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1000字大全(精選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鐵路邊的孩子們》故事里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叫羅伯塔,你也可以叫她伯比,她快十二歲了,是一個特別善解人意的女孩。老二是男孩,名字叫彼得,剛過十歲生日。最小的是菲莉絲,她心地很好。
他們本來住在倫敦的郊區。爸爸是政府公務員,他雖然很忙,但只要在家就隨時準備跟孩子們做游戲。媽媽也是天底下的,她不但經常跟他們玩,而且還會為一些他們寫故事和有趣的詩。這是一個非常快樂的家庭可是有一天,家里發生了變故。爸爸離開家,再也沒回來。仆人們閉口不談這件事,媽媽只說因為公事,爸爸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回家。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笑著告訴孩子們,他們將離開這座房子,搬到鄉間一座可愛的白色小房子。搬到新家后,媽媽每天都在忙著寫作,她必須賺取稿費來養活一家人。生活相當清貧簡樸,他們甚至沒錢買煤生火。只有當媽媽賣掉一篇文章或一首詩時,孩子們才能買點兒點心來,和媽媽一起開心地喝茶慶祝。但媽媽絕口不提爸爸的事情。三個孩子非常懂事,他們學會了打理自己的生活,幫助媽媽理家。鄉間的生活一點也不沉悶,到處都有新奇的事情等待他們發現,而且當地人很友善,孩子們與站長、搬運工、火車司機都交上了朋友。更讓人吃驚的是,連火車公司的大老板一一被他們尊稱為老先生的老爺爺也成為了他們的朋友。在這期間,好心的媽媽收留了一位正在逃亡中的偉大的俄國作家,又意外的把曾經幫助過他們的老先生的孫子從隧道時救出(是彼得他們救出他的,但后來是媽媽在照顧他。)最后在老先生的幫助下終于證明爸爸沒有出賣國家機密而是一直窺視爸爸職位的一個下屬出賣了國家,誣賴了爸爸。他們終于又團聚了。
你看,好心的人總會有好報,就像書中的一家一樣,雖然生活一落千丈,但仍然心地善良,不懷怨恨;而黑心的人最終會自食其果像爸爸的那個下屬一樣,想讓爸爸做牢,自己當上官。結果被人識破,不但要受他原應受的罪,還要被世人唾棄成為千古罪人。還有一個人盡皆知的故事,說的是一個人砍柴時不小心把自己的斧頭掉進了河里,被河神撿到河神問他:“你丟的是這把金斧子,還是這把銀斧子,還是這把破舊的鐵斧子?”他如實回答。結果河神把三把斧子全給了他。之后有人故意把斧子掉進河里,然后一看到金斧子就說是自己的,結果鐵斧子也沒了。這也正是這道理的驗證。不但書上有故事,我自己也經歷過呢!學前班有一次我在座位上發現一部手機,交給了老師,沒想到老師一見到手機就大叫一聲,原來這是一位家長掉的手機,老師找了三天了,之后我當上了學前班班長。后來有一次快上課了我被一個大哥哥撞倒了,為了上課,我也沒和他理論。后來他說被我撞倒了,還說要我賠錢,老師不分青紅皂白叫我罰站,結果有一個老師路過,說:“我那天也看到了雖然是兩個人撞在了一起,但我被撞倒了,他還站著,直接跑過去了。”于是那個大哥哥被學校開除了。(只是補習班)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善良、誠實的人,這樣,才對得起自己。
讓我們以誠實為根基,以善良為樓木,筑起一個美好的心靈吧!
