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雷鋒的觀后感350字日記
雷鋒叔叔的一生都在為人民服務,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的精神卻是偉大的。他講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還把自己比作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這些精神都深深的鼓舞著我們,作為少先隊員的我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主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x爺爺講過“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實現這個夢想,需要更多像雷鋒叔叔一樣的人,所以我們要繼承雷鋒叔叔的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我們學來的知識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讓“中國夢”早日實現、讓天空越來越藍、讓空氣越來越清新、讓環境越來越美麗、讓人們越來越關愛、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讓人民越來越幸福、讓雷鋒精神永放光芒,伴我們茁壯成長!
篇2:日記:《雷鋒》觀后感
想必大家都知道,3月5日是什么日子吧?對,就是“學雷鋒日”。每年的這個節日,學校都要搞一些活動,今年也不例外,我們觀看了《雷鋒》這部電影。
就在這部短短的電影里,光說雷鋒做的好事就數不清。可能他心中有這個信念: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解放軍,就要竭盡所能幫人民排憂解難。或者就是這個信念給了他動力,讓他真的說到做到。
雷鋒是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人,這可能也是他的特點吧!雷鋒干起好事來好像從來不會累似的。他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去參加義務勞動,正在干活的人們嫌活太累,可是,雷鋒去了之后,這些人之間就有了競爭的力量,都不愿輸給對方。就這樣,一天的任務很快就完成了。這些人在建一所學校,當學校的校長知道后,立刻去找雷鋒,可雷鋒已經悄悄地走了。他走在半路上時,天空突然下起暴雨,恰巧雷鋒看見一位老大娘,還帶著孩子,要去自己的女兒家,看到老人步履艱難,他立刻背起孩子,幫老人趕路。當老人到女兒家后,本想讓雷鋒吃頓飯再走,可雷鋒連門檻都沒進,水也沒喝就趕回部隊了。
雷鋒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看到被車撞倒的老人沒人扶;看到有人掉進河里,也沒人去搭救;見到需要捐款的地區,也會吝嗇的只捐幾元錢……不正是現代人助長了這樣的社會不良風氣嗎?
其實我這個人也不咋地,就說上次吧,在放學的路上,來了一輛電動車,由于騎的太快,車顛簸了一下,上面的一些食品都掉了下來,車的主任焦急的下車撿自己的東西,那食品就在自己腳邊,我也沒有去撿,甚至還傻乎乎的認為這樣做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這次看了《雷鋒》這部電影,對我的影響很大,以往都是一些形式上的活動,并沒有深入生活。但這次校長別出心裁,讓我們看電影,雖然電影不長,但他卻讓我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一次,不光是說著“學雷鋒”,還要付諸行動,我要用自己的行動讓人們知道:雷鋒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篇3:日記:《雷鋒》觀后感
3月5日我看了《雷鋒》這部電影。電影講了雷鋒叔叔一心為了人民的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給工地義務勞動、路上看到老大娘和孩子,刮風下雨的,就主動地背著孩子走了十多里路到她家……直到最后,雷鋒叔叔因公事犧牲了。這些故事讓我很感動,也讓我痛惜。
今天是紀念雷鋒的日子,我立志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做一個為別人做好事的孩子。
雷鋒叔叔有句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是呀!為人民服務,有多少人需要我們服務呢?我只感到應該雷鋒叔叔一樣,當“活雷鋒”。讓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與關愛。我沒什么大能力,但我知道我能從點滴小事做起,做個“活雷鋒”!
篇4:雷鋒日記觀后感
永恒的奉獻精神,留下的雷鋒之名,如雷貫耳。自從五十年前毛主席親自揮毫: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之后,這個名字就永遠鐫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他的故事廣為傳頌,幾代小學生在此影響下走向街頭,尋找步履蹣跚的老奶奶。也正是因為自小對這些太過熟悉,反而一直沒有讀過一些真正關于他的書文
直至如今,我才偶然找到了這本雷鋒日記,再度翻閱這熟稔的故事。
然而掩卷時分心情卻意外難以平靜。
并非完全僅僅是為其崇高到難以復加的奉獻所折服,更多的是另一種思考。
雷鋒同志他確實偉大。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民子弟兵,卻心懷對所有人民的與生俱來的責任感。他一心要報答黨和人民,要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人民,直到生命盡頭;完全聽從黨和領袖的指揮,多少個無月的夜兒看見了他苦讀毛主席的著作,多少支用竭的筆懂得他對馬列主義的憧憬。還有那件件廣為流傳的事跡……這一切,都毫無疑問地使他成為黨的好兒子,人民的好兒子。
他,如此超凡脫俗隱約可見幾分禪宗普度眾生的大仁博愛。
但我想說的卻不是他本人的高貴,使他的高貴所留下的。
在讀完雷鋒日記,怔怔無地體味感動。那一刻,我曾那般狂熱,想成為一個似雷鋒一般的人。但下一刻襲來,我又再次陷入沉靜:我愿意在年初一到敬老院掏廁所而放下與闊別已久家人的聚首團圓嗎;我愿意在十月一日到火車站為往來絡繹的行人志愿提箱而無視那一日獨坐家中品香茗閱金經的閑暇嗎;我愿意在火車站做乘務員替他人送水,愿意將自己僅有的,引以為傲的新衣贈與旁人嗎?
