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教學設計方案 篇一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作者用精妙的語言描繪了黃山松的奇美,在記敘時又是通過對三大名松的具體描寫來讓我們感受黃山松的“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教學時必須精心設計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圖文結合,感受奇松
(第一句教學略)
1、過渡:在玉屏樓前看到了哪些奇松?
默讀后交流,并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這三大名松各有獨特之處,分別找出描寫它們的語句自由讀讀,你最喜歡哪種松?
3、學生自學,想想:你喜歡它什么?然后再讀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在自學時,學生帶著欣賞的語氣讀著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有目的的在品味著一些詞語,為后面的交流作好鋪墊。
4、師組織討論交流
交流時,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縛,把學習的自主權教給他們,按學生的回答來靈活設計課堂上的教學順序。
迎客松
(1)你喜歡什么松?請喜歡這種松的同學一起來讀描寫它的語句。
(2)談感受,迎客松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瞧,(課件點擊)這就是迎客松,看了它的樣子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嗎?
迎客松是三大名松之首,獨具特色,讓學生讀了句子后講出頭腦中的印象,讓他們有獨立思考文本的空間。之后借助媒體圖文結合,徹底地去品味作者描繪的迎客松的奇,應用的方法是抓重點詞的理解,反復誦讀。
陪客松
(1)這就是陪客松,請喜歡陪客松的同學一起來讀讀他的語句。(課件點擊)
(2)讀著這樣的文字,看著陪客松,你最想對陪客松說些什么呢?
這的“說”有兩層理解,可以理解為讀即以課文句子來回答,也可以理解為說自己的感受、心里話,問題設計淺顯,
學生很容易抓住“綠色巨人”來感悟它的高大、美麗
送客松
(1)這就是第三大名松。(課件點擊)如果你是這棵送客松,該怎樣向游人介紹自己呢?要想介紹的好,請先都讀讀描寫它的句子,抓住他的特點試著說。
(2)交流
這里創設了一個小情境來激起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自我介紹時用不同的語言詮釋了他們對文本的相同理解,為課堂增添了生趣。通過看圖形象理解了“枝干蟠曲”“天然盆景”這兩個詞語,感受了送客松姿態的獨特。
二、學習寫法,激發想象
提示:作者之所以把三大名松寫得如此出色,是因為他不但抓住了這三大名松的特點,還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請你們找找看,哪些是作者想象的句子?
實際上,想象力每個人都有,下面我們來做個練習(課件點擊)
請把自己想象成你最喜歡的一大名松
我是古老的迎客松,我面對賓客們,熱情地說:“。”
我是巨大的陪客松,我陪同著游人,自豪地介紹:“。”
我是獨特的送客松,我向著游人,揮手告別:“。”
作者能把三大名松介紹的如此形象與他豐富的聯想,惟妙惟肖的比喻是分不開的,寫作中同學們缺的就是多彩的想象,抓住這一時機再次體會想象在寫作中的作用。練習時也反映出在前一個環節中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情況,有的同學還不僅僅停留在課本知識中,還結合了課外知識來充實內容,講得精彩。
三、配樂誦讀,整體感知
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是黃山上最亮的風景點,在腦海中展現他們的形象,讓我們配上音樂,再美美地讀讀吧!
通過想象誦讀,在古典音樂的熏陶下,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其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防止在理解課文是少數同學肢解課文內容的現象。
反思: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灌輸教學模式束縛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以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上,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更新觀念,吐故納新,大膽采用適宜學生個性發展,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形成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許多對話練習,創設師生之平等對話的平臺,讓他們自主地去探究新知。教學時,同學們思維活躍,各個環節銜接自然,減少了煩瑣的分析,引導學生自己去理解
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教學我有以下啟示:1、作為老師要放得開,要大膽設計靈活的教學過程,框架式的教學設計容易框住學生的思維,在教學時我就讓他們選喜歡的自學,交流時按學生喜好來交流,而不是一定先講迎客松,再講訟棵松,最后將陪客松。2、要巧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自主的去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我的提問都是不同的,這樣訓練學生多角度地去探究知識,學生就不會學的枯燥乏味。3、重視朗讀,任何教學都應該以朗讀為主線,在教學的具體過程中,我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充分地讀。
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如課后有一些同學把迎客松和送客松的描寫有些混淆,我沒有把教材好好吃透,在課堂上我如果能引導他們比較一下就會取的更好的效果。要上一堂完美的課是很不容易的,讓我們不斷探索,追求完美
《黃山奇松》學習設計方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 觀賞黃山,導入新課:
1、師:板書黃山,同學們知道它在哪里嗎?對它了解多少?(引導學生反饋搜集到的資料,介紹黃山)
2、師:大家請看…(出示黃山風景圖片和相關文字,簡介黃山)
3、師:同學們,談到旅游勝地,在我們安徽,第一要數黃山,明代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兩次游完黃山之后,留下“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黃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讓古今中外的許多游人如此迷戀?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走進這美麗的黃山,去感受它的奇特。
4、師:板全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 檢查預習
師:課前大家已經做了預習,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檢查一下
1、檢查字詞
①出示生字詞:郁郁蒼蒼 枝干遒勁 蟠曲
情有獨鐘 譽為陡崖 屹立
賓客 臥室屏障
②指讀(汪文建,張義)
③釋義:
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
情有獨鐘——特別有感情。鐘:集中,專一
蟠曲——曲折環繞。
④齊讀生詞。
三、學習課文
1、課文共三自然段,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思考:黃山的松樹奇在哪里?
