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隨筆 篇一
我盼望一年的它,帶著滿面笑容走到面前,十分親切擁抱我,以至于我的雙手被它弄到背后,旁邊跑來另一好友,忽而“咔噠”一聲,我帶著一副“銀手鐲”,木然地站在監獄中,無論如何敲打牢門,我也必須與好友錯過。
——題記
農歷八月十四日夜,一親戚來訪,此時必有一大餐,中有各類海味,令我期盼的程度不亞于年夜飯。因客人來的較早,享了一小時的口福,填了一肚子的美味后,七點半我先行下桌回房,父母與客人在餐桌上交談。
回房間后,吹著空調,讀書、寫作業、玩游戲,好不愜意,壓根沒有意識到,天已經很黑了。
臨近九點,電話手表的鈴聲如往常一樣,伴著閃爍的畫面找上門來,我與好友約定準時九點樓下見。
放下手機,準備換衣服,猛然想起客人還在家里,此時此刻溜出去自尋樂子,豈非不尊重客人?我退了回去,癱在床上,房間的門黑沉沉的,沒有鎖,但出不去,房里的我軟綿綿的,想出去,可沒“鑰匙”。年輕本該氣盛,我卻逆來順受地當階下囚。仰視天花板,一瞬間想從中鉆個洞跑走,看看自己,幻想著能穿墻。然而它們總歸是天馬行空,側個身,透過幾近一面墻大的玻璃望向天空,天已經很黑了,空中只有一輪明月。臨近八月十五,月必甚圓,以玉盤稱之仍有不足。不知為何,總覺得月在天上,不夠圓也不夠亮,不夠圓者,時時認為應從某處取下了一塊,進而補全。盯之一段時間,恍然出現另一圓月,與其并肩,其上一塊,已要墜矣,且正是原月所需式樣,欲落卻不能落,十分憋屈;不足亮者,便是目光所及之處可直視無礙,心中隱隱感覺有處依舊缺少光亮,卻只能不了了之。圖片
十點,客人起身,我總算擰開了房門。兩個半小時猶如二十三小時,剩下的一小時只用來吃個飯。送了客,收拾了家,洗了澡,完成諸項事務后,回房準備睡覺。
拉上窗簾前,最后望一眼,天未亮,月未圓,低頭看了一眼電話手表,“人未聚。”
直到現在,它仍未響一聲,為這位從“獄”中脫出之人報喜。也就是說,我與好友,注定錯過。
中秋節隨筆 篇二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這個時候,遠離故鄉的游子都會回到家鄉,與家人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
微風習習,秋意涼人。空氣中散發出的寒意使路上的行人都忍不住打了個冷顫。而我們家里卻是熱浪漫天。
大人們圍在一起聊著身邊的趣事,而孩子們則打打鬧鬧,唱說著彼此的快樂。這時媽媽和奶奶”閃亮登場”,拿著手里的工具開始做月餅。邊做邊操心著家里的孩子。而我們則不管,看到做好了的月餅,偷偷拿出去與小伙伴分享。而媽媽還在郁悶:”哎!我剛做好的月餅怎么少了一個呢?”我們看到了便在屋里偷笑。
晚飯開始了,晚飯雖然沒有過年時那么豐盛,卻勝在有熱鬧的氛圍。在飯桌上,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在互相謙讓。”給你,多吃點才能長身體。”謝謝了,您也多吃點,忙了一天了。””多吃點,這個菜好吃。”謝謝,謝謝!”。這樣的氛圍,這樣的問候,使我沉浸在幸福之中,讓我倍加珍惜這團聚時刻。
晚飯過后大家移到窗邊賞月。此時圓圓的明月夾在耀眼的星星之中,鑲嵌在黑藍的夜幕上。這一場景竟顯得極其和諧,頗有幾分水墨畫的韻味,姿色動人。
一天中最美好的夜晚即將過去,而中秋節也將隨之而去。不過家人團圓的幸福,卻是我怎么也忘記不了了。
中秋節的隨筆 篇三
近年中秋的月兒,似乎比小時顯大些,不知是軌道運行原因,還是個人的主觀感覺。
某一年特意看看,白且大,直楞楞現于東方天際,如唐代仕女滿敷米粉的大餅臉,呆呆的,全無平素的靈性。不見淡淡云霞裊裊相依,唯有璀璨煙花,暗夜中騰空而起,妝點出盛世的一派繁榮。
國人說到節日,總離不開吃。屈原行吟江畔,“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感國憂民,想不開投了江,于是有了端午節,大家吃起粽子,賽起龍舟。
