只需要增設一套地方文獻目錄,地方文獻就能集中反映出來。黃明先生認為,地方文獻工作不一定非要搞特藏、專庫,如果過分強調地方文獻工作的典藏職能,將會帶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首都圖書館的韓樸先生則認為省級公共圖書館有必要建立地方文獻專藏庫,將地方文獻的補充、整理、典藏,閱覽等工作統一起來,建立專門的地方文獻工作機構。

在地方文獻專藏庫的典藏方式上,廣東中山圖書館的方法是:先將入藏的文獻資料按其各種不同形式分別排架,分書籍、雜志、報紙、輿圖、碑拓、圖片、傳單、布告等。碑拓、傳單、布告等按歷史時期的先后次序排列。報紙、雜志則按入藏的先后順序排列.不按性質分類,必要時可通過字順目錄來解決。

“地方文獻的藏書的保護與管理與普通圖書無大區別。但是,由于地方文獻載體形式多樣而造成多種排架方式集于一庫的特殊局面。圖書多采用分類排架,以便于直接按類排檢,報紙平放排架,期刊豎立排架,照片、拓片、縮微品等特種文獻由于受典藏設施和條件的限制,一般采用形式排架的方式。”

2.8 地方文獻數據庫的建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建立的地方文獻數據庫系統,有1986年建立的《廣東地方文獻數據庫子系統》,有1988年建立的《青海地方文獻數據庫系統》;建立的《北京地方文獻數據庫》和《北京地方文獻報刊索引數據庫》。

2.9 地方文獻工作組織

對于不同級別的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的機構組織與崗位設置也不盡相同。省級公共圖書館是全省地方文獻工作的中心,應組織專門的地方文獻工作機構。與省級公共圖書館相比,地、縣級公共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工作的背景和依據是獨立的地方文化體系,是否設置專業地方文獻工作機構和地方文獻專藏,要因地制宜進行統籌安排。

3 結論

3.1 統計數據反映的問題

從表一和“論文發表年代坐標圖”中可以看出,、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前期,地方文獻事業屬于萌芽階段。這一時期,地方文獻事業已成為某些省、市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全國范圍內尚不普及。“文革”前后,受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制約是地方文獻理論研究和實踐的蕭條時期,地方文獻事業也處于停滯階段;改革開放后的間,圖書館事業得以蓬勃發展,地方文獻事業也經歷一個空前發展階段,地方文獻的論文發表篇數逐年遞增。其中1995年是地方文獻事業發展的一個高峰,年度發表論文達24篇之多。

從表二中可以得出結論,地方文獻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是《圖書館學刊》、《黑龍江圖書館》和《圖書館通訊》,出版地分別是遼寧、黑龍江和杭州。

根據表三統計情況,在地方文獻研究領域發表論文最多的是廣東籍作者,其次為遼寧、北京,甘肅等地。這實際也反映了我國地方文獻工作在上述地區得到較大的發展,無論從文章的數量及文章的水平來看,都高于其它地區。同時廣東、北京、甘肅等地也是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開展得較早的地區。結合表四情況,我們統計出的核心作者所在地區與表三也基本相符。但在發表論文少的作者中,水平相對較高者亦不乏其人。

論文作者絕大多數為從事地方文獻實際工作的圖書館工作者,大學和研究機構的作者僅占總數的5%以下。從論文的內容看,基礎理論研究較少,多出自大學或研究機構;介紹具體工作方法和工作經驗者,占全部論文的70%,而且文章內容大多雷同。

3.2 論文內容反映的問題

地方文獻事業發展極不平衡。

我國地方文獻事業的發展曾有過兩個發展高潮。一個是1957年南京會議后部分省區的地方文獻建設高潮,另一個是改革開放以后全國范圍的地方文獻建設高潮。后者的起因固然在于1982年12月文化部圖書館司頒布的《省(自治區、市)圖書館工作條例》中有關地方文獻建設的規定,另一方面則在于國家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公共圖書館對于自身的再定位。

由于起步有先后,認識有高低,因而事業發展的水平也極不平衡。這一現象在論文的內容中表現得非常明顯。早期發展起來的地方文獻機構在業務上日趨專業化,對于地方文獻基礎概念的認識也逐步趨同。但多數論文的內容仍處在對一些基本問題,尤其是操作型問題的嘗試與認識階段。實踐結果則是各地地方文獻工作五花八門的非規范化局面。

在170余篇文章中,有一些是專門論述地方文獻采訪、分類、編目、書目索引、參考咨詢的工作理論與方法,以及地方文獻工作自動化的,這說明有一些地區的地方文獻事業已開展得?十分深入。但這些文章的數量很少,由此也反映出我國地方文獻事業的總體專業化程度還不高。地方文獻研究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我國地方文獻事業已有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史,即便從1957年算起也有40年以上了。對于一門學科,甚至是一門分支學科來說, 170余篇論文絕不是一個大數目。

建國以來有關地方文獻的專著有兩部。一部是1957年杜定友先生在南京圖書館舉辦的省市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進修班上的講稿《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與使用》。講稿中第一次對地方文獻的范圍、收集、分類、編目和使用進行了較為具體的闡述,雖僅萬余字,卻是我國第一部有關地方文獻工作的較為系統的著作。為書目文獻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圖書館學目錄學資料匯編》所收錄。