2、指答:
生:黃山松千姿百態。(板書:千姿百態)
師:從哪里可以看出黃山松千姿百態?表現在哪里?
生: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大屏幕出示)
師: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里的“或”是什么意思?
生:排比,有的
師:這里的“或”既然是“有的”的意思,我們就把“有的”帶進去讀一讀。
生:齊讀
師:那作者在這里為什么不用“有的”而用“或”呢?我們再來比較著讀一讀,是不是感覺用“或”讀起來簡潔,不重復,很流暢的感覺?
師:同學們請看這里,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兩個分號,還有一個省略號,這是為什么?
師:出示圖片,其實“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只是它們的整個樹干呈現的姿態不同,而“或仰,或府,或臥”只是人們觀察黃山奇松的角度不同,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慢點,讀到逗號時要停頓。文中的省略號,讓你想到了什么?
生:黃山松還有更多的美麗樣子。
師:是啊,黃山松還有很多美麗的樣子,文中的省略號給了我們更多的想象空間,美不勝收。所以說黃山松千姿百態。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它的姿態萬千。
3、通過課前的預習,我們從文中知道黃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是因為它有“四絕”,哪“四絕”呢?
生:“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師:(出示第一自然段)“四絕”中的“絕”是什么意思?
生:絕妙,精妙,獨一無二,天下僅有
師:“奇松”位于“四絕之首”,可見其獨特美妙,達到了極致的程度。人們對它的感情如何呢?
生:生:“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鐘……”
師:“情有獨鐘”什么意思?特別有感情,感情很專一,為什么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鐘”呢?
生:因為“山頂上,陡崖邊…挺秀的身影。”
師:“處處”說明了什么?
生:到處都是
師:“山頂上,陡崖邊”都是非常陡峭、險惡的地方,一般的樹木根本無法立足,而黃山的送呢?不但生存了下來,而且長得“瀟灑、挺秀”,(板書)怎么不令人佩服,情有獨鐘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4、過渡:這么“瀟灑、挺秀”,令人情有獨鐘,我們當然要去觀賞一下了。
師:觀賞黃山奇松的最佳地點是哪里?
生:玉屏樓
師:為什么在那里觀賞最好呢?
生:因為那里被徐霞客“黃山絕勝處”。
師:“勝”是什么意思?(引人入勝的勝是什么意思?)
生:美妙的境地
師:為什么又是“絕勝處”?
生:因為樓前懸崖上有迎、陪、送客松三大名松。
師:三大名松盡收眼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怎么樣的奇松?
生:“迎客松……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板書:迎客松)
師:它是一棵怎么樣的松?
生:姿態優美
師:具體是怎么樣的?
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師:“如同”就是“好像”,這句話是一個——(比喻句),把比作。出示迎客松圖片,遠遠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的手臂,這是一個多么貼切而生動的比喻。這句話,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如果答不出)
師:其實這就是“迎客松”名稱的由來。“枝干遒勁”就是枝干怎么樣?(蒼勁有力)
師:“飽經風霜”是什么意思?請用飽經風霜說一句話。
師:據資料上說,黃山上尺把高的松樹都生長了幾十年,可想而知,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經歷了多少烈日暴曬,多少風吹雨打,正如文中說它飽經風霜。而它卻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這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誰來讀好它?
生:讀“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師:“乃至”可以換個什么詞?
生:甚至
師:為什么說是整個黃山的象征?出示圖片,類比:天安門——北京,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在讀的時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讀出來,還要把作者對迎客松的贊嘆,喜愛之情給讀出來。
生:齊讀
師:是的,這姿態優美的迎客松像熱情的主人向我們伸出歡迎的手臂,令我們印象深刻。看,玉屏樓的正對面也有一棵奇松,說話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板書:陪客松)
生: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
師:你從這句話中可以體會到什么?
生:高大挺拔
師:在這挺拔的陪客松下,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黃山風光,我們戀戀不舍地下山了。看,誰又在向我們揮手呢?
生:送客松(板書)
師:它又給游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姿態獨特….
師:盆景你們見過嗎?給你什么感覺?文中把什么比作盆景?
(出示圖片)理解“枝干蟠曲”。
5、學習寫作方法:
師:我們觀賞了三大名松,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對它們印象深刻。下面老師要找一位同學來把這三大名松連起來讀一讀,其它同學邊聽邊思考:作者在寫每一種松的過程中都抓住了什么來寫?
生:都抓住了最能突出名字特點的句子來寫的
師:這段話如果分為兩層,應該在哪里分呢?為什么?
生:應從“…三大名松。”的后面。這里是總講有三大名松,后面是詳細地講三大名松。
師:那么這兩層是什么關系呢?
生:總分關系。
師:那么這三種松都寫得非常詳細嗎?