讀后感1000字大全(精選篇2)
初讀《尋夢中華》時,并無較大的觸動,直到遇到了阮籍和嵇康兩位才子,內心的漣漪才一點點暈開。
廣武澗,澗水汨汨,城基廢弛,天風浩蕩,落葉滿山,只聽得一聲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阮籍的這聲嘆息成為今后千余年許多既有英雄夢又有寂寞感的歷史人物的共同心聲。可阮籍并沒有因此厭惡塵世,他在一批批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文人名士的新墳叢中,憬悟到了生命的極度卑微和極度珍貴,他選擇了做與造物同體,與天地并生,逍遙浮世,與道俱成的“大人”,做一個獨特的“大人”。
正是因此,他對官場像游戲般灑脫,對待禮教像仙人般輕視。他為人坦率,灑脫,不拘泥于傳統的禮教習俗。就拿他的母親去世這件事來說吧,他在母喪之日喝酒吃肉,完全不顧禮教,但他對母親死亡的悲痛,和其他孝子一樣,甚至更深。由此看來,他只想活得真實和自在,并不在乎世俗的眼光。
再來說說嵇康吧,他是曹操的曾孫女婿,與阮籍是好朋友,和阮籍一樣,他也向往擺脫約束,回歸自然,享受悠閑的人生。但他似乎更瀟灑,長期隱居山陽,后來在洛陽城外開了個鐵匠鋪,每天在大樹下打鐵,沒有人要他打,只是自愿,也沒有實利目的,只是覺得有意思,嵇康活得實在是自由!
對于朋友,哪怕是一丁點兒的心理隔閡,也會使他焦灼和痛苦,為此他寫了兩封絕交信,卻落了個“不孝者的同黨”的罪名而被殺,但他死得從容,死得淡然。
馬策認為,一代名士玄談,醉酒,嗜藥,嘯聚山林,睥睨當世,造就了“魏晉風度”,可我認為,它更代表了對人生的追求,對人生的灑脫,對自由的向往以及對人生態度的執著。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阮籍做到了,嵇康也做到了,可我們呢?我們只知道被當做異類很難受,可生命是極度短暫的,何必在乎他人的眼光讓自己活得不愉快呢?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程,既然我們選擇了去遠方追逐夢想,留給世界的就會是背影,何必在乎那么多呢?寫到這里,我更加欽佩阮籍了,那一次,他沒有其他任何理由,只為美麗,只為青春,只為異性,只為生命,真真正正的哭了,他哭得抽象又哭得淋漓盡致。我想,我們也應像阮籍一樣,做自己,做真正的自己,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努力活的真實自在。
曾幾何時,我為了讓周圍的人都認同我,喜歡我,漸漸地改變著自己,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甚至是模仿別人,還記得當時為了讓自己成為焦點,對朋友掏心掏肺,可到頭來,我并不快樂,越來越討厭自己,那些所謂的朋友,也漸漸離我遠去,這并不是我想要的!大概以前的我,就是少了像阮籍那樣的灑脫吧。
是啊,人活著,并不是為了取悅別人,是為了讓生命有意義。為了自己內心的向往,被別人不理解又如何?被別人討厭又如何?人生短暫,我們應該向竹林七賢那樣,活的真實自在,活得瀟瀟灑灑!
讀后感1000字大全(精選篇3)
翻開泛黃的紙頁,濃濃墨香中,是家里流露出的真摯父愛。讀罷全書,傅雷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和他真誠直率的人格魅力,無不令人欽佩和感動。
《傅雷家書》就是這樣一部苦心孤詣的教子篇,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嚴肅、一絲不茍的對待一切,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作為父親,傅雷教子極嚴,可他又具有令人感動的真誠和樸實。在送走將去波蘭的傅聰后,離別之悲不由的喚起傅雷對往事的回憶。在家書中,他深刻的反省自己,后悔自己當初不近人情的教育“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父親能夠對兒子真誠的道歉,一切的愛,都在父親的懺悔中彰顯出來。
傅雷教子,始終保持著以德為先,做人為本的原則“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藝術。”很少有人教育藝術學生如此多的道德,傅雷在育人方面可謂嘔心瀝血。他告訴傅聰,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只有心靈無比純潔才會將藝術表現的動人,這與傅雷的直率和坦誠是分不開的。父親從小給予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沒有白費,即使遠在波蘭,傅聰仍然熱愛著祖國,堅持父親給預的信條,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
當然,對于傅聰的努力換來的成績,傅雷也是由衷的為他驕傲和自豪,在高興之余也為傅聰的堅強,不為勝利沖昏頭腦而安慰。“多少過分的諛辭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傅雷就是兒子的良師益友,辛勤教育又不忘衷心贊美,衷心贊美不忘諄諄告誡,深沉無言的父愛,皆凝聚其中。
一封封家書,將相隔萬里的兩人的心連在了一起,一邊是孩子勤奮的練習,另一邊的父親卻殷切地注視著他的每一次心臟的律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在前行道路上會遇到的各種情景,并替他做出預案,為他寄去各種書籍作為養料,在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傅雷高深的藝術造詣,也看到了一顆崇高的父親的心。傅聰也從書信中吸收了豐富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然在他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家書給予傅聰成長的力量,讓他去戰勝各種困難和魔障,找準自己人生的方向。
傅雷就是這樣將自己的愛與期望訴諸筆端,寄給遠在異鄉的兒子,從不間斷。在一封封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的真意:“我還不甘落后,還想事事、處處追上你們,了解你們,同時也想竭力把我們的經驗和理智獻給你們,做你們一支忠實的手杖。如果有一天你們感到這根手杖是個累贅的時候,我會銷聲匿跡,決不來絆你們的腳。”肺腑之言,舐犢之情,不經意間眼淚就在眼眶里打轉。掀開扉頁那張照片,傅雷專注的給孩子寫信的情景更平添一份感動,那份執著真摯的愛在心中揮之不去。