另一部是1992年由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一書、,本書是華北五省圖書館協會聯合編纂的崗位培訓叢書中的一本,作者是首都圖書館的韓樸先生。本書在綜合前人觀點的基礎上,對地方文獻的理論和工作方法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和論證。全書14萬字,是現今有關地方文獻方面最系統全面的著作。由于本書是內部發行,因而沒有大范圍的流通起來。時至今日,其中的某些論點己略顯陳舊。

因而,我們同意王錦貴先生的意見:“地方文獻領域的研究尚處于經驗描述階段,只是就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及一些實踐工作進行了探討,未能達到科學的深入的理論研究水平,未能形成理論體系”。

但是也應看到,自1994年到1997年的4年間。有關地方文獻的論文就發表了70篇,年均17.5篇,大大高于歷年的地方文獻論文8. 35篇的平均數。這固然說明了這一時期我國地方文獻事業的蓬勃發展,從文章的整體水平來看,與此前各期相比,也有了質的變化。如果說1979年于乃義先生提出建立“地方文獻學”的時候條件尚不具備, 1988年駱偉先生對“地方文獻學”的概念和研究方法進行的論述。則表現了地方文獻研究的漸趨成熟。

5月,在湖南韶山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圖書館地方文獻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大會共收到地方文獻論文200余篇,全國各公共圖書館和院校圖書館約100名代表參加了大會。與會代表就地方文獻理論和實踐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在地方文獻概念、方法和理論等方面達成了共識,是對地方文獻事業半個多世紀的一次歷史性的總結。

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國家圖書館,表明黨和國家對圖書館事業的高度重視。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為資源共享鋪就了堅實的基礎,也給地方文獻這一獨特信息源服務社會走向世界展示出更為寬廣的前景。

參考文獻

1、杜定友。 地方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省市圖書館工作人員進修班印,1957

2、劉子明。 論地方文獻的概念。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91,(3)

3、韓樸.地方文獻采訪工作諏議。 圖書館學刊,1990,(2)

4、韓樸.關于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基本理論的幾點探索。 圖書館學刊,1989,(2)

5、柯平。 論地方文獻的特征及其劃分。 圖書情報論壇,1990,(4)

6、韓樸.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 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10)

7、劉毅。 杜定友先生對地方文獻的研究與實踐.廣東圖書館學刊,1986,(3)

8、馬晉英。 地方文獻的收集與保管。 內蒙古圖書館工作,1985,(2~3)

〔出處〕 圖書館研究(1)

山西地方文獻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篇三

文藝界有句熟語: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意思是說,任何民族的文學藝術,只有深深扎根于自己民族的沃土中,才可能在世界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才可能大放異彩。其實,將這句話移植到我們地方文獻工作方面也非常恰切。地方文獻資源是一種有別于普通文獻的特殊資源,它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鮮明的非它性。近幾年來,地方文獻工作之所以受到各省級公共圖書館的格外重視,其力量之源正在于此。突出館藏特色,強調特色服務,關注地方文獻工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由于歷史背景的不同,山西地方文獻資源有著許多別省所不具備的鮮明特色,努力地經營它們,山西的地方文獻工作一定大有可為。

近年來我國地方文獻研究綜述 篇四

摘要 本文對近年來我國地方文獻研究領域156篇論文進行了內容分析和概括,總結并評述了近年來地方文獻研究的重點以及理論研究和業務工作研究的內容,同時對未來地方文獻研究進行了展望。

地方文獻是一種比較全面地反映地方自然、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情況的文獻資源。地方文獻研究包括地方文獻理論研究和地方文獻業務工作研究兩部分。從1949年到1989年,有關地方文獻研究的論文總量為105篇[1];筆者查閱從1990年到1995年間國內四十余種期刊,統計出近年來地方文獻研究論文總量為156篇[2],超過了前四十年總和,這些文章對地方文獻工作近年來的新情況,新經驗作了總結,也提出了我們今后工作中必須在理論和業務上重視和加強的新問題,為我們以后的研究和實踐作了很好的指引。

文獻參考怎么寫 篇五

參考文獻著錄格式

1 、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2、 專著作者。書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3、 論文集作者。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4 、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5 、專利文獻題名〔P〕。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6、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7、 報紙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8 、報告作者。題名〔R〕。保存地點。年份

9 、電子文獻作者。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文獻出處,日期

相關閱讀:

(一)文獻類型及其標識

1、根據GB3469 規定,各類常用文獻標識如下:

①期刊〔J〕

②專著〔M〕

③論文集〔C〕

④學位論文〔D〕

⑤專利〔P〕

⑥標準〔S〕

⑦報紙〔N〕

⑧技術報告〔R〕

2、電子文獻載體類型用雙字母標識,具體如下:

①磁帶〔MT〕

②磁盤〔DK〕

③光盤〔CD〕

④聯機網絡〔OL〕

3、電子文獻載體類型的參考文獻類型標識方法為:〔文獻類型標識/載體類型標識〕。

例如:

①聯機網上數據庫〔DB/OL〕

②磁帶數據庫〔DB/MT〕

③光盤圖書〔M/CD〕

④磁盤軟件〔CP/DK〕

⑤網上期刊〔J/OL〕

⑥網上電子公告〔EB/OL〕

(二)舉例

1、期刊論文

〔1〕周慶榮,張澤廷,朱美文,等。固體溶質在含夾帶劑超臨界流體中的溶解度〔J〕。化工學報,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劉仲能,金文清。合成醫藥中間體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細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專著

〔1〕蔣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論文集

〔1〕郭宏,王熊,劉宗林。膜分離技術在大豆分離蛋白生產中綜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屆全國膜和膜過程學術報告會議論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學位論文

〔1〕陳金梅。氟石膏生產早強快硬水泥的試驗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學大學,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專利文獻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壽昭。 感光性樹脂〔 P 〕。 日本, 特開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廈門大學。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備方法〔P〕。中國發明專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術標準文獻

〔1〕ISO 1210-1982,塑料——小試樣接觸火焰法測定塑料燃燒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霧度實驗方法〔S〕

7、報紙

〔1〕陳志平。減災設計研究新動態〔N〕。科技日報,1997-12-12(5)

8、報告

〔1〕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密相氣力輸送技術〔R〕。北京:1996

9、電子文獻

〔1〕萬錦柔。中國大學學報論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國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1)文后參考文獻不編序號,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參考的先后順序排列。

(2)文后參考文獻不注頁碼。

(3)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及次序與注釋基本相同。

特色文獻信息網上建設研究 篇六

網絡是計算機的群體反映,是由眾多計算機組成的。這些計算機則通過一定的通信介質互連在一起,并在彼此之間交流信息。一般說,互連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計算機通過雙絞線、同軸電纜、電話線、光纖等有形通信介質連接;另一種是通過激光、微波、地球衛星通信信道無形介質互連。現德國達姆施塔特大學的登茨博士正在研究以光速處理信息線路取代常規的電子線路的光子計算機,有望使計算機的運轉速度再增加100倍。而這一切,將會使社會的信息化、數據的分布處理、各種計算機資源的共享等應用要求能推動計算機技術朝著群體化方向發展,促使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更緊密結合。計算機網絡屬于多機系統的范疇,是計算機和通訊這兩大現代技術模塊相結合的產物,它代表著當前計算機體系結構發展的重要方面。

圖書館的網絡化是指廣義的網絡,是把區域、跨區域和跨國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通過通訊線路連接,形成圖書館系統的區域網絡和廣域網絡。這種網絡是開放性的,除各種子系統之間可以互訪外,還可同其它網絡互聯。系統外部可通過任一節點作為入口進行訪問。因此,信息化的圖書館已不是信息孤島或信息群島,通過網絡它已和其它信息行業融和在一起。

但是,如前所述,正如建筑設施是圖書館賴以存在的外殼一樣,網絡本身只是一個承載體,只有網絡 信息才具備實用意義。其實,網絡 特色文獻信息和網絡斗信息的開發程序是一樣的,只是這個程序具有特色而已。已經完成的舟山市圖書館網站的主頁(即上傳的數據庫)程序為:舟山市圖書館簡介、讀者須知、舟山市圖書館學會簡介、4個文庫簡介、地方文獻書目及Flash版海洋大觀、信息之窗、書友茶室、新書介紹、館長信箱、友情鏈接等,首期共編制200網頁。其意義在于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圖書館長期賴以運作的特色信息與特色信息處理的物質基礎,以及它賴以生存的特色信息交流與傳播環境,用數字化向網上提供虛擬圖書館服務。具體表現為:首先,在面向用戶的文獻信息服務自動化系統方面,它強調以特種用戶為系統主要服務對象,逐步突破圖書館原有常規服務和工作方式的局限,對圖書館業務和組織結構進行重組,用以支持特種用戶對網絡特色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其次,在基于網絡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等方面,打破了單一圖書館的界限,以Z39.50協議(美國國家標準“信息檢索:開放系統互聯的應用服務定義與協議”)以及各類電子文本傳輸協議為基礎,致力于建立特色化、虛擬化、覆蓋數字資源并能提供動態擴展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再次,在以網絡為基礎的數字化信息體系方面,對支持基于標準的文本、圖像、影像及整合性資料的數字化獲取和格式組織、支持超大規模特色數據庫的存貯、檢索控制和數據挖掘提供了指向性的方便;第四,在學術信息交流體系的重組方面,將引發重新定義社會群體信息環境的參與者及其社會角色地位,將為調整信息環境中維系和發展公共信息服務的核心作用、重新設計信息服務的方式和運作模式提供條件,用特色文獻信息服務來增強圖書館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中古醫書文獻及研究概況綜述 篇七

中古醫書文獻及研究概況綜述

摘要:中醫古籍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本文通過對中古醫書文獻及其研究概況進行考察分析,可以看出,從語言文字角度對中古醫書文獻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些研究成果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但同時由于年代等多方面原因的局限,這些研究成果中也存在一些局限與偏頗之處,因此中古醫書文獻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中古醫書 ;文獻 ;語言文字