我不愿,這是真話。相信現世上不有幾人真心愿意。頓時,那種片刻前還在燃燒的向往與熱情火焰黯淡。說句公道話,大多數人少時癡迷雷鋒的情懷均止于此。
歸根結底,是雷鋒這根道德標桿豎得太高。
《呂氏春秋·察微》有載云:“魯之法,魯人為妻妾與諸侯,又能贖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子貢義舉如雷鋒一樣高尚。可孔子卻說:“賜失之矣”為什么?只因此舉無形中將道德標桿推高了。反而決斷來日后落難魯人被救的可能。在義舉的成本提高,人們便只剩下兩種選擇:沉默或虛偽。
對于一個社會,有一個兩個道德模范自然是好的,但高道德成為道德標桿衡量所有人,絕非社稷之福。當打破道德標桿成為社會新風尚并借輿論東風吹遍時,此終會不可思議的濁化社會風氣。
目前的華夏便是處在了極高的道德標桿的陰影籠罩下。不妨翻看中美兩國小學生行為規范手冊,美國版的盡是:按時交作業,不與同學打架之類“低標準”規范,簡直是小瞧孩子們智商?反是中國版的:熱愛祖國,忠于人民。崇高而神圣的任務“被賦予”每一個小學生。每念及此,無不驚心駭目:基礎教育中已有如此重標桿輕實踐的影子,更何況其余?
雷鋒這樣的精神,只能是用來置于青天山上供萬人瞻仰的無上境界。切記不能用來做標準大肆“鞭策”日常的生活品行,成為道德的標桿。否則背負著它前行,天長地久的艱辛終促人練成虛偽二字,成為每年三月五日市長局長例行走秀罷了。然而很不幸,我所不愿卻是現實。
永恒的奉獻精神留下的只能是感動。不是每件事都能從中“聯系自我,學到認識”,否則只是學生筆下成套的新八股,干部們口中虛偽干癟的誓詞。
告別虛偽浮夸,不方放低心中的道德標桿。也許我們無法改變社會主流認識,但至少自己能解下它,深深地喘幾口氣。
篇5:電影《雷鋒》觀后感350字
電影《雷鋒》觀后感350字
我還是一個學生,可用起錢來大手大腳,當我今天觀看了電影《雷鋒》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影片《雷鋒》展現了雷鋒叔叔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光輝形象。其中,有這樣幾個鏡頭尤為感人。
一場籃球賽下來,戰士們熱得汗流浹背,許多人去買汽水喝,唯獨雷鋒捧起水壺喝涼開水。他說:“喝白開水一樣解渴。”是雷鋒小氣嗎?該花錢的時候,他卻一點也不猶豫。當別人有困難時,雷鋒就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戰友王大力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說他母親病了,家里等著錢用。雷鋒知道這事后,就用王大力的’名義悄悄地寄去了20元錢。當人民有困難時,雷鋒就挺身而出,慷慨解囊。遼陽市遭受了洪水災害,雷鋒把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100元錢親手交給了災區的領導。他深情地說:“人民公社就是我的家。”這情景真讓人感動啊!