生:迎客松詳細,陪客和送客簡略。
師:是的,作者沒有平均用力,而是詳略得當地向我們展現了三大名松。平時我們在作文當中,要描寫幾樣東西或者幾件事情的時候,就要注意詳略得當地來描寫。
6、拓展延伸:
(出示廣告詞課件)元旦假期快要到了,小學二部旅行社準備開辟“黃山三日游”旅游線路,請你代寫一二句廣告詞,宣傳一下我們神奇秀美的黃山。
7、總結:同學們,黃山集中了我國許多名山的特點,如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峨眉山的秀麗,這些景色,黃山全有,可見,黃山的風景的確令人著迷。希望大家以后有機會一定要游覽一下黃山,親身體驗一下黃山,親身感受這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
板書:
16、黃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瀟灑 挺秀
送客松
對《黃山奇松》的教學建議
老師好:
非常抱歉,近日確實比較忙,不夸張地說是焦頭爛額了。今天請了兩位青年教師幫我做了四年級的兩課的一課一帖,還有幾篇稿子明天得給編輯們,加上后天要出門參加活動,下午在修老父親周日撞壞的車的同時,將自己的車也送到了4s店保養,一個下午就沒有了。甚至忘了昨天答應要聽學校主任的試教,以及學校下午的教研活動。這是客觀情況,也是不能完整地幫您備課的借口。
簡單地說說這節課,我不是太仔細地學習了您的教學設計,感覺您的設計有如下特點:
一、細。教師怎么問,學生怎么答,思考得很細致,作為剛剛參加工作的老師,將教學的問題想全面了,我以為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但我也必須提醒你,學生是人,課堂上會出現許多你意想不到的情況,所以,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問答式的教學設計。我覺得,可能我們的課起碼像那種ab劇那樣,會有n種的發展趨勢,只備一種,到時候很有可能與自己的預設不一樣,難免會手忙腳亂。
二、全。您的設計非常全面,顧及了幾乎所有的可教的教學點,有課外知識的拓展、有字詞的積累、關注了標點符號、關注了文章的結構順序、關注了字詞的揣摩、關注了感悟、關注了運用……這樣,會讓你的教學變得瑣碎,從而迷失了文章的重點。
下面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
這個單元選用了三篇課文《黃山奇松》《黃果樹瀑布》《莫高窟》,三篇課文都姓“黃”,分別擷取了中、南、北的四處景觀,分別抓住了它們的特點進行介紹。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我們應該有意識地交給他們閱讀的方法,我最近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以這篇課文為例,我以為教學的重點應該在這樣兩處:一是體會“奇”,二是去探究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從中得到啟迪,如何寫好景物。我個人認為奇體現在“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他們瀟灑、挺秀的身影。”“黃山松千姿百態。”而正因為黃山松奇,所以作者才對它“情有獨鐘”。教學時,可以緊緊抓住“奇”或者“情有獨鐘”來作為學習的線索。
如果一節課將這篇課文講完,我覺得是不是可以采取這樣的一個流程:
一,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 默寫詞語。
2、 指名讀課文。正音。
二、再讀課文,理解“奇”
可以采用自讀課文的方法,讓學生畫出能感受到黃山松奇的句子,讀一讀,然后交流。這個時候,可以相應插入你預設的對文本的講解,但不宜太碎。重點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質疑,明了寫法。
為什么課文只寫三松?(抓住典型事物、抓住特點)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是什么關系?(聯系《泉城》)
四、遷移、拓展
黃山松千姿百態,課文只寫了三松,你還想看看別的嗎?
出示圖片,讓學生仿照第二自然段寫或者說。
然后整體展示,再次引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然后小結到第一自然段上,難怪作者對黃山松“情有獨鐘”。
個人意見,并不妥當,供您參考。
祝您成功!
再次抱歉,不能詳細備出來。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語言文字感受黃山松的奇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賞析課文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黃山奇松的奇美。
教學難點: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態美。
教具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美麗的黃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觀光,是因為黃山以“四絕”聞名于世,人們對誰最情有獨鐘?(奇松)。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黃山松的奇特。
二、賞析課文
1、到黃山觀奇松,最好的觀賞點在哪呢?
指讀第二節第一句。(課件:玉屏樓)
2、是啊!玉屏樓是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當你在玉屏樓上,會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讀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師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同學們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課文第二自然段,用“”分別劃出描寫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劃好了嗎?誰愿意來讀一讀。
(1)課件出示迎客松。
學生欣賞
這棵迎客松是什么樣的?指名說。
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學們,你們一起來做做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熱情的話語,歡迎游客到來。
這句話實際上就寫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板書:好客的主人)你能讀出迎客松的這種熱情嗎?(指名讀)
(2)投影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多么優美、多么遒勁的迎客松啊,讀了這幾句話,有的同學早就躍躍欲試了,能把你想說的告訴大家嗎?
(3)學生交流
(4)投影出示: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知道為什么稱它為迎客松嗎?讀句子,完成填空。(課件:填空)
黃山松千姿百態,形態各異。人們只要一提到黃山奇松,就不由地會想起——迎客松。實際上這句話還清楚地告訴我們,迎客松不光代表著黃山奇松,它還象征著整個黃山。
投影出示:人們提到黃山就會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會想起________。
同學們,現在這句話理解了嗎?能讀好嗎?