中醫古籍,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時間跨度從上古、中古直到近代。對中醫古籍的研究歷史也是由來已久,那么中古醫書包括哪些典籍呢?學術界普遍認為所謂中古指的是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因此中古醫書就應該限定為東漢魏晉南北朝隋時期現存的醫書文獻,對于成書年代有爭議的文獻,則不屬于中古醫書范圍。比如如《顱囟經》托名周穆王時師巫所傳(一說東漢衛汛撰),其真正成書年代是宋代,因此不屬于中古醫書范圍內;再如《靈劍子》、《華氏中藏經》二書,現代學者研究認為其成書年代很難界定,因此也不應該劃歸為中古醫書范圍內。

我們參考依據了《中國醫學書目》、《續中國醫學書目》、《中醫文獻學》、《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中國醫籍通考》等一些權威性的醫學工具書,認為中古醫書應包括以下幾種文獻:

一是東漢張仲景著《傷寒論》;二是東漢張仲景著《金匱要略》;三是晉王叔和著《脈經》;四是晉葛洪著《肘后備急方》;五是隋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

上述五本中古醫書在歷史傳承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個版本,每個版本之間也存在很多出入之處。如《傷寒論》的主要版本有敦煌本、康治本、康平本、高繼沖本、唐本、宋本、《金匱玉函經》、;金成無巳注本、《注解傷寒論》等諸多版本。《金匱要略》的主要版本有鄧珍本、趙開美本、明仿宋本、俞橋本等。《脈經》的主要版本有廣本、吳本、何本、宛本、朱本、錢本、黃本、周本等數十種之多。《肘后備急方》的主要版本有元至正間刊本;明萬歷二年李栻刻本;明萬歷年間岳州劉自化刊本;明嘉靖甲寅襄陽知府李容刊本;程永培刊六醴齋醫書本;道藏本;道光戊申瓶花屋刊本等。《諸病源候論》的主要版本有宋本、汪本、周本、湖本;、正保本;《四庫全書》本、《永樂大典》本等諸多版本。

除去許多學者從醫學角度對上述五種文獻進行研究之外,還有一些學者從語言文字的角度對其進行研究。如遠在宋代、金代就有林億、成無巳為《傷寒論》作注;清代則有顧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等人對中古醫書也都有所涉及,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一書中就征引了《脈經》、《傷寒論》、《本草經集注》、《諸病源候論》等諸多內容。但由于年代的局限,這些研究成果中也有缺憾之處,如大多數的研究成果還局限于對中古醫書的局部涉及,并未形成一定的體系,涉及的研究面還可以進一步深入等。

真正從語言文獻角度把對中古醫書的研究推到一個全新高度,則是到了現當代,現當代的一些學者對中古醫書的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校注或譯注。如何任的《金匱要略校注》1、劉渡舟的《傷寒論校注》2、沈炎南的《脈經校注》3、丁光迪的《諸病源候論校注》4等。這些校注充分利用中古醫書的諸多版本,對這些醫籍做了系統深入的注釋,其中的精彩之處令人稱贊。這些校注或譯注的成果對我們準確深入地研究中古醫書文獻有很大的啟發幫助。

二是醫學工具書。如艾華主編的《金匱要略辭典》5、傅延玲主編的《傷寒論研究大辭典》6、劉渡舟主編的《傷寒論辭典》7、王付主編的《傷寒雜病論字詞句大辭典》8等。這些優秀的`工具書不但是對古醫書語詞的解釋,同時也是對中古醫書詞語研究的集大成,書中有很多的精彩解釋值得我們去深入學習研究。

三是對中古醫書的語詞或版本的研究。如張顯成著《先秦兩漢醫學用語研究》、9《先秦兩漢醫學用語匯釋》10兩本書是對中古醫書詞語研究的優秀代表作。這兩本著作不但對中古醫書文獻有所涉及研究,同時還包含了上古醫書文獻的研究成果,從醫書文獻的傳承角度來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縱向的參考視角。再如錢超塵著《中醫古籍訓詁研究》11、吉文輝、王大妹主編《中醫古籍版本學》12等,則是中古醫書文獻研究的優秀成果。

四是單篇論文和碩博論文。單篇論文如陳增岳的《〈諸病源候論校注〉補商》13、王云路師的《〈諸病源候論〉釋詞》14等,碩士論文如艾貴金的《從漢語史的角度論證〈素問〉成書年代的下限》15等、博士論文如郭穎的《〈諸病源候論〉詞語研究》16等。這些成果同樣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

由于中古醫書距今年代久遠,傳抄的版本又紛繁蕪雜,書中難免會存在很多的出入之處,其中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內容還有很多。雖然學術界對中古醫書詞語及文獻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學問是無止境的,這些研究成果中當然也存在一些偏頗之處,值得我們深思。比如古代漢語中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因為復音詞結構的不穩定性,復音詞中語素的順序不穩固。中古醫書中當然也不例外,如果不明白這種現象的話,在給醫書作注的時候就會出現偏頗。比如“衄血”、“血衄”二詞經常見于中古醫書中。《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心氣不足,吐血、衂血,瀉心湯主之。《諸病源候論·鼻病諸候·鼻衂候》:“診其寸口微芤者,衂血。”《諸病源候論·熱病諸候·熱病候》:“七曰,咳血衂血,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脈至而搏,血衂身熱者死,脈耒懸鉤浮為常脈。”《針灸甲乙經·脈經第一下》:“血衂不止脈大者,是三逆也。”《說文·血部》:“鼻出血也。”“可見衄的本義指鼻子出血。“衄血”為動賓結構,“血衄”為主謂結構,二者同義,實為出血義。《諸病源候論·傷寒病諸候下·傷寒衄血候》:“傷寒衄血者,此由五臟熱結所為也。”丁光迪注:“‘衄血’,原作‘血衄’,倒文,據本候標題及《外臺》卷二傷寒衄血方移正。”實則“血衄”不煩改。

