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
魯迅的文字,是變幻的情感。
在《無常》中,魯迅寫了一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鬼無常,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所以無常是一個極富有人情味的鬼。誠然,無常帶給了魯迅溫暖,可溫暖的背后卻是萬丈冰淵。細細一想,正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魯迅才把希望寄托在一只鬼上,他認為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即使有了一絲溫暖,也慰藉不了悲涼的心;《藤野先生》中,魯迅把贊美和熱情送給了正直誠懇,沒有民族偏見,嚴謹治學的藤野先生,也不忘把譏諷和冷眼丟給那群梳著小姑娘般標致發髻,閑看槍斃犯人還不住地喝彩的喪盡天良的清國留學生。魯迅的文字像一支畫筆描繪著冷暖人間。
魯迅的文字,是時代的印記。
抑揚頓挫┴破鵪絞盞拿骼屎吐逞肝拊擔換ㄇ霸孿漏小橋流水的雅致和魯迅無分,但無情嘲諷和抨擊腐朽社會是魯迅的匠心。《瑣記》就是最好的見證,雖然只是寫自己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可字里行間都在批判封建舊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認同,于是他才掙脫封建思想的束縛,去追求新知識,足見那個時代的腐朽。《二十四孝圖》亦是如此,在那個時代,有人為了“執著”追隨“傳統美德”的“孝”,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不擇手段,只圖自己心中的虛榮,以示自己是多么驚天地泣鬼神,而在這徒有其表的光鮮的皮囊之下卻隱藏著一具不堪一擊的腐尸。還有《父親的病》中毫不知恥、故弄玄虛,手舞足蹈地招搖騙市,草菅人命的庸醫,都是那個社會留下的.刻骨銘心的傷痛。魯迅的文字像一方篆章,鐫刻著腐朽社會。
魯迅的文字,是戰斗的力量。
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2
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書架上看到一本書,封面上有一只威風凜凜的狼,正在向月亮嚎叫,右邊寫著三個大字——狼圖騰。這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激起了我的興趣,便開始閱讀,我前后讀了三遍,我對這本書越來越入迷。便寫下了讀后感。
《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描寫了一位北京知青陳陣,到內蒙古生活的親身經歷,在這期間,陳陣跟畢格利老人了解狼、研究狼、學習狼、最終深深的被草原狼迷住,為了更好的了解狼,陳陣還養了一條小狼。
在書中,作者多次提到農耕文明和游牧的差距。農耕文明長期以來可以自我封閉,時間一長,便有些羊性化。而游牧文明長期要和狼打交道,狼群的站術是很英明的,所以蒙古人經常和狼學習,如果草原上沒有狼,成吉思汗也不可能把歐洲人打的落花流水!每當華夏民族羊性化時,北方游牧民族便會對我們“輸血”狼群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狼圖騰》里有一句話,每個連隊里都不敢保證自己的隊伍里沒有一個叛徒,而狼群可以說自己的隊伍里沒有一個叛徒!
