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彼此諒解、友好相處。
2、學會彼此以誠相待。
3、初步掌握處理矛盾的簡單技巧。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1、以引言導入課堂教學,用枝繁葉茂的果樹象征“友誼之樹”。
2、展示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形象的方法拯救友誼之樹。
3、總結全課,引導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發表自己在“友情卡”上寫給好朋友的知心話,并伴以美好的音樂,以達到愉快交流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事先讓學生自愿分組,和自己要好的同學坐在一起。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針對性;二是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伏筆,讓學生體驗到友情的美好。)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今天大家都是和你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的,對嗎?和好朋友在一起學習生活、玩耍,你有什么感覺呢?
學生的回答除了快樂、幸福、高興、愉快等,還表示,生活中需要友誼,健康的友誼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樹一樣會帶給人陰涼,會帶給人清新的空氣和甘甜的果實。
教師將一棵“大樹”貼在黑板的正中央。
請學生討論:他們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樣的事情不解決會對他們有什么影響?
(將學生總結的內容如不遵守秩序、不誠實、記恨等寫在剪成黃樹葉、蟲子、壞蘋果形狀的紙上,再把這些紙貼到“大樹”上。)
師:你們瞧,伙伴間的友誼因為這些原因變得不再美好、牢固了,如果再不趕快補救,它就會像這棵大樹一樣枯萎死去。
(這個環節的設計運用了比喻的方法,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自私、不誠實等都是破壞友誼的重要因素,從而引起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師:快讓我們一起來動腦筋想辦法救救我們的友誼之樹吧!請同學們自選一個案例,先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將解決辦法寫在“綠樹葉”“紅蘋果”上。
(解決辦法可以是通過交流達成諒解、道歉承認錯誤、不記恨、誠實、謙讓等,再按照小組討論的方法模擬表演怎樣解決問題。表演時由組內一名同學在旁邊進行點評,說出本組主要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并用“綠樹葉”或“紅蘋果”覆蓋相應的“黃樹葉”和“壞蘋果”。)
師:剛剛同學們討論得很好,老師發現大家都能用聰明的頭腦和冷靜的思考幫助教科書中的同學解決問題。但是當我們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能不能還和剛才一樣呢?
師:(教師出示課前不記名調查結果的統計)調查顯示,我們班上多數同學都曾經與自己的伙伴發生過矛盾,很多同學能夠很快地解決矛盾,與伙伴重歸于好。但也有部分同學的問題至今沒有解決。老師已經讓他們把事情寫在卡片上,同學們愿不愿意幫助他們?請每個組的組長來抽取幾張卡片,與小組同學共同討論造成矛盾的原因和最佳的解決辦法,并寫在卡片上,由選出的代表向大家匯報,再請老師轉給被矛盾所困擾的同學。
(在教學實踐中,這個環節非常受學生歡迎,他們都興致勃勃地仔細分析事例。例如:有的學生說曾經因為小伙伴弄壞了自己東西而記恨他,失去了寶貴的友誼;有的學生說因為一次自己犯了錯誤,小伙伴向教師告狀,自那以后,他再也不理小伙伴了;有的學生說家長不讓他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玩,所以疏遠了伙伴。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為同學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從別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訓,進行自我教育。需要指出的是,這些事例的選擇一定要經過當事人的同意,并一定是不記名的,教師要承諾為學生保密。)
師:相信那些被困擾的同學一定會從同學們為你們提供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我們也衷心希望你們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友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一定懂得了應該怎樣和伙伴相處。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把你們認為最重要的幾條寫下來。
(二)總結
師: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的內容,給你最好的朋友寫一張“友情卡”,把你最想對他說的話寫下來,并親手交給你的好朋友。同學們可以自愿將你寫的內容念給大家聽。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以及和平的美好,樹立熱愛和平的意識。
能力:通過搜集有關戰爭給人類帶來苦難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習搜集、、分析社會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知識:關注當今世界發生的局部戰爭,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戰爭是一個離學生生活較遠的話題,然而戰爭又如同可怕的惡魔,隨時都會侵擾孩子們稚嫩的心靈,影視片中戰爭的血腥殘酷的畫面會令每個孩子恐懼不安。孩子們至真至善的心靈是害怕戰爭的,他們渴望著沒有戰爭的和平生活。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戰爭似乎離我們很遠。但是,只要我們關注一下國際動態就會發現,今天的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對于身處信息相對封閉、教學資源比較薄弱的農村地區的學生們來說,他們對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的認識會相對受到限制,對當今世界各地爆發的戰爭和沖突了解有限,對他們進行相關的教育很有必要。另外,農村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也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知道當今世界發生的局部戰爭,通過分析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沉重災難,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及和平的美好。