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1
我們要向學習,公私分明,堅持原則,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對群眾有情有義,時刻念著群眾冷暖疾苦,把關懷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里。
連日來,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過習奮斗過的那片熱土。一路走來,筑壩淤地的攻堅克難精神激勵著我,敢為人先建設全省第一口沼氣池的膽識鼓舞著我。一路走來的感悟頗多,我不禁想用日記的形式將它記錄下來。
在梁家河,有鄉親介紹,當年習辦事堅持原則,十分耿直。有一次,隊里的拖拉機需要拉到縣城維修,維修時,村民梁玉忠買了3包兩毛錢的煙,用于請人幫忙抬機器,回來后找報銷,因為不符合隊里規定,堅決不報銷。不久后,梁玉忠的父親病重,自掏腰包買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個一年難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這件事讓梁玉忠一家十分感動。
從這些日常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習既重情重義,又堅持原則,讓我深受教育。一是堅守原則,要儲足腳跟底氣;二是堅守原則,要保持滿腔銳氣;三是堅守原則,要頻吹暖心之氣;四是堅守原則,要運足丹田真氣。
其實在實際工作中,能不能報發票這樣的小事,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在村里工作,時常遇到群眾訴求不一、意見分歧、利益分配、決策決斷等需要我們去裁決。比如村里財務支出、農村低保評定、公益事業建設等工作,時常鬧爭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講原則,葫蘆僧判葫蘆案,那么什么都會變成一鍋粥。這樣,群眾也看不起我們,我們在村里做工作也站不住腳,工作起來站在人前矮三分,說起話來低三度,較起真來怯三分。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辦事。
當然,堅持原則,必定會傷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會讓個別人心中不舒服,會得罪人。但是,只要我們行得端、做得正,不能辦的事情堅決不辦,不能開的口子堅決不開,始終堅持原則,該堅持的堅持,該關愛的關愛,我們還是能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我決心以這次學習考察為新的起點,今后工作中以習重原則、重情義為榜樣,做既當堅持原則的鐵面包公,又當群眾知冷知熱的貼心人。
《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2
從《梁家河》中汲取人民至上的初心力量。在梁家河插隊的七年,青年習近平在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干的過程中,實現了從迷惘、彷徨到充滿自信的轉變,孕育了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組工干部,我們要從《梁家河》中汲取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豐厚滋養,深入領會總書記立根群眾、造福群眾的工作方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在實處,在選拔干部時多到基層一線了解干部、觀察干部;在制定政策時,多聽取各方面意見,綜合把握群眾意愿,努力提高群眾滿意度。
從《梁家河》中汲取舍我其誰的擔當力量。習近平總書記20歲出頭就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干部群眾打井抗旱、打壩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以鐵一般的擔當推動梁家河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作為組工干部,我們要從中汲取面對困難敢闖會干,敢于擔當進取的力量,在選拔任用干部時,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真正把那些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難時候豁得出來的干部用在關鍵崗位上。
從《梁家河》中汲取攻堅克難的奮斗力量。苦,是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底色。面對艱難困苦,他沒有怨言,而是與群眾一起開荒、種地、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打壩,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作為組工干部,我們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和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赤子情懷,把黨賦予的各項工作完成好,以苦干實干成就事業。同時,有意識地把年輕干部選派到急難險重的實踐中去淬煉、去升華,讓他們在攻堅克難中完善自身、成就人生。
從《梁家河》中汲取向我看齊的表率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奮斗史。在打壩淤地時,水溝旁鏟土是誰都不愿干的苦差事,每次習近平同志總是主動去水溝旁鏟土。修筑梯田過程中,鄉親們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習近平同志都是帶頭赤腳站在冰中鑿冰清理壩基,正是他的模范帶頭,梁家河村先后建成了14座淤地壩,成為了鄉親們收入的聚寶盆。
作為組工干部,我們要從中汲取向我看齊的表率力量,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帶動作用,堅持領導干部當“頭雁”,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凝聚起爬坡過坎、追趕超越的強大合力。
《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3
據梁家河村民們回憶,習近平主要為他們做了幾件事:第一件是他帶頭建了四個淤地壩,挖了水井。在習近平的帶領下,從1973年開始,村里開始有余糧了;第二件是修了沼氣池。1974年,習近平帶領大家修建了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第三件是種蔬菜,為村民改善生活。此外,習近平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小店(代理小商店)。
從習近平為村里辦的幾件事中可以看出,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切身踐行著延安精神,其中“心系群眾、不等不靠、艱苦奮斗、敢為人先、一身正氣”的品質值得我們黨員干部學習,在當今的工作中仍然具有指導作用。我們要像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一樣,把延安精神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
一是要心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延安精神的實質和核心。這次參觀學習,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與群眾之間淳樸深厚的感情。插隊時與農民一起同吃同住,重活累活搶著干,離開以后還時刻關心著老鄉們的疾苦,自己掏錢給村民看病,節日給村民們送來生活用品和禮品。位居高官還記掛著村民,多次給村民們回信。看了習近平總書記與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眾不愿與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沒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眾不跟你講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沒有傾入真感情。
二是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也是延安精神的標志,也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革命家的作風。習近平同志當年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不等不靠不要,帶領梁家河村的村民們埋頭苦干,筑淤壩,造良田,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今天,我們雖然面臨著諸多困難,但我們應該立足自身條件,勇于開拓,不斷進取。