你們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迎客松?師小結:迎客松不僅是黃山奇松的代表,是黃山的象征,更是國之瑰寶,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征了。
朗讀指導:大家試著再讀一讀。(自由讀、齊讀)
5、欣賞完迎客松,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請同學們自由讀描寫這兩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們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圖片,猜猜這是什么松?你根據什么來判斷?再讀課文,準備一下,將理由說得更充分一點。盡量地用書上的語言。(板書: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機理解“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詞語。
小結: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3)完成填空:
因為(),所以人們稱這棵松為“陪客松”。
因為(),所以人們稱這棵松為“陪客松”。
朗讀指導: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
小結:黃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們的形狀而得名,是人們賦予它的。
7、學生欣賞課件出示的黃山美景,并伴有二胡曲《聽松》。
8、指導學生說話:
(1)看了這些圖片此時你想說什么?(板書:千姿百態)
(2)這段話主要講了黃山上有許多許多千姿百態的奇松,文中的省略號有什么作用?還會有些什么樣子的松樹呢?
如果你就是一棵黃山松,你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完成想象說話。
三、課外拓展。課件出示:四絕
黃山不僅是松的海洋,還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學們課前已經能夠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搜集了不少黃山的資料,下面就請各小組派代表為大家作補充介紹。
(學生代表介紹,圖片配文字說明)
四、總結
同學的介紹,使我們對黃山有了更多的了解。黃山無石不奇,無松不奇,在云霧中,石的形態,樹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隱若現,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鵑花,真可謂是人間仙境,令人心馳神往。大自然的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讓我們喜愛之極、發出贊嘆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兩次游覽黃山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大家想不想親自到黃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啊!同學們回去可以把這美麗奇特的黃山風光介紹給你的父母,說不定他們一心動,暑假就帶你們去看奇松,觀云海,賞怪石,泡溫泉呢!
五、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上網查找有關黃山松的資料。
板書設計: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黃山奇松陪客松綠色的巨人千姿百態
送客松天然盆景
《黃山奇松》學習設計方案 篇四
[學習要求]
一看題目,我們就知道,這篇課文是寫黃山松樹的奇特。黃山的松樹到底“奇”在何處?這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的同時,我們要進一步體會祖國河山的壯麗,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此外,我們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我們還要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會用“屹立”和“郁郁蒼蒼”造句。
[閱讀提示]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文字優美。初讀課文可看一看全文寫了幾個自然段,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讀的時候可以把一些表示主要內容的重點句子畫下來,和老師畫的對照一下,看看是不是一樣。
1、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
2、黃山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
3、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
[字詞點擊]
學習本課生字詞,要注意“賓”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后鼻音,“屏”是后鼻音;“譽、郁”兩個字的韻母是“ü”,而“屹”的韻母是“ⅰ”,讀時要注意區分。字形上,要注意“陡”和形近字“徒”的區別。查字典了解字義時,要注意“郁”的多義,一是表示(草木)茂盛;二是表示憂愁、氣憤積在心里不得發泄。要據詞定義,正確理解“郁郁蒼蒼”在課文中的意思。而“遒”字則可以先聯系上下文,自己揣摩一下這個字的意思,再查查字典,看看自己猜得對不對,以便掌握揣摩字義得方法。“遒”是強健有力的意思,你猜對了嗎?
[疑難解析]
很多同學可能會問:黃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重點體會下面的這段話——
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反復讀描寫迎客松的這段話,你是否發現,迎客松有這樣“兩”奇:第一,“奇”在“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要讀懂這句話,可以先想象一下迎客松怎樣“飽經風霜”,到過黃山的人都知道,黃山的松樹大都長在懸崖峭壁上,由于山高壁陡,山風似刀,霜雪如劍。另外,黃山松的根是扎在石縫中的,根不著土,能汲取的養分極少。生長緩慢,長到碗口粗就需百年,據資料記載,這棵迎客松已生長800多年了。一個“飽”字,充分說明松樹歷盡磨難。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仍能郁郁蒼蒼,充滿生機,足見它有多么頑強的生命力啊!不得不令人稱奇。第二,“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這是迎客松姿態的奇特,一棵松樹竟然像彬彬有禮、熱情友好的主人,當然十分奇特。
理解“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可采用上述辦法,扣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加以想象和聯想。特別是送客松,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要想到“盆景”是經過人們加工的精美的藝術小品。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游龍戲鳳,而這種“小品”又是渾然天成的,這就非常奇異獨特了。