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通過搜集有關戰爭給人類帶來苦難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習搜集、、分析社會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有所感悟,教師應在課堂上把握教學的著力點,既有生動豐富的畫面沖擊學生的心靈,又有理性的分析來引導學生認識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力。鑒于學生收集資料有難度,教師在課前可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收聽廣播、收看電視、讀報或查找其他資料,收集近期世界各地爆發戰爭的相關資料;課內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再現當前國際上的戰爭和沖突,讓學生大致了解當今世界上的戰爭和沖突不斷,激發他們去關注戰爭中的人們;通過講述戰爭中兒童生活的圖文資料,感受到戰爭給兒童帶來的慘痛災難;通過“我眼中的戰爭”討論會和“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小調研,讓學生全面地認識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破壞力;通過近年來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應用的實例了解,認識高科技武器用于戰爭中的雙重性。借助那些具有震撼力的悲慘的戰爭畫面,拉近學生與苦難中兒童的距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戰爭帶給人類的苦難,進而對和平產生強烈渴求。
同時,教師應當結合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看看自己所用的教學資源是否能為學生所接受,是否符合這些孩子的認知水平,著力從兒童的視角,由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分析來看待戰爭帶來的苦難。
教學重點
知道當今世界發生的局部戰爭,通過分析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沉重災難,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及和平的美好。
教學難點
通過搜集有關戰爭給人類帶來苦難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習搜集、、分析社會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教學所需的與戰爭有關的文字資料、圖片、視頻等材料。
學生準備:收聽廣播、收看電視、讀報或查找其他資料,收集近期世界各地爆發的戰爭、發生沖突的圖片和文字材料;收集反映戰爭中人們生活的圖片、文字資料及近年來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應用的實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完成話題“從兒童眼中看戰爭”“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活動一戰爭并不遙遠
[播放視頻:戰爭并不遙遠]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從這些數字和畫面中你感受到什么?
: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戰爭好像離我們很遠。但是,只要我們關注一下國際動態就會發現,今天的世界并不十分太平。(板書:戰爭風云下的苦難)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去關注戰爭中的人們,并產生熱愛和平的情感。
活動二從兒童眼中看戰爭
[播放動畫:從兒童眼中看戰爭]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從這一雙眼睛、一幅幅畫面、一段段中,你看到了什么?設想一下戰爭狀態下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根據課前生活在戰爭中的兒童的照片,講講照片背后的故事。
:一雙雙驚恐的眼睛,一張張瘦骨嶙峋的小臉,一片片形同廢墟的家園,一幕幕生離死別的人間慘劇……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戰爭!在炮火的轟炸和摧殘下,他們對這個世界只有恐懼。因為戰爭,他們失去了親人;因為戰爭,他們失去了家園;因為戰爭,他們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戰爭是多么可怕啊!(板書:從兒童眼中看戰爭恐懼不安擔憂)
設計意圖:感受戰爭給兒童帶來的恐懼、不安和擔憂。
活動三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
1.[播放視頻:從數字看戰爭]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交流:從兩次世界大戰的數字比較中,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呢?閱讀資料完成兩次世界大戰統計的表格。(板書: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持續時間
參戰國家
卷入人口
軍民傷亡
財產損失
戰爭費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2.[播放視頻:戰爭留下的后遺癥]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交流討論:戰爭帶來哪些后遺癥?近來國際上發生了哪些戰爭和沖突事件,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各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分別介紹自己所研究的專題。如戰爭帶來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對文物的毀壞、對環境的破壞、給人們心理帶來的陰影等等。
:戰爭,它不僅殘酷地摧殘生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給人們留下難以根治的心靈創傷,使環境受到永久性的破壞和污染,所有這些,都足以證明戰爭帶給人類的是深重的災難!(板書:環境破壞心靈創傷……戰爭風云下苦難)
設計意圖:認識到戰爭不僅會在戰時給人類帶來災難,而且還會留下許多后遺癥,理解戰爭的危害。
活動四高科技與戰爭
[播放視頻:高科技戰爭帶來的后果]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從這個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事例?