當年全國人民都在喊:打不盡豺狼不下戰場!把草原狼都打到外蒙去了,草原上羊群數量得到到控制,數量增長太快,都快把草原啃成沙漠了!讀了《狼圖騰》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任何事不要自以為是,不然便會出錯,不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保護好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3
他的笑容凝結住了,好像威斯尼的火坑那樣,“他真是個笨蛋,大笨蛋,把這么一堆不像樣的衣服給他穿。”
文中的主人公一開始并沒有出示那張百萬英票的支票,去店里購物,遭受了老板的欺凌和輕蔑。而當他把那張支票掏出來時,店里的老板便百般討好他,拉攏他,那樣的阿諛奉承,這完全全展示了小市民以錢取人,金錢至上的丑態。
文中的拖德一開始對主人公十分輕蔑,都沒給他好眼色,并把那一堆不像樣的衣服給他。當他拿出支票時,他又感到慚愧,想拉攏他。店里的老板更是夸張,他看著百萬富翁,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到最后說話也語無輪次,想拉攏自己與百萬富翁的關系,百萬英鎊里的對比呈現讓我驚奇。
生活中,也正如作者馬克·吐溫所說的那樣,不論在街上、商場還是學校里,都可以看到一幕幕的不公正。在街上,老爺爺身無分文乘坐三輪車,人們都無視他不給他讓路;而那些土豪們乘坐頂級汽車,街上的人們則給他讓路,有時連交警都會被錢沖昏了頭腦。在商場里,貧窮的老人想要吃食物,店里的服務員便給了他最差的位置,最差的菜,即使他有錢買得起;有錢人的待遇卻恰恰相反。人們把錢放在高處,用錢來衡量一個人,來決定身份的低賤和高貴,社會總是這樣不公正,誰也無法阻擋。
生活本身沒有絕對的公平,生活給予每個人的待遇也各不相同。人們對不同的身份,有著不同的看法,有著不同的評價,生活也只能如《百萬英鎊》那樣。但是,每一個人可以通過自己努力,去爭取,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4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今年暑假我就讀到這么一本好書,名字叫做《老人與海》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小說家歐內斯特。海明威。書中的老人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老人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有釣到,老人決定去遠海。終于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老人與大魚周旋了三天三夜,才把大馬林魚給捉住。可是悲催的事情的發生了,老人在回去的路上遭到了大鯊魚的襲擊。鯊魚被大馬林魚的血腥味刺激的異常興奮,接二連三的攻擊老人和大馬林魚,經過一翻拼搏,最終老人還是失敗了,大馬林魚被鯊魚撕扯的只剩下一副骨架子,老人拼盡全力也只能無奈地拖回一具魚架子。
這本書很有意義,也很有趣。《老人與海》雖然故事簡短,卻寓意深刻,老人圣地亞哥看起來是個非常倒霉的老人,連續八十四天未捕到一條魚,別的漁夫都把他看作是失敗者。但是由于老人的耐心和堅持,終于在第八十五天,捕到了一條非常大的馬林魚。雖然最終老人的魚還是在回去的路上被鯊魚搶食。在讀這本書時,我就在想為什么作者不能讓老人最后取得勝利呢?這樣不是更能體現英雄的偉大嗎?老人的故事不僅象征著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象征著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反觀人的一生,不會都是十全十美,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些挫折。當我們面對困境時,不要輕言放棄,就要像書中的老人一樣再出海,你就會看到勝利的希望。我想這種險惡的人生環境,和這種堅韌的人生態度,正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故事中老人曾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勝利在這本書里已經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堅持。
讀完了這本書,我發自內心的對這位老人表示贊嘆,老人為了捉住這條大魚,耗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受了許多常人難以忍受孤寂和痛苦啊!而這位老人卻沒有向困難和命運低頭,而是勇敢地面對困難。他做到了許多人堅持不了的事,雖然可能明知道會失敗。但是失敗之后,你會繼續堅持嗎?我覺得只要勇于嘗試,不管結果如何,你都是成功的!