同學們細讀第二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邊讀邊聯想懸崖峭壁上迎客松郁郁蒼蒼,陪客松如同巨人,送客松精巧絕倫的畫面,從精美詞句中細細品味黃山松的奇美。如能配上古箏樂曲誦讀,效果一定更好。你不妨試一試。
[品評賞析]
這篇課文文字精美,形象生動,有很多地方寫得很值得我們學習。首先是“總—分—總”的結構,簡潔明晰。先總寫“黃山四絕”聞名天下,奇松更是讓人“情有獨鐘”,突出黃山松的奇異,引人入勝;接著具體寫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奇松,寫得具體形象;最后總結,“是千姿百態的黃山松,把黃山裝點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讓讀者對黃山松的“奇”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另外,作者在敘述三大奇松時,突出奇松的不同特點,用詞精當。特別是對迎客松的描寫“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使人仿佛看到高山陡壁上昂然挺立著的那么一棵高大粗壯的松樹,雖然歷經了八百年的風風雨雨,卻依然那么蒼翠,那么雄健,不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作者把奇松比作“人”,不僅使文字更加生動形象,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奇松的喜愛之情。
[課文鏈接]
讀一讀下面的資料,相信你會對“黃山松”有更深的認識。
黃山四絕中的奇松是絕中之絕。因為其他的三絕在其他名山中或多或少都會有,而這奇松卻是黃山獨有的。黃山上的松樹生長在海拔600米的高峰上,在植物學領域里是一個獨特的品種,20世紀30年代時被正式命名為黃山松。黃山松的奇有兩點:一是樹形奇特,由于是破石而長,依巖而生,受地形及光照的影響,許多松樹都有偏向一個方向生長的特點,又由于長在高山,山風似無形刀一般,將樹冠吹削,松樹大都頂平如蓋,干曲枝虬,形象奇異。照中國人的審美觀,古木常以曲為美,直則無姿,黃山松恰恰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二是生長環境奇特,黃山松長于巖石上,根不著土,但卻針葉粗密、顏色蒼翠、生機勃勃。原因就在其根能分泌有機酸,可以侵蝕崗巖,供其扎根,另外,黃山松還能直接從空氣中、雨雪中吸取養分。所以在懸崖絕壁上,在高山上,黃山松也能挺拔而立。由于黃山松頑強的生命力,它被[視為一種精神的象征。安徽省因此還將其定為省樹。
[自我測評]
基礎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韻母填入括號內。
ü——i 屹( ) 譽( ) 玉( ) 依( )
in——ing 屏( ) 賓( ) 景( ) 形( )
二、讀一讀,寫一寫,在讀音易錯的生字下注上“△”,字形易錯的生字下注上“○”。
4.陡崖 屹立 飽經風霜 姿態優美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譽為 賓客 情有獨鐘 郁郁蒼蒼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查字典,給句子中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 _________
靜海寺中的鐘又敲響了,它警示人們不要忘記國恥。 _________
2.迎客松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_________
荷花的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____
四、造句。
屹立———
郁郁蒼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默寫課文中你認為寫黃山松寫得最精彩的句子。
1.
2.
發展練習
讀下面一段話,完成練習。
黃山松千姿百態。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或臥;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請你查找一些關于黃山松的圖片,或根據上面的描寫,選擇一棵黃山松,仔細觀察或展開想象它的樣子,學習課文描述迎客松的寫法,把它具體寫下來。如有興趣,你還可以給它取個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語文
同學們,請你讀一讀下面這個故事,猜一猜楊修見了紙條為什么就把酥餅分給兵士們吃?
楊修與餅
三國時期,有一天,曹操命侍從捧來一盒酥餅,放在營房里的一張桌上。曹操想了想,在這盒酥餅上面放了一張寫有“一合酥”的紙條,然后就走了。
不久,謀士楊修來到這個營房,看見了紙條,就把這盒酥打開來,全分給兵士們吃了。曹操知道后,點頭稱是。
[參考答案與提示]
基礎練習
三、1.情感集中、專一;用鐵或銅制成的響器,中空。2.足足的,充分;飽滿。
四、“屹立”是形容人或物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可以先想一想“什么或誰”屹立,再說一說屹立在什么地方。“郁郁蒼蒼”也就是“郁郁蔥蔥”,是形容草木長得蒼翠茂盛,一般用來形容枝葉茂密,顏色深綠的樹。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方案 篇五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師:課前我們欣賞了黃山美景的錄像,談談你的感受?
生:千姿百態。
師:請把話說完整好嗎?
生:我看到了千姿百態的黃山奇松。
生:我看到了風景秀麗的黃山奇松。
生:我看到了千奇百怪的黃山奇石。
生:我看到了風景如畫的黃山。
生:我看到了黃山美不勝收的秀麗景色。
師:我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旅游,游覽過許多祖國美麗的大好河山,誰到過黃山?(板書:黃山)
生:面面相覷。
師:沒到過黃山不要緊,今天老師就帶著你們進行一次免費旅游。課前同學們都搜集了關于黃山的資料,誰來說一說?
生:黃山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山上很多松樹都有500多年的樹齡了,有的甚至有800多年了。
生: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留下“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
生:.黃山有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聞名全世界。
生:黃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
師:同學們準備的真充分,誰還想說?(許多同學想說)那就請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吧。(同桌之間交流)
師:黃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課件出示黃山四絕圖片)人們對四絕之中的奇松特別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說,“更是情有獨鐘”。只要你來到黃山上,你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瀟灑、挺秀的奇松,今天,我們一起盡情飽覽一下“四絕”之首的黃山奇松。(師板書:奇松,生齊讀課題)
師:你們覺得哪個字應該重點強調一下?