中秋的圓圓月餅,不知為誰而設,為哄董永與七仙女的孩子么?為岳家軍做的軍民同心餅么?“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蘇軾是多情的,吃著月餅,想起兄弟子由,又寫出“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詞句。
中秋還早,月餅已大量上市。近年提倡簡包裝,反腐倡廉,月餅似乎已轉回只用于吃的功能。我最愛的,是街頭小鋪現烤的栗子餅,其次為五仁,覺得美味且放心,不會用陳年舊餡。
某年中秋傍晚,看著單位發的那些月餅,不知怎么,忽然不喜歡。街上去尋栗子餅,人家早已收工過節,遺憾了好幾天。中秋一過,月餅們的使命完成,沒賣完的,有返廠變身為其他點心的,也有直接拿去粉碎做豬飼料的,據說,豬還不愛吃那玩藝兒。
曾幫忙做過月餅,先用白砂糖熬糖稀,用葡萄干、花生、芝麻、白糖、紅綠山楂條和蒸過的面粉調餡,將油、面粉和糖稀按份量稱好,和好,包入餡料,模具定型,表面抹上糖水,入烤箱里烤。做出的私房月餅,全無半點添加劑,吃著放心。
千里月明,桂花香里,思念的不僅是那種味道,更多是,是附著其上的思念與回憶。
那一年,借助母親的力量,從家庭主婦的角色里解放,回歸為流浪的職場小白領。女兒當時剛會走路,每每打電話問起,總說,“孩子聽話著類,家里有八月十五做月餅沒用完的葡萄干,山楂條,自己抓一把就出去玩了。”
月移花影,秋風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思鄉情切,寫著寫著,忍不住掉下淚來,該回家看看母親了,也不知她在做什么。
中秋節的隨筆 篇四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也許只有真正在外漂泊的人,才會對這句詩有更深刻的體會。
這是一個特殊的中秋節:我不是在學校,也不是在家,一個人在外;今天我去了揚州,在這佳節。“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我想今夜揚州的月是最明最圓最亮的吧。
曾經我在想為什么要去揚州,難道是為那二十四橋的明月夜,抑或那瘦西湖中月光下倒影著的白塔,或只為那逝去的夢想。不論為了什么,這中秋的月我是不會在揚州看到;我不屬于那里,也不屬于這里,我屬于我的家鄉。可我只能在這獨自欣賞這圓月,想著我的揚州行。
我們打算去揚州的瘦西湖,早上起的早點,一路暈暈沉沉的到了揚州。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沒有大城市的高樓大廈,它在現在的樓房中透著一股穩重,帶著歷史的厚重。
瘦西湖我們是沒進去,只是在那揚州大學和沒有被收費的水邊轉了一圈。也許是它的票價太高,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范圍,抑或是我們從外面看到的景色不值得。
在瘦西湖門外,一位大爺說:“杭州的西湖不要錢,南京的西湖也不要錢,就我們揚州的西湖要錢”。我不知他在傳達一種什么意思,是不滿還是驕傲;我不敢任意的揣摩。與我一起的說:“這地方只是給有錢人來享受的,把門票抬那么高就是為阻擋我們這貧窮的人;或者也是為方便管理”。我們也許都會有點埋怨或羨恨,對這事。
在瘦西湖我覺得最讓我感到愜意的是,累了在椅子上休息時,從樹枝葉間曲曲折折傳來的二胡聲 ;低沉幽怨的鼓動著耳膜,絲絲飄蕩著扣入心田。它帶著的也許不止這音律,還帶著心境,帶著千年的歷史。
我們還在東關街轉了一圈,看著那古樸的鹽商府邸 ,狹長的條條小巷,我真怕在這氛圍里走失;穿越百年千年的歷史長河,看看這座城的故事。在這繁華的都市里,也許這些古老的建筑會感到孤獨寂寞,是否適應這物欲橫流的凡塵。古舊的東關城墻在這陽光下也顯得破敗,留著滿目瘡痍吧;只是它的底蘊還在,支撐著它經受雨打風吹日曬,默默等待著什么。也許瓊花觀上空不時飛過的鴿子見證著這個城市的興衰榮辱,只是誰知道呢?