三是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習近平同志當年敢于在梁家河建成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其思想的解放程度可想而知,我認為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正是當今創新精神的雛形。我們要對文化進行創新,使文化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四是要廉潔自律,當年習近平同志以一身正氣贏得了梁家河村民的一致擁戴,如今當上了總書記的習近平大興廉政之風,出臺了“八項規定”,其核心就是堅持艱苦奮斗、倡導勤儉節約,這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領導干部的作風,會對社會風氣產生直接的影響,正所謂上行下效也。我們作為一名干部要自覺踐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
《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4
閱讀紀實文學《梁家河》,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艱苦磨礪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青年習近平在窯洞里讀書求知,在磨礪中脫胎換骨,在逆境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實干中逐步樹立起“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理想信念。那么,我們這一代青年基層黨員干部該如何淬煉自己,成為新時代的優秀基層組工干部呢?
我們要向總書記堅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對標看齊,把牢思想之舵。我們要從總書記的成長歷程中汲取深厚養分,尋找力量源泉,多在艱苦復雜的環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難磨礪自己,在基層干出一片天地。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我們要向總書記博讀天下的尚學精神對標看齊,鍛造過硬本領。在“上山下鄉”那個年代,整個社會文化生活匱乏,黃土高原閉塞而荒涼,青年習近平卻“癡迷”于讀書而廢寢忘食。“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為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留下了“30里借書、30里討書”的生動故事。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貫穿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作為新時代的基層組工干部,我們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孜孜以求的尚學精神,向書本學習,在實踐學習,加強工作能力的學習,補足精神之鈣。
我們要向總書記實干攻堅的使命擔當對標看齊,堅定扛起責任。在物質和精神極度匱乏的環境中,青年習近平帶領村民打淤地壩,挖深水井,建沼氣池,辦鐵業社,“有決心、有毅力,輕易不說出口,只要說出口的話,只要認定了的事,他就堅持到底。”作為基層一線的組工干部,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教誨,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著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全面加強各領域黨的建設等方面積極探索突破,體現責任擔當。
《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5
星期五這天一直嘩嘩的下著雨,我坐在窗戶邊用一個上午仔細的閱讀著紀實文學《梁家河》。書的封面醒目的印著:“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通讀全書,我深受感動和教育,當年在梁家河的窯洞里,十來歲的習近平點著自制的煤油燈讀書、修身,汲取精神力量。對他而言,讀書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個不斷成長、豐富自己精神世界的過程。我尤其對這段話有很深的感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這代人人自小就受種思想的影響。上山下鄉的時候,我15歲。我當時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還輪不到我們去做,我們現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讀書、修身。
看到這里,我合上書不禁在想,我們基層干部還沒有治國和平天下的能力,但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進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當今時代,知識總量成倍增長,更新周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一旦放松了學習,就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時代的危險。要有加強學習的緊迫感,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主動廣泛學習各方面知識,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跟上時代前進步伐。自己身為普通的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黨員身份,要根據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實際,邊學習、邊思考,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展現新氣象、干出新業績,努力把學習的收獲體現到推動工作上。在博學廣識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提高學習的針對性,重點學習掌握那些與做好本職 工作、履行崗位職責密切相關的知識,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里手、內行領導。此外,還要多學習了解一些哲學、歷史、文學以及科學技術、信息網絡等方面的知識,學習感悟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把握新鮮事物,以學益智、以學修身,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具體到我所在的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當前需要學習的知識就有很多,在時事政策學習方面要深入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加強黨章學習培訓和黨史國史教育,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在業務知識方面要認真開展陜西養老保險手機APP運用推廣、學習掌握好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政策等等;在崗位技能方面要提高公文寫作、媒體應對、應急管理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提升工作效能和水平。樹立全局觀念,增強協作意識,有效運用各種溝通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動員組織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說到底,作為年輕的我們這一代不論是理論學習還是業務和崗位知識的培訓, 都要以青年習近平為標桿,立足本職崗位,提升工作水平,珍惜舞臺,感恩時代,緊盯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推動養老保險經辦事業高質量發展。
以上是關于“《梁家河》讀后感黨員心得體會”分享,想了解更多“實用文檔”就上云盤文庫(m.qingqu1.cn)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6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