地方文獻研究的幾個問題 篇八

(摘要)我國地方文獻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不同發展時期,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加以研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為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加強地方文獻有關理論的研究,以便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更好地指導實踐。

地方文獻作為人類社會珍貴的文化和知識遺產,在整個文獻資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一個地區長期以來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創造的結晶,是一個地區寶貴的文化財富和文明的體現。建國后尤其是三中全會以來,地方文獻工作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各地區已逐步形成初具規模的地方文獻藏書體系,在當地經濟建設、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同時,地方文獻工作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使其作為一門學科體系已初露端倪。本文立足于我國地方文獻工作的現狀,對地方文獻的有關理論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1 我國地方文獻工作的現狀

我國地方文獻工作大體上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第一時期:1949~1965年。建國后黨和政府對地方文獻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周總理在1956年視察云南省圖書館時曾特別指出:“圖書館應將本地區的地方志盡可能搜集完全,對其他有關本地區歷史。地理的文獻也要予以足夠的重視,要積極地利用地方文獻遺產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一時期,地方文獻工作成為省市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了閱覽、展覽、咨詢和書目索引等項工作,并注重地方革命文獻的收集。對地方文獻的理論研究始于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與使用》。

第二時期:“文革”十年。地方文獻工作處于停滯狀態。

第三時期:1977年至今。尤其進入80年代,我國地方文獻工作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它的重要標志是1982年文化部頒布的《關于省(自治區、市)圖書館工作條例》中對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作了明確的規定。地方文獻工作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恢復井蓬勃發展起來,地方志的編寫走上正規軌道,現代化技術逐步應用于地方文獻工作中。這些都有利地促進了地方文獻工作的深入開展。地方文獻的理論研究正在走向成熟。

綜觀我國地方文獻工作,具有以下特點:

①開展比較普遍。特別在公共圖書館系統內。

②得到上級行政機構的重視。不少部門專門為此制訂條例,發布文件,如文化部下發的文件、1990年黑龍江省頒發的《黑龍江省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采購協調實施細則》等。

③地方文獻的地位、作用越來越明顯。

④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開始走上現代化軌道。

⑤逐步擺脫了對工作經驗的描述,開始注重地方文獻的深層次理論研究。

以上可以看出,四十多年來,經過廣大地方文獻研究者的辛勤耕耘,我國地方文獻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地方文獻的研究遠未達到應有的水平。由于理論研究的欠缺,造成我國地方文獻工作在某些方面發展緩慢,特別是工作質量不高。因此,地方文獻要想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地方文獻學,必須首先加強對地方文獻基礎理論的研究,明確學科概念、學科性質、研究對象、研究范圍等基本問題,以建立一整套適合我國地方文獻工作的理論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或避免地方文獻工作實踐的盲目性。

近年來我國地方文獻研究綜述 篇九

1. 1地方文獻研究重點

地方文獻研究重點從重視實際工作和重視文獻收集、整理轉為理論研究和開發利用研究占主要,體現了“理論指導實踐”和“藏用兼重”的觀點。近年來(1990一1995年)地方文獻理論研究文章共有20篇,開發、利用方面的文章為23篇,相比于前四十年的8篇和9篇[3]都有很大增加。這是地方文獻理論研究的加強和實際業務工作不斷深入的結果。

在地方文獻的研究中,以地方志文獻研究最為突出,近年來地方志研究論文共28篇。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志文獻總量為各類文獻之首。以1949.10-1992.12時間段為例,全國公開出版發行和內部印發的地方志及專業志共9,500余種[4](其中不包括臺灣省的數字),這極大豐富了地方文獻的收藏內容;而新方志隨“盛世修志”的熱潮不斷涌現,我國歷代所修志又保存較多,從數量優勢上保證了新、舊志的研究。

同時,地方志研究隨專業刊物《中國地方志》的創辦和方志學的產生和發展更為火熱。這一時期,地方志研究涉及領域寬泛,包括地方志收藏、檢索、利用、地方志工作現代技術應用,地方志編纂以及地方志事業等,既有專論性文章,又有總論性文章。比較突出的有中科院圖書館集體撰寫的《稀見中國地方志的文獻價值》,黃曉芹、鄧小川的《中國地方志工具書及方志文獻檢索》,張振中《也談地方志》,周迅《服務當代 有益后世――新中國的地方志事業》等。

除對地方志研究外,其它各類地方文獻的研究也得到了加強。尤小明的《發揮音像制品優勢 充實廣西地方文獻》一文對音像制品類地方文獻提出了重視。楊銳明《試論家譜的特征與搜集利用》,朱積孝的《說譜錄》,李鳳棠的《地圖的基本特征及其著錄問題》等涉及了譜錄、地圖等文獻類型。隨著實際工作中利用的需要和開發的深入,各類地方文獻研究得到重視和加強是必然的。