設計意圖:思考高科技武器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后果,初步認識高科技武器用于戰爭具有的雙重性。
板書設計
從兒童眼中看戰爭
恐懼不安擔憂
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
生命傷亡
財產損失
環境破壞
心靈創傷
……
戰爭風云下苦難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體驗親密友誼帶來的快樂。
2、學會與同學正確相處,懂得以誠相待的道理。
3、能夠處理同學之間的簡單矛盾,學會彼此諒解。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 3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第一課時 情境導入,激發情感內需。
第二課時 貼近生活,學會解決方法。
第三課時 互動參與,體驗友誼之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體驗伙伴之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2、了解伙伴之間友好相處的行為和方式。
(一)設置情境,激發情感需要,引出主題
教師播放師生同去秋游焦山時的錄像,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與同學一起秋游的樂趣在哪里。(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可以看美景、吃好東西、可以不做作業、可以與同學做游戲、與同學拍照片……)
* 你與同伴之間一起游玩,有沒有感動人的事?
* 在游玩中有沒有與同學鬧過別扭,為了什么事情鬧別扭的?
* 這些別扭使愉快的秋游有些掃興,看來友好相處很重要。
(二)真情流露,體驗友好相處帶來的快樂
1、欣賞照片。
師:有沒有與同學在學習活動或游玩時拍下的照片?快拿出來,在小組內欣賞,請你給小組同學做個介紹。
2、召開故事會。
師: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間一定曾經發生過很多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召開一個故事會,大家來講述小伙伴之間的故事。不過,今天的故事會有個特殊要求,每位同學不僅要講一個故事,最后還要說明,為什么這個故事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該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美好友誼帶來的快樂。
(1)先聽教師講一個自己小時候與小伙伴之間令人難忘的故事。
(2)學生小組內輪流講。
(3)推薦代表上講臺講故事。
(三)引導學生樹立互相尊重和愿意與伙伴相處的意識
師:剛才每位同學都回憶了自己與伙伴之間令人難忘的事,老師都被有的故事感動了,真想加入到你們的行列中,你們歡迎嗎?(學生表示歡迎)
師:同學們,你們歡迎班里所有的同學都與你交朋友嗎?咱們班誰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為什么?
(教師總結)俗話說 “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多了,多快樂。只要你與小伙伴友好相處,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
(四)課外作業
1、搜集與小伙伴相處中的煩惱,這些煩惱自己解決了多少?沒有解決的矛盾打算怎么辦?
2、學生歸納學習方法。
可以去問父母、爺爺、奶奶,可以去圖書館摘抄,可以去網上查一查,可以與同學一起商量。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進行小結,讓他們選擇學習方法收集答案,提醒他們及時做好記錄、歸類。
第二課時 做人要誠實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懂得伙伴之間相處應當以誠相待的道理。
2、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和怎樣處理矛盾。
(一)課外調查
課外鼓勵學生通過詢問家長、老師和小伙伴,瀏覽網絡、翻閱圖書等方式尋求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主動探求的過程,就是幫助他們克服與人交往的心理障礙、主動與人交往的過程。這一過程既增強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信心,鍛煉了交往能力,同時又可以幫助他們學會歸納、整理、掌握材料。
(二)傾訴煩惱,交流解決方法
1、說出你的煩惱,大家一起想辦法。
師:同學們與小伙伴相處,有時會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與小伙伴鬧別扭時都很煩惱。我們一起通過課余時間,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好的方法嗎?