生:奇。
師:那就請同學們再讀一遍。(第二遍讀重點突出了“奇”。)
師:我們要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好習慣,先從課題開始,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生:為什么叫奇松?
生:黃山奇松“奇”在哪里?
……
(問題都集中在“奇”上,師在黑板右邊寫上“奇?”。)
師:解決了這個問題課文你就真正讀懂了。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預習的怎么樣了?
生:預習好了。
師:先來看看字詞掌握的怎樣了。(課件出示生字詞,指生讀、齊讀。)
師:詞語掌握的真好,老師這兒還有幾個難讀的句子,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同樣能讀好?(課件出示2個句子)
師:先自己讀讀試試。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指生讀)
師:這個句子里有一個多音字,是什么?
生:“遒勁”的“勁”。
師:對,這是一個多音字,指生領讀:遒勁。(學生齊讀2遍)
師:誰來讀讀第二句?(指生讀)
師:讀得真流利,這是一個長句子,只要注意了停頓就能讀好了。大家一起再來讀一遍。
師:課文已經會讀了,不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你們讀懂了沒有。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松樹?
生:課文主要講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師:大家跟我一起寫,別忘了“提筆就是練字時”。(師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學法用法
(一)學法
師: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三種奇松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邊讀邊做批注,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并寫在旁邊的空白處,只寫關鍵詞就行了,但回答問題的時候要說完整。老師這兒有一個小提示,同學們可以參照一下。(課件出示自讀小提示:1、劃出具體描寫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2、哪些詞、句最能表現迎客松的“奇”?標出來,在旁邊做批注。)
師:誰來讀一讀描寫迎客松的句子?(一生讀)
師:(課件出示迎客松圖和描寫迎客松的句子)瞧!這就是黃山第一名松迎客松。我們先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迎客松的“奇”。先來看第一句(課件出示: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誰來談一談你的體會?
生:我從“姿態優美”體會到了迎客松很美,大家可以看看迎客松的圖。
師:對,你是用聯系圖畫的方法體會的。
生:我從“枝干遒勁”體會到迎客松很有勁,我查過字典,遒勁的意思是雄健有力。
師:你是用查字典的方法體會的,你真會利用工具書。
生:我們校園里就有一棵大松樹,我覺得它應該算是枝干遒勁。
師:你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你用的方法是聯系生活實際。
師:遒勁還能用在哪些地方呢?(學生沒有回答的,看來不太了解。)
師:(課件出示遒勁有力的字畫)這就是遒勁有力。這種方法就是聯系所查資料,同學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抓重點詞體會。
師:還從哪些詞體會了什么?
生:我從“飽經風霜”體會到了迎客松的生命力很頑強,因為我查過資料,黃山上的松樹都長了好幾百年了。
師:你真會學習,老師搜集到了一些圖片,大家請看(課件出示飽經風霜的笑臉)大家看,這是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臉,他們的皺紋里就寫著飽經風霜,他們雖然經歷了那么多的艱難困苦,但他們卻依然笑得那么的燦爛,臉上寫著的都是幸福。據我所知,這棵迎客松已經有800多年的高齡了,大家想象一下,迎客松可能經歷了哪些風霜?
生:可能經歷了風吹日曬。
生:可能經歷了干旱。
生:可能經歷了洪澇災害。
生:可能被雷電擊中。
生:可能有冰雹,下大雪。
生:可能經歷沙塵暴
……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迎客松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風吹日曬,雖然經歷了那么多的苦難,但仍然長得是那么的……
生齊答: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師:那你們說奇不奇?
生:奇!
師:你們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頑強、奇讀出來嗎?(自讀、指生讀、齊讀)
師:迎客松的奇還表現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的歡迎賓客的到來”)
師:迎客松被稱為什么?
生:迎客松被稱為好客的主人。(板書:好客的主人。)
師: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
生: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因為有“如同”這個比喻詞,把枝干比喻成了手臂。還有只有人才有手臂,所以說用了擬人的手法。
師:對,你看的真準。同學們,請看看這幅圖,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
生:像主人伸出的手臂。
師:正因為如此,所以才取名為……
生:迎客松。
師: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我相信我們班同學的想象力更豐富,誰能試著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著手臂,會說些什么歡迎詞來歡迎賓客的到來呢?
生:歡迎來到黃山做客。
生: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
生:邊做動作邊說:“黃山歡迎您!”
師:讓我們一起伸出熱情的雙手,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大家一起說……
生:(邊做動作邊高興的喊)“黃山歡迎您!”
師: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讀出迎客松的熱情與好客。
師:迎客松不愧為一大奇松,它姿態雄偉生命力頑強,你知道人們是怎么評價它的嗎?(課件出示句子: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生齊讀。
師:(課件出示:人們提到黃山就會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會想起_______。)誰來填填?
生:人們提到黃山就會想到迎客松,看到迎客松就會想起黃山奇松。
師:其實迎客松已經不僅僅是黃山奇松的代表,是黃山的象征,更是國之瑰寶,在人民大會堂的會客廳里就有一副迎客松圖,還有許多飯店里也都有迎客松圖,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征了。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
(二)總結學法:
師:剛才我們學描寫迎客松的句子時用了哪些方法來學的?