近年來還出現了對我國地方文獻研究和工作各階段各時期進行總結的總論性文章。如劉子明、趙善桂《我國地方文獻研究的回顧與思考》,劉子明《新中國地方文獻工作的經驗和思考》,桔佩瑜《淺談地方文獻――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業務工作思考之一》,張武耕《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地方文獻發展概述》等。

1.2地方文獻理論研究

首先,在地方文獻基礎理論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觀點,產生了爭鳴。在地方文獻的概念及特點方面存在爭議。黃友鐸定義地方文獻為“反映人類群體在某一地區的社會狀況和意識形態的活動方式的記錄以及在內容上反映該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精神產品”,[5]強調了地域性、資料性和廣泛性的特點;陶暉在其碩士畢業論文《地方文獻的收集與開發利用研究》中則比較趨同于地域性和資料性這兩點;駱偉在《試論地方文獻的特點》一文中提出了“區域性、時代性、民族性、廣泛性、翔實性”五大特點;柯平隨后在《論地方文獻的特征及劃分》一文中提出了“本質特征是地域性和資料性”這一觀點。在地區性資料性這兩點上是廣泛認同的,而其它特點仍有爭議。

在地方文獻的范圍劃分上,陶暉在其論文中提出的“內容上的地域性”[6]作為劃分標準,理論上是科學的,然而實際中仍需詳細界定。易雪梅、吳喜峰在《地方文獻芻議》中進一步對地域性作了闡述,含有“行政與自然劃分”的區域范圍標準。更多的文章則結合業務工作特別強調對內容上反映地方特色的文藝作品和藝術作品的重視。此外,地方文獻中地方人物著述,地方出版物等也被要求反映地方內容才收。

地方文獻的類型劃分方面。柯平提出了“內容劃分不應作為地方文獻劃分的主要標準”[7]這一觀點,以形式劃分為主要標準,以內容劃分為次要標準。陶暉也提出了“以知識性內容,內容載體,以及兩者結合的記錄手段構成的要素決定地方文獻劃分的不同標準”[8].在類型劃分上更深入了。

其次,對地方文獻事業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柯平在《試論我國地方文獻事業的幾個問題》中對地方文獻事業形成的依據,即“社會化、目標化、系統化”進行分析,對地方文獻事業構造原理進行了闡述,同時對我國地方文獻的建設道路提出了很有特色的看法。

第三,地方文獻理論研究專門人才出現。中山大學圖書情報學系(現為信息管理系)招收了“地方文獻研究”方向的碩士生。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相近專業方向的研究生撰寫了地方文獻研究方面的論文,如張曉華《近現代安徽地方文獻研究》,黃鶴凌《當代湖北地方文獻研究》等。

1.3地方文獻業務研究

近年來,地方文獻的收藏、整理仍是重頭,1990~1995年,這方面的文章共有51篇。其中大多數是論文作者對自己多年從事實際工作、采訪、收集、整理、保存等經驗的總結,或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上的進一步探討,包括對收藏整理的特點、原則進行的初步探討,如張勤《簡論市縣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收藏》等文章,還有對地方文獻的采訪收集方式,途徑以及收藏的范圍、價值進行的。總結、重點是對地方文獻收集方法的討論,如朱積孝《談談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和保管》,盂銀賢《地方文獻收藏初探》,單國玲《淺談我國地方文獻的收集、開發和利用》,裴文翰《淺說圖書館地方文獻發掘整理的理論及其重要意義》等;再者是對現代地方文獻搜集、整理的重視,楊銳明在《淺談現代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中提出要重視“現代地方人物著述和現代地方出版物的搜集和整理”,針對現代地方文獻分散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兼顧類型多、品種雜,提出了一些實用性強的措施。

另外,1990 ~1995年間對地方文獻的利用、開發進行討論的文章共23篇,文獻的功用日漸受到重視。大部分文章介紹了作者實際工作情況,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工作經驗,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陳光窯《黔西南州地方文獻資源開發利用之我見》,王才《提高縣館文獻利用率的途徑》,李誠《地方文獻專題信息服務》,包和平《也談地方文獻情報資源的開發》,王晉卿《地方文獻整序研究)等。

2 未來地方文獻研究之展望

2. 1地方文獻研究之不足

近年來地方文獻研究一方面有長足進展,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地方文獻研究隊伍分散,學術上缺乏必要的交流和研討。地方文獻研究自發性強,出于教學需要或具體工作的臨時要求,研究隊伍穩定性差,進行合作研究的條件不理想。研究者的實際工作地點,研究領域分散,全國范圍內又缺乏地方文獻的協調組織機構,學術交流研討不易進行。六年中合著文獻僅8篇,研討會論文和地方性協調工作的論文僅3篇。另外,地方文獻研究吸收各種研究成果方面做得不夠,論文自引率和他引率都很低;論文引文的論著為多,期刊論文較少,外文文獻則更少,導致研究缺乏縱向繼承和橫向吸收、爭鳴。