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們不能在揚州停留;回來時有點戀戀不舍,就像不忍離開新交的女朋友一樣。可我還是要走,我只是個過客,不論揚州還是這里。回來的車上還在想著揚州的見聞,和這空氣里沒有節日氣味的中秋。
回憶是很長的事,就像中秋的故事。沒有團圓,多少人在外打拼,因為生活。我家這個節日,只有母親和妹妹,父親在泰州,弟弟在上海,我在這里;分了多少個地方啊。
今夜的月真的很亮,很圓,看著周圍還有一圈彩色的光環;星星們都黯然失色了。月光從窗隙溜進來,照的滿地如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沒睡的人在靜靜的放飛思念和祝福。期盼著人兒長久,千里也可共嬋娟。
這個中秋是揚州,是我,是你,是所有人的。明月天涯共此時,帶去輕輕的愿望和美好,在這有點瑕疵的佳節里。
中秋節隨筆 篇五
關于中秋節起源說法較多,一種是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拜月亮,這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古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一種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地里的農作物和各類果實恰逢這個季節成熟,又恰逢秋天的一半,農民為了表達這種喜悅的心情就以農歷八月十五這天作為“秋報”來予以慶祝,并將這一活動方式一直延續下來。還有的一種說法是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這天,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發明了現在咱們所吃的食物“月餅”,以此作為軍餉解決了大量反隋義軍的糧餉問題,為了紀念這一天一直延續到現在。不管是哪種說法吧,都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古人們在這天的活動各式各樣,有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等,各民族之間所表現出來的慶祝方式也不盡相同,蒙古族,他們喜歡做追月的游戲,熱情奔放的蒙古族人們跨上駿馬,在月色皎潔的星空下奔馳在草原上,圓圓的月亮自東而升,自西而下,騎手們就這樣執著的追逐著。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之夜各寨的人們相繼而出,手執蘆笙與各寨寨民賽哥賽舞,徹夜長歡。朝鮮族到了這一天也有他們的方式,中秋節對朝鮮族來說也叫“秋夕節”,在這天他們會祭拜祖先、給祖墳除草掃墓,還會進行其他一些活動,穿上漂亮的朝鮮族服裝,戴著象帽,挎著長鼓,盡情的展示本民族的歌舞。
吃月餅是節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到了如今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一個形式,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著天上的明月,品著一壺香茗,吃著手里圓圓的月餅,它象征著一家人的美滿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后就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楊光輔寫到“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如此看來當時的月餅已和現代的十分相近了。中秋佳節云稀霧少,月明星稀,可對于遠在他鄉的朋友們來說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又到佳節時,在此借助蘇大詞人的一首千古佳作來表達一下遠在他鄉他國的朋友們的一種思念。
中秋節隨筆 篇六
首先,是在建國六十三周年喜慶的氣氛之后來臨的,天地同慶。
其次,本次中秋節的月亮是雖然很小,但是很高,讓賞月的人,仰起頭來看,就讓月亮更加高高在上。月圓如鏡,在月光下,我們也許正在庭院中觀賞者皎潔的月亮;也許正和家人團團圓圓的,在大圓桌上吃團圓飯;也許你正在電視機前,與家人吃著月餅,但這一切現代人的方式,與古人大不相同。
古代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著天空,時不時感嘆幾句。古人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們給予了月亮許多美麗的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讓月亮、讓廣寒宮更加生機勃勃。花好月圓,其中有一個“月”字,它不僅代表著月亮,還代表著大家最喜歡吃的月餅。月餅古人要做成蓮花狀,而且還必須得吃時令水果,比如西瓜、蘋果、李子……而且西瓜還得切成蓮花狀。說明,古人對月亮也是寄托著一種團團圓圓,對月亮的傾訴……
中秋節還代表著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不從別的說起,就從中秋節餐桌上少不了的酒說起吧!中國有句古話“無酒不成筵席”。以前小時候,我清楚地記得,老爸在除了重大節日上,買的都是二鍋頭白酒,現在各種各樣的國宴酒也紛紛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上。中國三十年欣欣向榮的發展,讓老百姓的家庭在各種佳節上,也能過得非常的舒適。