看《雷鋒》,想自己,我真是羞愧萬分。自己整天想的是吃好、玩好。去春游,我吵著讓家長為我買了二三十元的水果、飲料及糕點。愛吃零食。這次是電影《雷鋒》教育了我,更是雷鋒精神感動了我,使我懂得錢是來之不易的。
篇6:雷鋒告訴我觀后感350字
星期四的下午,我和同學們在教室觀看了電影《雷鋒》。
雷鋒是個孤兒,經常受人欺負。后來,新中國解放了,雷鋒光榮的參加了人民解放軍。他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一天傍晚,天下起了大雨,雷鋒看見一位老奶奶手拉 著小孩,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的走著,雷鋒背著小孩,冒著雨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把她們送到了家 。這樣的好事還有許多許多。在他犧牲后,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發現了這樣一句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 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雷鋒雖然走了,可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向雷鋒學習,從我做起,為人民服務。
篇7:雷鋒告訴我觀后感350字
“雷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體操全能冠軍楊威等是我們時代的楷模,我們學雷鋒應從身邊小事做起。”這是興山縣峽口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龔美玲在觀看《同上一堂課雷鋒告訴我》專題節目后談觀后感時的精彩發言。
3月6日下午,興山縣峽口鎮中心小學組織師生利用教室多媒體觀看湖北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廣播電視臺、武漢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同上一堂課雷鋒告訴我》專題節目,拉開了學雷鋒活動的序幕。
觀看《同上一堂課雷鋒告訴我》專題節目,節目通過“雷鋒告訴我”、“雷鋒在身邊”、“人人是雷鋒”三個部分,為師生上了一堂新時代雷鋒精神思想教育課,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雷鋒精神,懂得“雷鋒不只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雷鋒精神不止是一種奉獻,更是一種責任”。
學校為了確保觀看《同上一堂課雷鋒告訴我》專題節目的效果,之前進行了周密安排,分班組織收看,觀后還分班組織認真討論,談觀后體會,寫觀后感,組織評比觀后感。
學校為了將學雷鋒活動深入開展和常態化,學校制定了活動方案,學校少先大隊發出了“弘揚雷鋒精神,做新時代雷鋒”的倡議,并組織開展常態化學雷鋒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雷鋒在我心中,雷鋒就在我身邊。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弘揚雷鋒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精神,學習上的釘子精神。學校引導學生以學雷鋒為切入點,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追憶雷鋒故事,傳承雷鋒精神,形成人人學雷鋒的新風尚,讓雷鋒精神永駐人間,不斷踐行社會主核心價值觀,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篇8:雷鋒日記心得體會350字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里,村里的孩子上學必需經過一條小河,由于出行非常方便,村里的孩子們因而得到了學習的時機。
這件事被一個年邁的船夫曉得了,他無怨無悔地做起了孩子們的收費船夫。
每天上學、放學都準時離開小河邊接送孩子們,風雨無阻,一干就是好幾年。
孩子們因而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孩子們都快樂極了,村里的大人們也非常地感謝他。
就在去年年前的一天,一個小孩不小心掉到了河里。
小孩嚇得直喊“救命,救命……”。
這時,只見老船夫貪生怕死地跳進了冰冷的河水里,將小孩救了起來。
但是,老船夫由于年歲太大,第二天就生病了,沒過多久便分開了人世。
看完這則報道,我打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這是一位多N讓人敬仰的老爺爺啊!他損人利己的肉體值得我們每團體學習。
[雷鋒日記心得體會350字]
篇9:雷鋒電影觀后感作文350字
雷鋒電影觀后感作文350字
“學習雷鋒好榜樣……”,小弟弟嘹亮的歌聲,讓我眼前又浮現出了電影《雷鋒》的一幕幕情節。
“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觀看電影《雷鋒》之后,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雷鋒叔叔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帶病幫工地運磚;雷鋒叔叔冒雨把老大娘及小孩送到20里以外的朱家屯看閨女;雷鋒叔叔平時省吃儉用,襪子破了舍不得換新的,渴了別人喝汽水,他喝涼開水,但他卻把平時自己節省下來的100元錢捐給了災區,這可是雷鋒叔叔近二年的工資,他還每月給王大力家寄錢……
看了雷鋒叔叔的事跡,對比自己的表現,我感到很慚愧。在家里,我總是以學習為借口逃避做家務事;在學校,同學碰到難題我總是講完一遍就嫌煩了;生活上,我花錢有些大手大腳;學習上,碰到困難經常想退卻。
“我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我看完《雷鋒》之后暗暗下定的決心。在家里,我要盡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幫媽媽整理衣服,幫姥姥姥收拾碗筷;在學校,履行好大隊委的職責,熱心幫助同學,耐心解答同學的問題;我要當好文明小市民,為鎮江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力量;我要努力學習,為長大后為社會做貢獻積蓄本領。
篇10:雷鋒告訴我觀后感日記
《雷鋒的故事》觀后感