師:先說有什么別扭的事,再將自己最好的辦法在小組里向同學進行介紹,請他們進行評議,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學生中間觀察指導,適時給予幫助。)
2、真情對對碰。
師:(教師引導學生)你們交流的辦法能解決實際問題嗎,大家在全班范圍里交流一下。
(各個小組內選擇一個最具代表性、解決方法最好的案例與大家交流。有的小組采用表演的形式,如兩人搶著喝飲水機里的水,結果把水潑了滿地,也弄濕了衣服,兩人應該互相謙讓;有的小組擺事實講解方法,如××同學借書給我看,可是我把書弄破了幾頁。借書給我看的同學很生氣,不理我,我應該主動向她賠禮道歉,請求她原諒,也告訴大家,提醒自己,要愛護別人的東西……學生之間雖然矛盾多、別扭多,但在自我解決、自我剖析的過程中他們明白了,與人相處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別人;與人相處要以誠相待,學會諒解;與人相處不能欺負人,要尊重別人……)
師:現在你想對那些與你鬧過矛盾的同學說些什么嗎?請你去跟他說一說你的心里話。
(學生自由活動,自主解決與伙伴相處時的問題。既可以檢驗他們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鍛煉和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學會彼此諒解。)
3、教師講一講名人高士其小時候的故事――《我不認識你》。
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時候是個學習非常認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課時,他正在專心地聽老師講課,同桌拿出一個折好的青蛙給他看。高士其像沒看見一樣,仍然專心聽講。下課了,他的同桌很生氣,責怪高士其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說:“上課時,我不認識你。下課時,咱們還是好朋友。”
(讓學生說一說聽了故事后,與小伙伴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學生得出結論:下課時,可以一同玩耍,上課時不能影響學習。)
4、師生交流名人關于交友的名言。
例如:
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是不容易的。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諒解去護理。 ――馬克思
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敬。 ――蘇霍姆林斯基
無論誰,只要說一句謊話,他就失去了純潔的心。 ――貝多芬
(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學推薦,并說出自己讀后的感受。)
(三)付諸行動,考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設置問題情境。
××同學很調皮,特別愛欺負人。有一次,他無緣無故地打了你……請問:你該怎么辦呢?
出示答案僅供參考:(1)告訴老師;(2)告訴家長;(3)以牙還牙,跟他對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師:以上答案你選哪一個?為什么?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2、小組討論:應該怎么辦。
3、學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種方法不行,不能與他對打,與他對打,就跟他一起犯錯誤了。
生:第二種方法還可以,讓老師找他,或者讓家長嚇唬嚇唬他。
生:第四種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會以為你膽小,下次還會欺負你。
師:現在,這件事老師和家長都不幫你們解決,請你們自己解決。
4、小組再討論,出主意,想辦法。
生:我要與他先講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為不像一個小學生。你要對得起胸前的紅領巾。以誠相待,相信他會改正。
生:我會動員小組同學一起跟他講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開一次團結友愛、與人友好相處的班會,讓大家來教育他。
(教師此時重點“扮演”好指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讓學生自己思考,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方法,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
第三課時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
2、體驗同學之間的親密友誼帶來的快樂。
(一)小競賽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們先來搞一個小競賽,比一比誰對班里同學最熟悉。誰在一分鐘內所說的班上同學的姓名最多,誰就獲勝。(學生爭先恐后)
(二)開展游戲活動,加深了解
1、做“請你猜猜他是誰”的游戲。
讓學生填寫“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學生填好后,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宣讀自己的表格,其他學生猜猜他寫的是誰。(學生對自己的同學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誰。)
師:老師也想參加你們的游戲,請你們猜猜我說的這個人是班上哪位學生。
師:這是一個缺點很多的孩子。(學生一下子猜出是調皮大王×××同學。)
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點,就是好學生。不要因為同學有缺點就疏遠他,要學會幫助有缺點的同學改正錯誤。你們會幫助他嗎?