生:我們抓住了重點詞“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飽經風霜”體會到了迎客松的美和生命力頑強。
師:其實就是迎客松的奇。我們還抓住了一個重點句,是什么?
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的歡迎賓客的到來。把迎客松比喻成好客的主人。從這句話體會到了迎客松的熱情好客。
師:那我們用了哪些方法呢?
生:用了查字典的方法。
生:聯系圖畫體會的。
生:聯系上下文。
生:還聯系了資料。
生:還加上了想象。
生:還用了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的。
師:對,同學們運用了這么多的方法,抓住了重點詞、句體會到了迎客松的生命力頑強,熱情好客,其實也就是迎客松的奇,
(三)用法自學陪客松、送客松。
師:(課件出示陪客松和迎客松圖)誰知道這兩顆松樹叫什么名字?(許多學生舉手想回答)老師現在不用你說,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剛才的方法自學描寫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可以同桌兩個一起學,也可以小組內合作,更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學,待會請同學上來談理由。
(學生開始自學,氣氛很熱烈,學習氛圍很濃厚。)
(四)檢查自學情況,教師點撥,指導朗讀。
師:猜猜這棵是什么松?那棵是什么松?你的理由是什么?想說的上來指著圖說。
生:我認為這棵是陪客松,這棵是送客松。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棵很像一個綠色的巨人,枝干比較直,長得也很壯。我用的方法是抓住重點詞“綠色的巨人”,還聯系了圖畫來體會到的。(師板書:綠色的巨人)
師:另一棵呢?是什么松?誰上來說一說?
生:我認為這棵是送客松。你看它枝干盤曲,伸出的枝干長長的,好像在送客人一樣。
師:你抓住了哪個詞體會到的?
生:“盤曲”,大家看圖,這棵樹的枝干是彎彎曲曲的。
生:我認為這棵是送客松。因為它看上去活像一盆“天然盆景”。
師:找的真準。(板書:天然盆景)。你判斷它是什么松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抓住重點詞語“天然盆景’體會的。
師:我們見到的盆景都是怎么來的?
生:我們見到的盆景一般都是人工修理出來的,而它是“天然盆景”,所以我體會到它很奇特。
師:對,陪客松和送客松也很奇特。
師:黃山松這么奇,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的“齊”讀出來呢?
生:想。
師:那下面就請同學們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愿意讀哪句就讀哪句,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讀出你最高的水平,一會老師和你們一起比賽,看誰讀得最“奇”。(學生積極的練讀,讀得很投入)
師:誰想來展示一下自己?(根據學生自愿,選出了三名學生,分別讀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讀得非常有感情)
師:讀得真好,老師都不敢讀了,快為自己鼓鼓掌吧,看吧,你覺得自己行你就一定能行,要敢于展示自己,有自信。
師:誰還想讀?(許多同學舉手)
師:都想讀啊?那么我們就一起隨著音樂美美的讀,讀出黃山松的奇!(課件出示伴有音樂的第二自然段,學生讀得非常有感情)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仿寫小片段。
師:黃山松還“奇”在哪兒?(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默讀這段話,用詞來概括。
生齊說:千姿百態!
師:到底有哪些姿態?(引讀第二句)
師:下面,就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填一填下面這段話,小組內先練習著說說,能說一句也可以。(課件出示說話練習:黃山松千姿百態。它們有的屹立山頂,像;有的從山腰斜出,像;有的彎曲在兩峰之間,如同;有的仰望天空,像在;有的臥在山間,似乎……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生:它們有的屹立山頂,像一個巨人俯瞰黃山風景。
生:有的從山腰斜出,像主人伸出手臂邀請大家來旅游。
生:有的彎曲在兩峰之間,像危險的吊橋。
生:有的仰望天空,像在觀賞美麗的星星。
生:有的臥在山間,似乎一條巨龍盤曲著。
《黃山奇松》教案 篇六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郁郁蒼蒼”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奇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借助網絡、結合課文語言文字,以迎客松為突破口,感悟黃山松之奇。(姿態之奇、經歷之奇、精神之奇)從黃山松成長的艱辛中了解堅韌不拔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
課前準備:
訓練學生熟練上網搜索的能力、大量搜集有關黃山及黃山松的資料、做好課前充分的預習。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錄像導入
師旁白:這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山”的黃山。在黃山上處處可見姿態各異的松樹。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黃山奇松》。
二.揭題,明確學習任務
齊聲讀題。從課題我們可以知道本文重點是寫——黃山松樹的奇。
三.學習第一段:
自讀本段,交流。以學生自己設計提問、解答的方式進行。
師誘導:誰愿意當小老師提問檢查大家的自學情況?
可能的提問有:
1.四絕的“絕”是什么意思?
(義項選擇:①斷絕;②完全沒有了,窮盡;③獨一無二的,沒有能趕得上的。)
2.黃山以哪四絕聞名于世?
3.文中哪一個詞語是表示人們特別偏愛黃山奇松的?
(鐘:(情感等)集中。鐘愛、鐘情)
(情有獨鐘:感情專一,特別偏愛。)
4.黃山奇松都生長在哪里?出示:瀟灑挺秀
師小結:大家自學得很好。
練習齊聲感情朗讀。
過渡:那為人們情有獨鐘的黃山松樹到底奇在哪里呢?