自從看了雷鋒的故事后,一直感動著我。雷鋒是個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人。他把為人民服務當作他的生活習慣,經常在工作、生活中體現,他見到生活困難的人,就竭盡所能幫助他人。
做好事,對雷鋒來說是很平常的,他去外地執行任務,中途坐火車他還一個勁地做好事,所以“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佳話就在人群中傳開了。
雷鋒還是個工作認真,學習刻苦的人,他說:“我是一顆螺絲釘,黨把我擰在哪里就在哪里起作用。”沒錯,雷鋒說到做到。
黨把他分配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努力做自己的工作。做完工作,他還會去幫助別人做。當晚上別人休息時,他就努力學習。工作之余,他又擠出時間來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
雷鋒還很虛心接受別人提出來的意見,他也認真對待別人給他的批評。有一次,他開著推土機把一條小鐵道撞壞了,教雷鋒開推土機的李師傅把雷鋒狠狠批評了一頓。雖然雷鋒第一次開車就出事故,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接受了李師傅的批評教育,并利用休息時間把鐵道修好。
世上有許多關于雷鋒的故事,它都在告訴我們要學習雷鋒那舍己為人、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別再猶豫了,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學習雷鋒好榜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
篇11:《雷鋒日記》觀后感的
人民的勤務員——讀《雷鋒日記》有感
將《雷鋒日記》一書拿在手上,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破、舊,看來已經有不少人通過這本書去學習雷鋒精神了。
雷鋒處在舊社會的童年中,沒有任何一縷陽光能夠穿過那可怕的階級壓迫來到他的身旁,所以他的童年幾乎沒有多少溫暖,而他的四位親人也都被舊社會吃掉。
因此,雷鋒對舊社會的怨恨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便開始扎根于他的心中。同時,他家境貧寒,因此他很能理解窮人在生活窘迫時的悲傷凄涼的心境;他七歲便成了孤兒,因此他很能理解當他人在無助時對一個善舉的渴望……這些都是奠定偉大的雷鋒精神的基礎。
為人民服務
從雷鋒上小學到當少先隊員再到成為團員、開始工作、入伍、入黨都可以看出——雷鋒精神的主體部分是“為人民服務”。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多么美好的一句話。是的,我們的生命的確是有限的,但是,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永遠都是無止境的。可是,千萬不要以為當這有限的生命面對那永無止境的為人民服務時是毫無用處的,因為,倘若我們在任何時候幫助了他人、回報了社會,那么在時光之軸上的那一段時間,就不會表現得一片虛無。而且,有可能我們的所為可以造福子孫,使我們的下一代能夠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也是為人民服務。加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給比拿愉快
“給比拿愉快”,這是雷鋒精神的又一崇高之處。“我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東西,包括生命獻給黨和人民。”“一個共產黨員是人民的勤務員,應該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我要永遠愉快地多給別人毫不計較個人得失。”就這樣,雷鋒以一個忠實的勤務員的身份,默默地為他人、為社會奉獻著。
的確,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給予而露出久違的笑臉,這時,要比留著那樣東西愉快得多。因為,如果將某物留給自己,那么這樣東西只能為你一個人服務;而如果將它送給別人,就會使它為更多的人服務,那時,也只有那時,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此時此刻,作為它曾經的主人,看到因為我們曾經一個易如反掌的行動,使許多人因此受益,難道還能抑制住笑容在臉上蕩漾嗎?
螺絲釘職責
如果用一樣東西來形容雷鋒的話,那么“螺絲釘”是再好不過的了。雷鋒就是這么一顆“螺絲釘”,默默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雖然是細小的螺絲釘,是個微細的小齒輪,如果缺少了它,那整個的機器就無法運轉了,別說是缺了它,即便是一枚小螺絲釘沒擰緊,一個小齒輪略有破損,也要使機器的運轉發生故障的。”可見,一顆微不足道的螺絲釘足以對機器的`運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只有在那時才能夠顯示出一顆螺絲釘的偉大。
但螺絲釘是畢竟鐵做的,難免會有生銹和磨損,所以如果一顆螺絲釘要盡它最大的職責,就必須要不斷地接受檢修和保養。
擠和鉆精神
雷鋒工作、參軍時,正值新中國成立后的加緊建設時期。因此,他的工作非常忙,但他仍然沒有忘記,只有不斷補充新的知識才能夠使自己更加強大,才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所以他總是擠時間讀書:早起點,晚睡點,飯前飯后擠一點,行軍走路想著點,外出開會抓緊點,星期假日多學點。就這樣,雷鋒擠出了任何可以擠的時間。雖然他的年齡只有短暫的22歲,但是,他生命的密度是要高于常人的。
由此,我領悟到——如果不積累許多個半步,就不能走完千里。
學習,就要有擠和鉆的精神。雷鋒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他總會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再思考,當實在難以解決時就會大膽發問,以求甚解。
正如毛主席所說“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我們要和雷鋒一樣,踏踏實實、毫不自滿,唯有如此,才能求得真正的學問。
今年,是雷鋒逝世五十周年,也是雷鋒精神受到傳承的第五十個周年。我們要弘揚雷鋒精神,多做好人好事,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添瓦!