(學生表示會,有的學生說我愿意與×××交朋友,幫他改正缺點。×××特別激動,坐得筆直。)
(三)實話實說,吐露心聲
師:班上有這么多同學,你最想對哪位同學說說心里話。你可以對他提希望、表達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勵他改正;也請他說一說聽了這些話的想法。
(學生互吐心聲,場面親切、感人。)
師:你想為班上的哪位同學做些什么?(有的學生想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補課;有的想要幫助班上家境困難的同學;有的學生想送一本書給××同學讀,讓親密的友誼伴他成長,讓友誼永存。)
師:請制作一張心語卡送給他吧。
讓學生把心語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長資料袋中。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感受朋友給彼此帶來的快樂和幫助,認識到友誼的重要性,學會珍視朋友之間的友誼。
【能力目標】
能夠在真誠、關愛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學會與朋友之間建立健康的友誼。
【知識目標】
能區別哪些行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間的友誼的,哪些行為和做法會損害朋友之間的友誼,并懂得朋友之間要建立健康的友誼。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認識到友誼的重要性,并懂得朋友之間要建立健康的友誼
【難點】
如何建立健康的友誼
三、教學方法
活動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歌曲《朋友》,導入本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好朋友推介會
過渡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我們來開一個好朋友推介會,請同學們參照教材第10頁的兩個案例,把各自的好朋友介紹給大家。
案例1:我和王兵、杜南是好朋友。我們都喜歡踢足球,也很談得來。王兵的球踢得特別好,我很佩服他,也從他那兒學會了很多踢球的技巧。杜南很實在,我很喜歡他。
案例2:有一天,大家都做完作業回家了,我被幾道數學題難住了。正在發愁時,孫蕾走過來,耐心地給我講解,她一直陪我做完作業才和我一起回家。從此,我們就成了好朋友。
我的朋友……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回憶并講述自己與好朋友之間難忘的故事。
2、我心目中的朋友
過渡語: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請同學們來談一談。
教師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學習交流教材第11頁的小詩及對各種物品的理解和看法。然后,讓學生談一談在自己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并說明原因。鼓勵學生說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3、讓友誼之樹長青
過渡語:朋友之間的友誼如同一顆友誼樹。有些行為滋潤著友誼樹茁壯成長,而有些行為則像毛毛蟲一樣,侵蝕我們的友誼樹,請同學們談一談侵蝕友誼樹的行為有哪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選派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引導學生把侵蝕友誼樹的行為填寫在友誼樹上的相應位置。
4、真正的`朋友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3頁“朋友”的寓言故事,請同學們思考:
(1)胖子和瘦子的友誼為什么經不起考驗?
(2)他們是真正的朋友嗎?
(3)你對“朋友”這個詞有什么新的看法?
同學們思考、發言。
教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進行相應的引導。并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問題: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請同學們談一談如何在生活中尋找真正的友誼?怎樣用自己的行動來維護與朋友之間的友誼?
同學們前后桌之間進行討論、交流,發言。
教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進行相應的引導。
環節三:鞏固提高
播放歌曲《友誼地久天長》,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鞏固提高、并進行情感的升華。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朋友之間的相關內容,同學們要學會感受朋友給彼此帶來的快樂和幫助,認識到友誼的重要性,學會珍視朋友之間的友誼。
作業:課下請同學們搜集與朋友有關的名言警句,下節課跟同學們一起分享。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組織機構、發展變化、校風校訓等。
2、使學生感受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校的親切感和自豪感。
3、通過組織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著為學校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強主人翁意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播放課件——校園新貌。
2、師:看了片子,你想說點什么,問點什么?家鄉的學校以前是什么樣的?它為什么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二、交流見聞
師:這么大,這么美的學校以前是什么樣的呢?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課前同學們分組開展了“家鄉學校變化大”的調查活動,搜集了相關的資料,下面我們來交流交流吧。同學們,你們調查了哪些學校?
學生回答,教師貼彩紙。
1、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教師巡視。
2、小組推選幾個代表上臺介紹交流的情況,展示新舊照片、過去與現在的師生人數、教學設施等資料,然后貼在彩紙上。
3、師:在調查的過程中,同學們都感受到家鄉學校的變化:規模變得更大、環境變得更美、設施更富有現代化的氣息。其實,家鄉學校的變化不僅僅表現在學校過去和現在的不同面貌上,它的家族里還出現了許多新的面孔呢!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看看都有哪些類型的學校出現呢?
