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并能正確的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什么叫加法、減法?
二、教學新課
1、學生自學例1和例2
2、學生提出問題。
3、向學生提問:
(1)為什么分母相同的分數,可以直接把分子相加?
(2)填空題:2/9+5/9表示()個1/9加上()個/1/9,一共是()個1/9,就是()。
(3)3/4-1/4表示()個1/4減去()個1/4,還有()個1/4,就是()。
4、在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看題目說出計算過程。
2、完成應用題。
四、本節課的內容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如何?
2、為什么分母不便呢?
3、最后的結果要注意什么。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學習內容:
課本第97頁例1及“做一做”,第99頁練習十九第1、2、3題。
學習目標:
1、我會用分數與小數的關系,把小數化成分數。
2、我能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大家回憶一下,說說小數的意義是什么?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
二、合作探究、檢查獨學
1、自學例1,小組合作交流
用分數表示:
用小數表示:
這兩個結果有什么關系: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應注意什么問題?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課本97頁“自己試一試”三個填空題。
3、小組代表展示、匯報
4、總結升華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數化成分數。
0.4= 0.05= 0.37=
0.45= 0.013=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 篇三
一 教學內容
眾數
教材第122 、123 頁的內容及第124 、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三 重點難點
1 .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 .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四 教具準備
投影。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 .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l )算出平均數是1 .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的比較合適。
( 2 )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 485 ,身高接近1 .485m比較合適。
( 3 )身高是1 .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52m左右比較合適。
2 .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 .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 .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住戶
1 號
2 號
3 號
4 號
5 號
6 號
7 號
8 號
數量/個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計算出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 )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第二課時
一 教學內容
眾數
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6 題。
二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2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三 重點難點
1 .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 .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四 教具準備
投影。
五 練習過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4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參賽選手的成績有兩個眾數,88 和87 ,意味著在這次競賽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樣多。而五(2 )班沒有眾數,則表示這次競賽中沒有集中的分數。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二)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 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出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然后說一說用哪個數代表公司員工工資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6 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先在課前調查本班學生所穿鞋子號碼,然后填在統計表中,再進行分析。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 .小明對本班15 名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擁有2 本的有1 人,擁有3 本的有2 人,擁有4 本的有4 人,擁有5 本的有3 人,擁有6 本的有5 人。根據以上調查的情況,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小明的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統計表
20xx 年9 月人數
人數
平均每人擁有本數
( 1 )估算一下,這15 名同學平均擁有課外讀物大約有幾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這15 名同學擁有課外讀物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2 .小力對本單元10 戶居民訂報刊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沒訂任何報刊的有2 戶,訂1 份的有3 戶,訂2 份的有4 戶,訂3 份的有1 戶。根據以上調查情況,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本單元居民訂報刊情況統計表20xx 年5 月
戶數
每戶訂報刊份數
( 1 )想一想,平均每戶訂報份數是在1 ? 2 之間嗎?為什么?
( 2 )計算出這10 戶居民訂報刊份數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眾數這一統計量,并且通過練習理解了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三個統計量的聯系與區別,根據我們分析數據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和仔細計算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空。
(1)3/4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 )個1/8是5/8,7/12里有( )個1/12。
(3)3個1/5是( ),4/7是4個( )。
2.談話: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這個知識。
二、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89頁例1。
(1)提問:觀察圖,從圖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把一張餅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張餅,媽媽吃了1/8張餅,求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
提問:求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怎樣列式?為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1/8+3/8,表示把這兩個數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
提問:你能算出結果嗎?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這樣思考:1/8是1個1/8,3/8是3個1/8,合起來也就是4/8,提問:1/8+3/8的和是4/8,為什么分母沒變?分子是怎樣得到的?