研究內容的結構失衡明顯。雖然論文數是較前四十年有較大增加,但是研究廣度和深度的。論文所占比例大小。從宏觀而言,研究方向和研究趨勢方面的論文極為缺乏,這類指導性文獻的缺乏導致了地方文獻研究論文內容單一的不合理循環;基礎理論研究仍然很冷,缺乏對地方文獻整體和宏觀的把握,對各類文獻的總體工作和地方文獻事業研究缺乏。就微觀而言,各類型地方文獻研究失衡,非書資料中視聽文獻,光盤文獻等新類型文獻研究少;對現當代地方文獻的搜集、開發和利用仍然沒有很重視。

地方文獻研究中的薄弱環節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地方文獻工作中關于新技術的應用研究少,在將電子計算機、通訊、縮微技術和光盤貯存、檢索以及利用網絡相結合這一工作途徑上我們的研究非常缺乏,理論的研究跟不上實際需要。缺乏對地方文獻用戶的信息需求研究和開發利用效果的反饋研究,加重了地方文獻工作和實際需求的脫節。主要是對用戶需求了解不夠,導致開發的盲目性和工作低效率,投資效益不好;缺少對用戶跟蹤調查和利用反饋研究,無法準確細致評估工作成效,改進工作,導致地方文獻業務工作停滯。第三是地方文獻的檢索和報道體系研究少。我國地方文獻書目以手工編制為主,各種類型文獻宣傳、報道,檢索體系不健全,研究論文少。除了對地方文獻知識單元揭示的現代化檢索工具缺乏外。各單位、各部門的開發研究分散,成果推廣不力也是一大缺陷。1990年湖北省館研究的“湖北省地方志全文計算機檢索系統”雖已通過了有關部門的鑒定,但其應用、推廣仍有后期工作。

2. 2地方文獻研究世紀末之方向

通過閱讀近年來有關地方文獻論文,筆者認為地方文獻研究在世紀末會有以下發展:

重視地方文獻學學科建設。在馬列主義理論指導下,加強地方文獻基礎理論研究,確定地方文獻領域中一系列學科概念范疇和基本術語,以及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討論學科性質、評估學科地位;進一步完善地方文獻研究體系,拓寬研究的寬度和加深深度;廣泛吸收國外地方文獻研究成果,綜合評價國內研究水平,認清本學科發展態勢。

加強學術交流機構建設。在目前條件下,盡可能建立起地方文獻研究的全國性協調組織,可歸屬中國圖書館學會管理。其主要任務是將國內現有各省、市地方性地方文獻工作機構協調組織,形成地方文獻工作網絡,制訂地方文獻發展規劃,協調地方文獻研究;在發展中根據長遠利益和實際需求相結合的原則指導地方文獻研究和業務工作;組織地方文獻研究和業務交流活動,促進理論和實務共同發展等。同時,還可借鑒國外建設經驗來建立某些專類地方文獻研究機構,扶持并指導其工作。

地方文獻未來研究的重點領域應有以下幾個方面:

實現地方文獻研究從工作經驗型向理論指導型轉化。加強理論研究對實際工作的指導功能,要求理論研究者多深入實際,務實求真,業務工作者多思考,互相交流。加強地方文獻工作的理論體系研究。引導地方文獻業務研究和業務工作走向深化和完善。

重視地方文獻的開發研究。加大力度對知識單元型地方文獻的開發,不斷拓展對地方文獻多層次、全方位地報道,揭示,走聯合開發,網絡化開發之路。加強對現當代地方文獻各領域的系列研究,形成開發產品,發揮其現實功效,注重開發成果形式的多樣化和適應性。

重點加強現代技術的應用。在地方文獻工作的各環節進行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在實踐中對現代化工作問題進行探討,而非紙上談兵或退避畏難,以此來提高地方文獻工作的質量、速度和效率、收益,使地方文獻工作和信息化進程更快地與社會合拍。 重視用戶培訓。在培養用戶開發利用意識的同時,培育用戶獨立檢索、利用能力。所以采取普通用戶和特定用戶不同的培訓方式,以拓寬地方文獻工作服務范圍,提高服務的“含金量”。

主動進行用戶需求研究。根據國民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綜合趨勢,結合本地實際,引導并規范地方社會需求,使地方文獻工作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行之路,主要通過細化需求研究,采取個案服務和跟蹤預測服務等工作方式。

加強地方文獻專業隊伍的建設。當前需要的地方文獻工作者除了精深的專業知識外,外語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加強地方文獻研究隊伍中高學歷,知識面廣,綜合能力強的專業人才培養,并在實際中摸索一套實用的培養方案;加強對實際工作者的業務教育和進修再教育,使之制度化。同時。要大力加強地方文獻理論研究者和業務隊伍的交流,共同推動學科發展。

注釋

1劉子明,趙善桂。 我國地方文獻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圖書情報論壇,1994.(3)

2 數字來源。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資料室暨武漢大學圖書館藏以下資料統計所得,以后數字未注明者均同。

1990~1993年北京大學圖書館系資料室編《圖書館學、情報學論文題錄》

1992~1993年中國社科院文獻中心《中國社科文獻題錄》

1990~1995.8上海圖書館《全國報刊索引、哲社版)

1995年全年各主要圖書館學專業期刊

3 同1

4 全國地方文獻工作協作組編,中國新方志目錄、前言,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

5 黃友鋒 論地方文獻 圖書館員,1992.157

6 陶暉 地方文獻的收集與開發利用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資料室藏,1991.5