《老人與海》它也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比起書中的老人,我很慚愧。在去年的古箏考級中,原本只要堅持我就會過關的,但是只因為我覺得古箏譜太長了,密密麻麻的譜子看起來就不好背,我就退縮了,沒有好好背譜。抱著蒙混過關的態度,去面對考級,雖然最終過了,但是我自己心里明白,我沒有盡力,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真的是太弱了,一點點困難就退縮了。我告訴自己,在學習中如有困難,一定不能知難而退,而是要迎難而上發揮堅持不懈的精神。人的一生中有許多挫折,但是你要克服去打敗他,只有勇于向困難挑戰的人,才能將困難踩在腳下。
今后我要好好的學習老人永不言敗的精神,這樣學習的道路才會越走越遠。
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5
近日,讀了易卜生的,早就想看,一直沒看。看過之后,感覺與主流評論不一樣。我印象最深的是林丹太太,她為了挽救娜拉,不惜嫁給無賴。而娜拉給人的感覺是有些傻,不知為自己打算,活在現在的社會,恐怕不知被別人害死多少回了。只能說她太單純!并不說女人成為家庭主婦是不對的,但女人一定要聰明,不能被人騙了都不知道,其實有時家庭生活中的智慧并不比社會生活的少,只要善于動腦,無論是什么樣出身的女人都可以做到處事游刃有余。有些時候女人是寧肯傻些,l也不肯狡詐,因為活得簡單些,可以保持年輕的心與美貌,所以美麗的女人多半反應遲鈍,因為她們寧肯傻傻的美麗,也不愿精明的如同老太婆。
面對現在的生存壓力,女人多半愿意選擇做居家婦人,可以悠閑的做個兼職職員,用輕松的心態生活。所以,無論是職業女性還是家庭主婦,只要做得出色,一樣都是女強人。職業女性的跋扈、精干與家庭女性的懦弱與善良,這是一對矛盾,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調和的,所以,職業女性是高尚的,家庭女性是卑微的,這就是社會的標準,一種認識上的弊端。我做了八年專職老師,三年的專職太太,一年的全職媽媽,我覺得睿智的婦女是永遠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無論她在做什么,從事什么職業,只要她懂得未雨綢繆,就會永遠活得高尚;而被金錢牽著鼻子走的女人,目光如鼠,無論如何,也是卑微的。人可以拜金,但絕不做金錢的奴隸。仍然是那句老話:沒有錢是不行的,但金錢不是萬能的。女人同男人一樣也是半邊天,但也只能是半邊天,多了或少了,都會出問題。
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6
童年其實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最美好的,最天真無邪,不懂人情世故的年華,留下最珍貴的回憶,而高爾基的童年簡直參不忍睹。
讀完《童年》后,最先的感受是對俄國擁有相似童年經歷的不幸者的同情。如同煉獄般的童年,使兒童過早嘗盡,品盡世間百態。有的,有了對未來的恐懼;有的,有了對社會報復的仇恨心理。可堅強、勇敢、善良的高爾基,在逆境中成長,通過真摯的文字,凈化那被丑惡社會污染了的心,拯救俄國社會。
在《童年》中,早亡的父親,殘忍、唯利是圖、視財如命的外祖父,兩個殘暴、蠻橫無禮的舅舅,報復社會、兇惡的彼得伯伯,兇狠暴力的繼父,無不是俄國黑暗丑惡社會的縮影。除了這些悲劇之外,我們也同樣看到一些善良,仁厚卻飽受惡勢力摧殘的人,善良慈愛的祖母,追求婚姻自由的母親,聰明能干的“小茨風”,瞎了一只眼卻仍踏實肯干的格里高里,熱愛學習、渴求知識的“好事情”,這兩部分不同類的人們存在于高爾基的童年中。或多或少產生影響,讓他在如此黑暗的家庭中快速成長,成為悲慘社會中難得孕育的一顆智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種環境,育一方人”人在于環境的影響,卻有時影響環境,環境能改變人,而人的作為也影響環境。無論我們在如何的困境中,我們都要堅強,不放棄,讓人性熠熠閃光。
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7
《童年》是高爾基根據自己童年的經歷寫成的自傳體小說。它揭示了俄羅斯沙漠的黑暗、殘酷和不人道的生活。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飽受著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折磨和屈辱。但高爾基并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來到這里。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比什科夫,他的副名是阿列克謝亞。他年輕時失去了父親。他和他的母親和祖母來到了他祖父的家。與其說它是一個家,不如說它是人間地獄。我的祖父負責管家的一切。他脾氣很壞,視金錢如命。主人公阿麗莎經常因為犯錯誤而挨打。這兩個叔叔經常為了各自的財產而吵架打架。家里的女人沒有地位,可以被丈夫責罵和發泄。這一切給阿萊沙年輕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從那以后,阿麗莎離開了祖父的家,獨自踏上了社會的征途。他參加過許多地方的戰斗,在戰斗中受了許多屈辱,但他活了下來。這應該是因為他總是依靠自己堅強的精神和不向困難屈服的信念。
現在,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的祝福有什么好處。我們不擔心食物和衣服。可是小廖沙吃不飽穿不飽,挨打受辱。這些悲慘的場景讓我思考:如果我們生活在俄羅斯沙皇時代呢?我們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們居住的地方嗎?