一個小小的善舉,或許就是一粒堅韌的種子,哪怕是無意中灑落也會生根發芽,抽葉開花,使這個世界芬芳四溢,美如天堂。
篇12:雷鋒日記觀后感450字
雷鋒之名,如雷貫耳。自從五十年前毛主席親自揮毫: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之后,這個名字就永遠鐫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他的故事廣為傳頌,幾代小學生在此影響下走向街頭,尋找步履蹣跚的老奶奶。也正是因為自小對這些太過熟悉,反而一直沒有讀過一些真正關于他的書文
直至如今,我才偶然找到了這本雷鋒日記,再度翻閱這熟稔的故事。
然而掩卷時分心情卻意外難以平靜。
并非完全僅僅是為其崇高到難以復加的奉獻所折服,更多的是另一種思考。
雷鋒同志他確實偉大。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民子弟兵,卻心懷對所有人民的與生俱來的責任感。他一心要報答黨和人民,要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人民,直到生命盡頭;完全聽從黨和領袖的指揮,多少個無月的夜兒看見了他苦讀毛主席的著作,多少支用竭的筆懂得他對馬列主義的憧憬。還有那件件廣為流傳的事跡……這一切,都毫無疑問地使他成為黨的好兒子,人民的好兒子。
他,如此超凡脫俗隱約可見幾分禪宗普度眾生的大仁博愛。
但我想說的卻不是他本人的高貴,使他的高貴所留下的。
在讀完雷鋒日記,怔怔無地體味感動。那一刻,我曾那般狂熱,想成為一個似雷鋒一般的人。但下一刻襲來,我又再次陷入沉靜:我愿意在年初一到敬老院掏廁所而放下與闊別已久家人的聚首團圓嗎;我愿意在十月一日到火車站為往來絡繹的行人志愿提箱而無視那一日獨坐家中品香茗閱金經的閑暇嗎;我愿意在火車站做乘務員替他人送水,愿意將自己僅有的,引以為傲的新衣贈與旁人嗎?
我不愿,這是真話。相信現世上不有幾人真心愿意。頓時,那種片刻前還在燃燒的向往與熱情火焰黯淡。說句公道話,大多數人少時癡迷雷鋒的情懷均止于此。
歸根結底,是雷鋒這根道德標桿豎得太高。
《呂氏春秋·察微》有載云:“魯之法,魯人為妻妾與諸侯,又能贖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子貢義舉如雷鋒一樣高尚。可孔子卻說:“賜失之矣”為什么?只因此舉無形中將道德標桿推高了。反而決斷來日后落難魯人被救的可能。在義舉的成本提高,人們便只剩下兩種選擇:沉默或虛偽。
對于一個社會,有一個兩個道德模范自然是好的,但高道德成為道德標桿衡量所有人,絕非社稷之福。當打破道德標桿成為社會新風尚并借輿論東風吹遍時,此終會不可思議的濁化社會風氣。
目前的華夏便是處在了極高的道德標桿的陰影籠罩下。不妨翻看中美兩國小學生行為規范手冊,美國版的盡是:按時交作業,不與同學打架之類“低標準”規范,簡直是小瞧孩子們智商?反是中國版的:熱愛祖國,忠于人民。崇高而神圣的任務“被賦予”每一個小學生。每念及此,無不驚心駭目:()基礎教育中已有如此重標桿輕實踐的影子,更何況其余?
雷鋒這樣的精神,只能是用來置于青天山上供萬人瞻仰的無上境界。切記不能用來做標準大肆“鞭策”日常的生活品行,成為道德的標桿。否則背負著它前行,天長地久的艱辛終促人練成虛偽二字,成為每年三月五日市長局長例行走秀罷了。然而很不幸,我所不愿卻是現實。
永恒的奉獻精神留下的只能是感動。不是每件事都能從中“聯系自我,學到認識”,否則只是學生筆下成套的新八股,干部們口中虛偽干癟的誓詞。
告別虛偽浮夸,不方放低心中的道德標桿。也許我們無法改變社會主流認識,但至少自己能解下它,深深地喘幾口氣。
本文由用戶蒼笙踏歌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2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