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一
1.國家:
(1)國家性質。
(2)國家職能。
(3)國家機構。
(4)國家政權組織形式。
(5)國家結構形式。
(6)國家機關組織和活動原則。
2.公民: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2)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
(3)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統一的原則。
3.政黨:
(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
(2)中國共產黨的地位、作用。
(3)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
(4)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
(5)中國共產黨的建設。
(6)我國的政黨制度。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4.民族和宗教:
(1)民族原則。
(2)民族政策。
(3)宗教政策。
5.國際政治:
(1)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
(2)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
(3)國際法。
(4)國際組織的分類。
(5)聯合國的性質、宗旨、原則、結構。
(6)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
(7)建立國際新秩序。
(8)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
(9)世界多極化趨勢。
(10)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二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
在當代中國,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注意: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這個目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
(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個路徑,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愿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路徑和目標的關系。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3.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1)含義: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簡言之,即對自身文化(本民族文化)的覺醒覺悟。文化自信,是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2)表現: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
(3)意義:
①有利于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②有利于深刻認識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確把握文化發展規律,主動擔當發展文化的歷史責任,增強傳承、發展中華文化的自覺性;
③有利于增強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④有利于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弘揚民族精神,實現中華夢。
(4)措施:
①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②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全面發展;
③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④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注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4.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1)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①原因: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基本要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大力發展科學事業
原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基本要求:
第一: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
第三: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并重,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基本要求:
1)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2)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3)努力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5.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1)要求:
①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諧文化),要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廣泛發動億萬人民積極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②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
③當代青年應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為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文明風尚身體力行,做新時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者。
(2)主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億萬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主體)。
(3)形式: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如“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活動,各級黨政機關開展的創先爭優、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社會各界組織的“希望工程”、“送溫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計劃”、“扶殘助殘”公益活動)。
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原因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②在意識形態領域,多種文化并存是客觀事實。但是,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不會對文化發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態度。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就是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面對文化發展的這一階段性特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
關于標志的說法: 篇三
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基礎和前提——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寬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是——公民享有對涉及公眾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
我國政黨制度的前提是——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
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文化多樣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于根本的說法: 篇四
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是——主權(還可說是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
1、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民族精神(還可說是維系中華種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五
一、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國所有制構成地位形式含義作用:
(1)公有制經濟
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國有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份)由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2)集體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集體成份)由部分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有利于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
(3)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經濟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發展個體經濟有利于利用分散的資源,發展商品生產和流通,擴大社會服務,增加就業。
(4)私營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私有成份)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發展私營經濟有利于發展生產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吸收勞動者就業,增加國家稅收。
(5)外資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外資成份)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在我國大陸設立的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的外商投資部分。發展外資經濟有利于引進境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學習境外的先進管理經驗,擴大就業,擴大出口,增加財政收入。
二、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六
常用經濟學道理
1.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3.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
4.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5.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6.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重視商品的質量是為了更的。實現其價值。
7.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當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時,就會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8.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價格既要反映價值,又要反映供求關系。(價格由價值決定,并受供求關系影響)
9.價格與供求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供求影響價格: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當商品供過于求時,價格下跌。反過來,價格也影響供求,使供求最終趨于平衡。
10.價值規律的作用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11.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兩種形式: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宏觀調控應在充分發揮市場調節要作用的基礎上,必須遵循價值規律。
12.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13.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及發展措施。
14.貫徹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按勞動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15.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開放性的基本特征。
16.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地位和作用。
17.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開展正當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是一種無形資產,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關系到企業經營的成敗。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集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
18.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要發展高產、優質、生態、安全農業。
19、工業的地位及作用,走新型工業化之路。
20、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勞動合同訂立的原則。
21、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22、國民收入的分配及原則。
23.財政收支及積極發揮財政的作用,集中力量辦大事。
24、稅收的作用,納稅是公民的義務。
25.存款儲蓄的作用。
26.市場交易原則包括自愿原則、平等原則、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
27.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要努力擴大內需。
28、消費者的地位和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29.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30、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特點、特征6個考點 篇七
1、目前,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備如下特點:屬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3、中華文化的兩大特點(或說特征)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4、在我國,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權利具有兩大特點:廣泛性和真實性。
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見《能訓》P84第1題。
6、我國各民族在區域分布上有何特點?
關于宗旨的說法: 篇八
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
辯證法的精神實質——革命的、批判的、創新的。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九
1、儲蓄存款:
(1)含義:個人將屬于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折或者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存折或存單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2)主要機構包括:各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郵政企業等依法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
2、利息計算公式: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為稅收上繳國家。
3、存款儲蓄分類: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
定期儲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體形式
4、我國的商業銀行
(1)含義:商業銀行指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并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2)主要業務:存款、貸款、結算三種
A存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
B貸款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體業務,也是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按照貸款用途,可劃分為工商業貸款和消費者貸款。銀行本著真實性、謹慎性、安全性等原則,評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然而評估的結果,決定是否發放貸款。
C結算業務
其他還有提供債券買賣及兌付、代理買賣外匯、代理保險、提供保管箱等業務。
5、股票:(高收益、高風險同在)
(1)含義: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代表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東公司的所有權。
(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許向公司要求返還其出資。
(3)股票投資的收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紅利收入,它來源于企業了;利潤。另一部分收入來源于股票價格上升帶來的差價。
(4)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搞活資金融通,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籌措建設資金,促進企業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債券:(穩健的投資)
含義:一種債務證書,即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利息,并到期償還本金。
組成:期限、面值、價格、利率和償還方式等組成
種類:根據發行者不同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企業債券
三種債券依次流通性漸弱、利率漸高、風險漸大。
7、保險:規避風險的投資
(1)商業保險的含義: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行為。
(2)類別:人身保險、財產保險
(3)訂立原則:公平互利、協商一致、自愿訂立。
本文由用戶南國貓覓海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3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