時代在進步,但人們變得越來越懦弱。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他們想退縮、逃避或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要得到幸福,首先要學會吃苦。”
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8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后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里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并像貝多芬那樣活著。
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9
“王二小”這個名字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
1941年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躲藏的鄉親們,他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鬼子中隊長氣急敗壞,連叫“上當,上當”。他一眼看見王二小飛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他掏出槍朝二小打了過去,王二小背中槍彈倒在南河灘上。軍曹也跑了過來,用刺刀猛刺王二小的胸膛,又把王二小用槍尖高高地挑起來,摔在大石頭上。十三歲的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他的鮮血染紅了大石頭。
讀了這個故事,我心中感慨萬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和我們同齡的王二小吃不飽,穿不暖,而我們呢,好吃的送到面前還要挑肥撿瘦,衣服不僅要能保暖,還要漂亮;王二小住的是茅草屋,甚至無家可歸,而我們天天住在樓房里還覺得不夠豪華;王二小很渴望讀書,因為家里很窮,沒錢讀書,只好在山坡上放牛,而我們現在可以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讀書上課,有的同學還不好好學習;王二小那時要天天提心吊膽,擔心鬼子來掃蕩,而我們卻能感受著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關懷;王二小這么小,卻很勇敢,不怕犧牲,英勇地和鬼子作斗爭,而我呢?到現在還不敢一個人單獨在家里呢!
有千千萬萬個像王二小一樣的先烈才換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這也是先烈們的愿望吧!
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0
今天是我收獲知識最多的一天,因為我讀了一篇關于英雄少年賴寧的短文,我被這篇短文中為了救火而犧牲的少年賴寧所感動了。
賴寧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雖然他很窮,但他卻是一個擁有豐富知識和堅定意志的少年,他從小就決定長大后要像李四光一樣當一個地質學家,開發家鄉的寶藏。就因為一個夢想,所以他常常自己背著干糧,翻過好幾座大山,磨練自己、豐富自己、鍛煉自己,這是普通人難以做到的事。賴寧自小是一個關心集體、熱愛他人好孩子,在學校,他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優秀生。小學畢業后便以全縣第一名的優秀成績進入重點省學校。賴寧同志一生中曾救過三次火,每一次都是他第一個沖上去。
在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二日下午,賴寧放學回來,突然間看見山上有一股大火。于是他便飛奔而去。猛烈的大火吞噬著一片有一片的樹林,賴寧看著一團團大火從山上竄下來,恨不得一下子把火撲滅。經過了大家的努力,最終把大火撲滅了。人們在燒焦的樹林中到了賴寧,他緊挽小樹,光榮犧牲了,一個幼小的生命被無情的大火毀了。四川省石棉鎮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喪禮,四千人來參加,懷念這英雄少年賴寧。我希望每個同學看到消防員救火時都可以想到賴寧。
所以我們要學習賴寧那一種不怕艱難不怕苦的精神,鍛煉自己的意識,豐富自己的知識,使自己成為一個社會上的棟梁,為社會貢獻更多的,創造更多的奇跡,讓更少的生命受害。
以上是關于“讀書筆記摘抄10篇簡短”分享,想了解更多“實用文檔”就上云盤文庫(m.qingqu1.cn)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