三、解決疑問、激發情感、指導行動
1、在調查的過程中,同學們問道,家鄉的學校為什么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課前,同學們當了小記者,采訪了老師、領導以及自己的爸爸媽媽,現在就請同學們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在小組內交流。
2、學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家鄉的學校越變越美麗,是因為全社會對學校的支持,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同學們,我們是學校的小主人,為了學校的明天更美好,你有什么樣的設想和建議呢?你能為學校做點什么呢?下面我們每個同學都來當當“小小設計師”。
(1)小組討論討論。
(2)全班交流各組的設想和建議?
(3)采訪學校的校長,請他談談感受,發表看法。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六
(一)、引入話題,喚醒生活
1、“切蘋果”游戲,認識好奇心
(1)、老師請學生上臺來切一個蘋果。
(2)、我們都習慣于豎著切蘋果,下面老師橫著切,將蘋果一分為二,說說你的發現。
(3)、“蘋果里的五角星”是一個美國小孩的發現,他為什么能發現這個看似簡單卻從不被人所知的秘密?
(4)、師小結:他有著寶貴的好奇心。(板書:好奇心)法國作家法朗士曾說過: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許多的科學家、發明家因為擁有了它,所以有了杰出的創造發明,為人類作出了貢獻。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小小的搶答賽,一起來了解了解。
(二)合作學習,體驗生活
1、小小搶答賽,感受好奇心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搶答賽。下面的問題是哪位科學家或發明家提出來的;
⑴人類可以飛上天嗎?(馮特兄弟)
⑵母雞是怎樣孵出小雞的?(愛迪生)
⑶奔馳著的馬,它的四蹄是否同時著地呢?(麥布里奇)
⑷在抽屜里養一窩小老鼠會怎么樣?(摩爾根)
⑸茅草為什么會割破手指呢?(魯班)
⑹這里為什么會有一塊幾丈見方的大石頭呢?(李四光)
2、教師評出優勝組。
師小結:科學家、發明家們就是對這些尋常事物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于是,邁開了發明創造的第一步。
3、好奇心是創造的動力,你有好奇心嗎?(補充完整課題)現實生活中,你對什么產生過好奇心呢?趕快和伙伴們交流交流吧!
教師小結:今后,請大家經常將你感興趣的問題及時寫在小卡片上,制作成問題手冊,掛在你學習的地方,它會提醒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中間一定也會產生許多的科學家、發明家。
(三)深化感悟,引導生活
師:在搶答賽中我們提到了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誰能講講他的故事?
1、老師講教科書第四頁“算術能不能從高位算起的”故事。
師:聽了這兩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師小結:有了好奇心,還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去解決問題,才能有所發明創造。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人們在災難面前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戰勝困難,重建家園的感人事跡,懂得危難之中人們的互助是一種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
2、體會人們再危難中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
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人們在災難面前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戰勝困難,重建家園的感人事跡,懂得危難之中人們的互助是一種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體會人們再危難中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我○www.huzhidao.com(
一、激情導入:
老師用用充滿激情的語調,講災難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1、學生看圖,看看人們在災難面前是如何做的?
2、再仔細讀書,看看還有什么感人的事跡發生?
3、過渡:像這樣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場面,這種先人后己,把危險留給自己的情景還有很多。看到這些場景,聽到這些故事,心中一定有許多的感想,請同學們在空白處填寫出來。
二、學生主動探索
1、在災難面前,災區人民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國家和社會給予災區什么樣的幫助?
2、指導學生看圖。
3、我們能為災區的人民做點什么嗎?
三、升華主題:
1、請同學們看圖,災后,在各方人們的努力下,災區變成了什么模樣?
2、學生匯報。
3、揭示主題:這就教災害無情人有情
四、舉辦“災害無情人有情”的圖片、照片展。
五、給災區的小朋友寫一封信,鼓勵他們戰勝困難,并和他們交上“手拉手”的好朋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7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更多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我。
本文由用戶楓葉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2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