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活動策劃 篇一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過新年的快樂,增添新年的快樂氣氛;
2、通過創編放煙火、打鼓、放鞭炮的動作,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3、通過參加假面舞會的表演,增強幼兒的社會性。
活動準備
1、蠟筆、鼓以及面具;
2、背景音樂《新年好》。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參與假面舞會的興趣
1、教師帶上先前制作好的面具,向幼兒問好;
2、引導幼兒參與假面舞會:我們今天要開個假面舞會,可好玩了,小朋友們想不想去?可是你們沒有面具,該怎么辦呢?
二、引導幼兒制作面具
1、教師出示已裁剪好的面具(露出眼睛,并用繩子系好)引導幼兒給面具涂上喜歡的顏色或圖案;
2、面具做好后,引導幼兒戴上自己的面具;
三、播放音樂,幼兒載歌載舞
1、教師出示鼓,引導幼兒模仿敲鑼打鼓的動作,然后教師播放《新年好》的音樂,教師示范模仿敲鑼打鼓的動作使勁敲鼓;
2、教師引導幼兒跟隨音樂模仿敲鑼打鼓,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3、師引導幼兒創編放鞭炮、放煙火的動作,感受過新年的快樂氣氛。
四、活動結束
播放節日歌,感受過年的氣氛。
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在美工區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供幼兒制作鞭炮、煙花等新年物品,增添過新年的氣氛。
活動策劃 篇二
一、活動主題
活躍老齡,樂在創新
二、活動背景、目的和意義
活動背景
“活躍老齡,樂在創新”社區老年人系列公益活動源自北京郵電大學“關愛老年人智慧設計國際交流項目”。本項目為期兩年,目的是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和適合老年人的服務和產品。老年人有著豐富的工作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也是最了解老年人需求的群體,故項目組發起一系列在社區的老年人公益活動,邀請老年人同科研人員、設計師一起,探討科技能為老年人做些什么。
活動目的
通過科研人員、設計師、老年人以及服務老年人的社區工作者一起討論,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發現老年人的創造力,輸出新的產品設計、服務設計以及對現有產品/服務的改造意見,探索四位一體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活動意義
老年人作為志愿者參與到活動中來,共同探討老年人的需求和解決方法,是一種老有所為;活動的形式輕松愉快,有設計師、大學生共同參與,實現不同群體之間和代際之間交流,是一種老有所樂。
三、活動時間和地點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0xx年10月
活動地點 社區
四、活動基本考慮
每次活動以社區提前通知、自愿參加為主。分戶外和戶內兩種場合。
戶內活動,以茶話會、互動活動為主要形式。活動的持續時間在1~1.5個小時為佳,不宜超過2個小時。
戶外活動,以隨機的談話為主,同每個人的交流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需備有小禮品。活動要主題明確,材料齊備,活動介紹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給參與活動的老年人頒發“活躍老齡·樂在創新:老有所為志愿者”證書。
主題活動策劃 篇三
一、 活動前言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了我們健康的身體,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享受到生命的美好;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卻很少將我們的感恩之情說出口來,我們和父母之間的交流往往越來越少。或許,我們不曾有過浪子的經歷,但年少輕狂的日子里,我們有過太多抱怨:父母太古板,太落伍,無法與之溝通等等。當我們歷經了坎坷,終于肯反躬自省,才發現父母都擁有生活的智慧,是親情為我們支撐起一方天空,親情托起我們翱翔的翅膀。那么在這春末夏初的季節,我們該為父母做些什么?為此,在這個感恩的季節,經濟系以“感恩父母,親情回贈”為主題開展了本月的團日活動。
二、 活動目的
為了讓我們的同學更多的更好的關心父母,也為了能讓我們的同學對父母懷有更多的感恩之情,并借此次活動機會向父母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希望在以后的時間里我們的同學能多和父母溝通和交流,縮小兩代人間的代溝。
三、 活動簡介
(一)活動主題:“感恩父母,親情回贈…白話文 baihuawen.cn…”
(二)活動對象:經濟系全體學生
(三)主辦單位:經濟系分團委
(四)活動時間:整個五月份
(五)活動地點:由各個班級協商決定
(六)活動流程
(1)經濟系分團委組織部及時召開各班團支書會議,和各班團支書一起深入學習和了解此次團日活動的主題和教育內容,經過此次會議,使各班團支書明確此次活動的目的及意義,同時,告知各班團支書此次系列活動的流程安排。
(2)會議之后,各班團支書開始著手此次團日活動的準備工作,及時寫好策劃書,準備活動的相關資料,經過與同學們討論確定活動的形式,緊扣“感恩父母,親情回贈”的主題,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
(3)根據以確定的活動形式,團支書安排好具體的活動時間及活動場地,并準備好活動所需的道具和其他的物品,本著綠色環保和勤儉節約的原則,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果。
(4)各班團支書按照擬定好的計劃開展形式多樣的團日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學會關心、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弘揚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會如何愛自己的父母,進而實現愛的傳遞,把愛父母、愛家庭的感情擴大到愛他人、愛社會、愛祖國的崇高境界,最終達到道德的升華。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讓同學們參與到活動中,調動現場氣氛,讓同學們在這次活動中都有所得。
(5)活動結束之余,各班團支書要認真總結活動的成果,并再次點明“感恩父母,親情回贈”的主題,帶領各班團支部成員更好的接受主題思想的教育,使同學們不僅在思想的認識上上升一個高度,在回顧中自身得到教育,思想也得到進步,并在這過程中學會感恩,并以此實際行動來響應校團委的號召。同時,各班團支部也要在此次的活動中增強凝聚力,使之成為一個更加強有力的集體。
(6)活動結束之后,經濟系分團委組織部要及時總結這次團日活動的開展情況,檢驗活動的教育成果最后,分析此次活動好的地方和不足之處,通過同學們對活動開展的反饋,積累經驗,力求在下次團日活動中揚長避短,做得更好!
主題活動策劃 篇四
一。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了解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了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3、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一)傳統節日 中秋節
1、環境: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餅、水果;制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2、游戲:“月餅加工廠”。 教幼兒制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賣,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 請幼兒在節前節后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并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3)中秋節前夜,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進行“慶中秋晚會”。可做月亮變化日記展、表演節目(盡量讓幼兒自己準備),將從家中帶來的食物與大家分享,用望遠鏡觀察中秋節的月亮等。
活動自始至終都應讓幼兒直接參與,使每位幼兒有機會表現自己并獲得愉快、自信的內心體驗,讓幼兒親自感受和體驗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和多樣性。家長可通過賞月、家人團聚、欣賞精彩的傳統節目——中秋之夜聯歡晚會,給孤寡老人送月餅等形式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本文由用戶糖娃娃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4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