《傅雷家書》讀完了,而天下父母愛子之心是永遠不變的。所以,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分鐘,用心感受父母的愛吧,這也是做為子女的報答。
讀后感1000字大全(精選篇4)
讀完了《麥田里的守望者》一書,一個少年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全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的討厭周圍骯臟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里消磨時間……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骯臟的“阿克萊”、表里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他們,卻又無奈,他無法改變現狀。他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污,成績自然會很差。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著。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后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著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馴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后,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著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里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著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污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向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借助筆下的霍爾頓,活靈活現的展現了自己的想法,用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于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過渡,大人與青春期少年之間的代溝。
霍爾頓的那個只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為了不讓小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卻又些許成熟的心事,漸漸放大……
讀后感1000字大全(精選篇5)
當我看完《孝在我心中》這篇文章時,張洪彬的行動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弦,他居然可以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他這種超越親情的愛,難道不令人感動嗎?
張洪彬,一個平凡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每天做著平凡的事,說著平凡的話,但他心中有一種不平凡的愛。他每天只要有空,就到一位無親無故的阿婆家里跟她聊天,陪她吃飯,自然而然地成了親戚。
當我讀到張洪彬因為阿婆的雞而被火星濺到自己的臉上,并不是一味地怪罪阿婆,而是笑呵呵地對阿婆說沒事,對這件事一笑置之時,我心中像觸電一樣。我也遇到過類的事:又一次,我和同學們站在操場上聊天,有一個人跑了過來,不小心踩到了我的腳,他已經說對不起了,可我還是不依不饒地罵著……現在想起來,真是面紅耳赤的,覺得很羞愧呢。相信同學們也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事,被老師、同學、朋友、父母無意中傷害或誤解了,可你是不是像張洪彬那樣一笑置之呢?
當我讀到張洪彬送阿婆去醫院,不顧自己衣衫單薄,坐在迎風處,緊緊摟住阿婆,為阿婆擋寒風時,腦海里立刻浮現出當時的情景:小時候我經常生病,有一天夜里,我突然發燒了,爸爸媽媽來不及穿衣服,只穿著單薄的睡衣,給我拿上衣服,不管三七二十一,騎上車子就走了。我家離醫院雖然不是很遠,但我覺得非常漫長。后來,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我病好了,可爸爸媽媽卻因太過操勞成了“大熊貓”。是啊,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偉大的,張洪彬對阿婆的愛也是偉大的。可我們真心回報他們了嗎?生活地中,我們常常會要求父母親幫我們買這買那,不買就對他們慪氣;父母批評一句就會發脾氣……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所以我們應該自己的事自己做,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我信的父母親開心。
看完這篇文章,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張洪彬可以照顧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我們怎么就不可以幫助身邊的人?看見同學忘帶筆了,可以把筆借給他;看見同學鬧矛盾了,可以去調解,看見一位小朋友摔倒了,可以過去扶他;看見村里的某位老人行動不方便,可以幫他做些家務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每個人都是能這樣做,獻出一個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細小的幫助,世界將是多么和諧美好!
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讓我們從我做起,孝敬長輩,關愛他人,做個講文明有道德的小公民,做個讓父母放心的孩子,做個讓老師值得驕傲的好學生。
以上是關于“讀后感1000字大全5篇”分享,想了解更多“實用文檔”就上云盤文庫(m.qingqu1.cn)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