(因為1/8和3/8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兩個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板書:1/8+3/8=1+3/8=4/8=1/2
說明: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提問: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小結:分數加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在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時,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
(3)即時練習
1/5+1/5
2/7+3/7
7/10+1/10
2.同分母分數減法。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五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2—13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因數與倍數的含義。
2.我會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3.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學習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這里講的因數一樣嗎?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組代表交流、匯報。
(3)自讀課本第12頁下面的一段話。
2.自學課本第13頁例1。思考:
(1)18的因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有________個。
(2)18的最小因數是________,最大因數是________。它的因數的個數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
3.組內交流并討論:怎樣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遺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組代表匯報,總結。
5.試試身手(第13頁“做一做”)。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和要求。
1、經歷折疊和展開的過程,體會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的關系,發展空間觀念。
2、能正確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二、教學重點。
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三、教學難點。
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四、教學過程。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書第38頁的圖形,并讓學生準備這樣的圖形。按虛線折疊成一個封閉的立體圖形,它的形狀像什么?(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先想象這個平面展開圖折疊以后像什么。)
(二)畫一畫。
動手操作,將附頁3圖1剪下,按虛線折疊后,形狀是一座小房子。
(三)做一做。
1、通過折疊后的小房子來確定天窗和門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圖上畫出來。
天窗可以在平面圖中上數第二個或第三個長方形內,門可以在第一個或第四個長方形內,也可以在兩邊的五邊形內。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這個問題進行拓展,首先將附頁3圖1中的各個圖形標上號碼,長方形從上到下依次為1,2,3,4,5,左邊的五邊形為6號圖形,右邊的為7號圖形。然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
(1)與圖形6相對的 聲納個圖形?
(2)和圖形1相對的是哪個圖形?借助想象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練一練。
1、第39頁第1題。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斷,然后通過動手操作,討論并交流,得出結論。
2、第39頁第2題。
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系,有多余信息。學生獨立完成本題,教師允許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知道兩書之和的奇偶性。
2、能借助幾何直觀,認識兩數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3、培養探究能力,積累觀察、猜想、歸納等思維活動的經驗,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重難點
重點:在探究知道兩書之和的奇偶性的過程中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
突破方法:猜想、探究、討論的過程中理解解決問題的策略。
難點:認識兩數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突破方法:舉例驗證中掌握兩數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教學準備:課件,兩種顏色的小正方形各10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點評激思
活動一:激趣導入
1、復習概念,引入圖示。
(1)說說什么樣的數是奇數和偶數?
(2)偶數可以用字母表示為?奇數呢?
2、用1個小正方形表示1,一個接一個擺成兩行,偶數總能擺成一個什么圖形?奇數呢?
【設計意圖:】:復習奇數和偶數的概念,為學習新知做組準備。
活動二:游戲導入
1、游戲規則:一個同學轉,指針指到那個數,就加上這個數的本身。和是奇數有大獎,和是偶數沒有獎
2、學生嘗試玩游戲
3、提問思考:為什么沒有人得大獎?
【設計意圖:】: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感知兩數之和的規律
二、引導探究,互評對話
活動一:探索驗證
1、明確探究的問題:剛才的游戲,一個數加上它本身只有兩種情況,偶數+偶數,奇數+奇數。要全面研究,還有什么情況?
偶數+奇數
2、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探究兩數之和的奇偶性。可以用舉例的方法得出結論,也可以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想一想,為什么是這個結論。可以獨立完成,或者同坐合作。注意做好記錄
3、全班交流、討論。
(1)用舉例的方法驗證。
(2)用小正方形拼擺的方法驗證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動手想辦法,尋找規律,經歷過程,從而能找到兩數之和的規律。
活動二:歸納結論
1、教師板書結論: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2、舉例驗證規律
3、用今天學的規律解釋前面的游戲。
活動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填空:
奇數+偶數=()奇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奇數+()
。10個偶數想家的和是(),10個奇數相加的和是()
2、小明爸爸、媽媽今年的歲數和是奇數,幾年后小明爸爸、媽媽歲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
【設計意圖:】:及時練習,讓學生對新學的內容得以鞏固,內化所學的知識,掌握兩數之和的規律,能靈活運用
三、梳理總結,賞評延展
活動一:
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能說出奇數、偶數相加的規律嗎?這些規律我們是怎樣探究出來的?
活動二:作業
練習四的3、5、7題
【設計意圖:】:安排以上幾個練習,讓學生獨立思考,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學生也可以從練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四、板書設計
兩數之和的奇偶性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小塊方磚鋪滿某個平面。
教學難點:
計算鋪滿某個平面需要多少塊方磚,多少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小明家買了一套新房。近期,家里要裝修了。媽媽讓小明設計自己的臥室怎樣鋪地磚。今天就請同學們來幫小明出出主意,和小明一起來研究一下鋪地磚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算臥室面積
1、買地磚之前要了解哪些相關知識?
2、小明臥室地面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你們能幫他算算他的臥室有多大嗎?
(二)分小組討論,并填寫表格
所需地磚的數量,所需錢數
40厘米×40厘米
30厘米×30厘米
(三)匯報交流方法
1、學生匯報交流
2、得出結論
3、算一算
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上黑板板演。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四、全課總結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8篇《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更多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我。
本文由用戶feng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2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