不僅是中國人在自己的中秋佳節上吃上月餅,連外國友人也紛紛效仿中國的月餅。現在的月餅價格不等,有十多元高至幾百元不等。原來,老外也喜歡吃月餅。頭上廣寒宮中的嫦娥可能在桂林中翩翩起舞,地上的人們正在桂花盛開的中秋里,吃著月餅。但是,在這花好月圓的中秋之夜,親人應是同歡聚。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踏著輕盈的腳步來到我們身邊。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中秋節的來歷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
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品嘗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備思親”,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得以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但又總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電視新聞工作者,因為忙于工作,就有好幾個中秋節都不能和我們一起度過。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亮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里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中秋節隨筆 篇七
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那一天月圓人團圓。
今年我們家的中秋團圓飯安排在中午進行。早上一起床我就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媽媽買的菜是平時的兩三倍多,有魚。有蝦。有雞。有西蘭花等等;爺爺奶奶在廚房里洗菜地洗菜,切菜地切菜;家里正方形的西餐桌也被拉成了長方形,上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點心,有月餅。有麻心酥。有瓜子。有橘子。有蘋果。有西瓜。有石榴等等;在單位上班的阿姨也回來了,我們開心地舉杯,快樂的進餐,我們聊最近學習上。工作上。生活中開心的不開心的事,開心的事情我們一起分享,不開心的事情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這種感覺很幸福!
本來晚上我們安排的是賞月,但是今天下雨,月亮被烏云給遮住了,看不到月亮,所以我有一點遺憾。
晚上我不知不覺地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民間故事,想著想著就進入了夢鄉,我夢見了后裔,他給了我一瓶酒,我喝了它,我發現我飄起來了,慢慢地飄到月亮上去了,我看到了嫦娥仙子和月宮中的白兔,我們一起賞月吃月餅,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
“叮零零”一陣鬧鈴聲把我吵醒了,原來這是一場夢,雖然這是一場夢,但是他激起了我好好學習的決心,長大以后我一定要登上月球,看看那里到底有沒有嫦娥仙子,到底有沒有月宮中的白兔和傳說中的大樹。
中秋節隨筆 篇八
在這里,我要向大家介紹一個節日,這個節日就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這中秋節是我比較喜歡的節日之一了,因為這一天我們家就會做許多事,我們小孩子會吃好吃的,下面,就讓我講一講在中秋節這一天我們在家中都會干嘛吧。
在中秋節的這一天,我們做得事中,就兩種是一定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月餅。再過中秋節的前幾天,我們家都會準備好材料,準備這些材料可不是自己做的呦,我們可不會打月餅,我們會送到專門大月餅的地方,用這些材料做各種不同的月餅,有:綠豆沙月餅,有五香月餅,還有一些我不太清楚的月餅。
然后在這一天,我們家里如果來了一些人,我們也會邀請他們一起跟我們吃月餅,每逢在一塊吃月餅的時候,我們都是爭相恐后的比賽吃月餅,看誰吃的多,嘿嘿,因為我們的胃口小,所以,比較多也就只能吃2個,不過,有我小弟弟在,我就永遠不是比較后一名!
那么另一件必做的事情,就是在這一天,比較浪漫的事情:賞月。我們在中秋的這一天晚上,都會到房頂上一起賞月。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邊賞月的同時,聽一些關于月亮的傳說,其中我們比較喜歡聽的也就是經常聽的故事:嫦娥奔月。于是,每每講完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再去賞月的時候,就會隱隱約約的看到月亮上有一個人影,在上面自由自在的跳起舞來,好像是在慶祝中秋節的到來呢!
這就是我們給你們介紹過的節日:中秋節,你們喜歡嗎?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5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