7 柯平論地方文獻的特征及其劃分 圖書情報論壇, 1990,(4)

8 同5

參考文獻

1 朱積孝 談談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和保管 圖書館學刊 1990,(2)

2 韓樸 地方文獻采訪工作諏議 圖書館學刊 1990,(2)

3 駱偉 試論地方文獻的類型 廣東圖書館學刊 1990,(2)

4 駱偉 試論地方文獻的特點 圖書情報論壇 1990,(1)

5 陽劍宏 建設地方文獻專題講座 圖書館界 1990,(3)

6 柯平論地方文獻的特征及其劃分 圖書情報論壇 1990(4)

7 劉子明 論地方文獻的概念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1991,(3)

8 柯平試論我國地方文獻事業的幾個問題 圖書情報知識 1992.(2)

9 楊銳明 淺談現代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1992,(4)

10 黃友譯 論地方文獻 圖書館員 1992,(5)

11 劉子明 新中國地方文獻工作的經驗和思考 圖書情報論壇 1993,(4)

12 王普卿 地方文獻整序研究 圖書館 1993,(1)

13 易雪梅、吳喜峰 地方文獻芻議 圖書與情報 1993,(2)

14 劉子明、趙善桂 我國地方文獻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圖書情報論壇 1994,(3)

15 諸佩瑜 淺談地方文獻: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業務工作思考之一 圖書情報論壇 1994,(4)

16 李誠 地方文獻專題信息服務諏議 圖書館學刊 1995,(4)

17 吳春來、譚榮 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簡論 圖書館學刊 1995,(3)

18 陶暉 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武大圖書情報學院資料室藏 1991,(5)

〔出處〕 河南圖書館學刊 (2)

英文文獻參考文獻格式 篇十

【引用格式與參考文獻】

1、 在論文中的引用采取插入作者、年份和頁數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在論文中的引用采取作者和年份插入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Smith, 1958, pp.20-25)。文中插入的引用應該與文末參考文獻相對應。

舉例:Frankly speaking, it is just a simulating on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or a fake competition, directly speaking. (Gao, 2003, p.220)。

2、 在文末參考文獻中,姓前名后,姓與名之間以逗號分隔;如有兩個作者,以and連接;如有三個或三個以上作者,前面的作者以逗號分隔,最后一個作者以and連接。

3、 參考文獻中各項目以“點”分隔,最后以“點”結束。

4、 文末參考文獻請按照以下格式:

a)。 如果文獻是圖書,書名使用斜體。如果是文獻是書中的一篇文章,請參考舉例(2)

舉例: (1)Strunk, W., Jr., & White, E. B. (1979)。 The elements of style.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Chapter 4)。

(2) Mettam, G. R., & Adams, L. B. (1994)。 How to prepare an electronic version of your article. In B. S. Jones, & R. Z. Smith (Eds.), Introduction to the electronic age. New York: E-Publishing Inc. pp. 281-304

b)。 如果文獻是期刊或報刊中的文章,文章名加引號,期刊報刊名不需要加引號,

期刊舉例:Van der Geer, J., Hanraads, J. A. J., & Lupton R. A. (2000)。 The art of writing a scientific article.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s, 163, 51-59

報紙舉例: Smith, Joe. (2005)。 3G Economy, Whose Economy: Report of 3G Century. Report of 21st Century Economy. 20 January 2005.

c)。 如果文獻是網頁,請盡量包括作者,年份,題目,網址和檢索的時間。

舉例:Smith, Joe. (1999)。 One of Volvos core values. [Online] Available: (July 7, 1999)

常見問題和錯誤

1、 在英文論文中,一定不要出現漢字和中文字符。如果出現,會在英文排版系統中出現亂碼。

2、 一些標點中文和英文看上去相似,但在系統中卻不一樣,請注意不要在中文輸入狀態下輸入這個標點:逗號,引號,冒號,句號,橫杠,頓號,括號。

3、 為防止出現中文字符,英文論文完成后,請使用Word中“字數統計”功能查詢,“中文字符朝鮮語單詞”一項應該為“0”,如果不為0,表示英文翻譯中存在中文字符,請檢查修改。

4、工作單位的翻譯首先到單位的網站查詢英文名,當然所在單位若有自己的通用譯法,按照通用的即可。一定要保證發表出來的單位譯法科研處認可啊。

解釋:APA 格式 ,所謂APA 是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的縮寫,是學社會科學的人在寫作學術論文必須要遵守的格式要求。

本文由用戶南國貓覓海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26897.html

(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黄免费看 | 91亚洲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另类|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 www.中文字幕.com| 免费黄色av | 毛片大片| 刺激网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 好看的国产精彩视频 | 久久中文免费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 | 99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毛片在线一区二区观看精品 | 九九在线视频 | 久久男人免费视频 | 男女免费观看在线爽爽爽视频 | 在线一区视频 | 精品麻豆剧传媒av国产九九九 | 国内免费自拍视频 | 日韩a| 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 日本精品久久久 | av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一本大道av日日躁夜夜躁 |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 国产一区av在线 | 午夜激情影院 | a国产精品 | 日韩成人精品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