四.整體感知全文:
輕聲自由朗讀二、三自然段,思考:
本文寫法上你認為好在哪里?——有詳有略,主次分明
(詳寫了三大名松,略寫了其他千姿百態的松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棵中主要寫了迎客松,次寫了陪客松和送客松。)
根據學生回答形成下表:
詳寫
主寫
迎客松
次寫
陪客松
送客松
略寫
其他
五.學習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評價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
展示迎客松圖片。
(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換詞析義: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黃山的松樹,就馬上會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黃山,也會馬上會想到迎客松。因為——齊讀該句。
2.作者為何對迎客松評價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語句)
一奇在模樣:優美、遒勁、郁郁蒼蒼、舒枝迎賓(填表)
看圖詮釋:“它有一叢……賓客的到來。”一句。
模樣
詳寫
主寫
迎客松
優美、遒勁、郁郁蒼蒼、舒枝迎賓
次寫
陪客松
送客松
略寫
其他
二奇在飽經風霜,卻仍然……
(師可作適當引導:松樹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并不稀奇啊!)
那么“飽經風霜”四個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長過程中的多少艱辛呢?
請學生網上搜索黃山松艱難生長材料,組織整理后備交流。
充分挖掘“飽經風霜”一詞的內涵:
下無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巖裂縫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懸崖,飽受風吹日曬;
從堅硬的巖石中、從雨后的空氣中、從腐爛的花草樹葉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營養;
尺把高的小樹就已經生長了幾十年;(迎客松更是歷經了800多個寒來暑往。)
可是黃山松樹不僅風撼不倒,雪壓不斷,而且根深葉壯,四季常青,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更難得的是還那么瀟灑、挺秀。你說,這樣的松還不能稱為是奇松嗎?
迎客送更是歷經了800多個寒來暑往,仍然充滿生機,被譽為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實在是當之無愧啊!
指名試讀,你想讀出迎客松的什么?齊聲朗讀。
三奇在頑強的精神。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樣的環境成長,模樣也各有所奇。
展示兩松圖片,學生自讀課文,交流填表。
模樣
詳寫
主寫
迎客松
優美、遒勁、郁郁蒼蒼、舒枝迎賓
次寫
陪客松
綠色的巨人
送客松
獨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寫
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園丁精雕細刻、刻意造型,為的是追求它優美的姿態。……那培養這棵天然盆景的園丁又是誰呢——大自然、黃山
齊聲朗讀
4.這一段的一、二兩還告訴了我們去黃山要觀賞三大名松首選何處——玉屏樓。因為——
5.齊聲朗讀第二自然段。
六.學習第三段:
過渡:下面我們學習第三段。
1.展示圖文,指名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
這一段寫了什么?(抓中心句的手法概括)
模樣
詳寫
主寫
迎客松
優美、遒勁、郁郁蒼蒼、舒枝迎賓
次寫
陪客松
綠色的巨人
送客松
獨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寫
其他
千姿百態
齊讀,感受黃山松數量之眾,姿態之多、之奇。
2.賞析排比句的妙處:這是一句什么句式?用排比句好在哪里?可是作者覺得啊用排比句還不足以充分反映黃山松的千姿百態,故而又……
3.練習朗讀,表現出黃山松千姿百態。
4.指導“屹立”、“郁郁蒼蒼”造句:
三大名松中你認為哪一棵用屹立比較恰當?
先讓學生試用“屹立”造句,再同時用上“郁郁蒼蒼”造句。
5.再讀。
七.總結回顧:
1.是啊,黃山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奇特的黃山松。黃山松便展現著千姿百態將黃山裝點地更加神氣、更加秀美。“黃山不無峰不石、無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們將黃山這一獨特的松樹品種冠名為“黃山奇松”。
2.填空:
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認識到了紀律的可貴;
從至死不渝的“蟻國英雄”那里,我學到了可貴的合作、奉獻精神;
從黃山奇松那里,我學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課后實踐活動:
黃山,以四絕聞名于世。本文只介紹了一絕。課后請大家借助網絡,查詢資料,模仿《黃山奇松》,將另外三絕任選一絕寫下來,還可以配上圖片,通過Email信箱發給我。讓老師“無須跋山涉水,黃山勝景一覽無余。”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 篇七
教材簡析: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教學中,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喚起情感的升華,從而讓學生的心靈和文本發生思想的碰撞,進而能認識美、感受美,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新的詞語的意思。會用“屹立”、“郁郁蒼蒼”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教法:
談話法、情景體驗法、遷移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解釋詞語的意思。查找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重點:
讀好句子,讀通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板書“奇”,用“奇”組詞。
2、板書“奇松”,說說詞義。
3、板書課題,齊讀。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
1、朗讀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課后的詞語。
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前鼻音:賓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樓狀如黑虎
翹舌音:狀如黑虎
(2)朗讀下列詞語:陡崖屹立飽經風霜姿態優美盆景賓客情有獨鐘郁郁蒼蒼枝干遵勁枝干蟠曲
2、朗讀課文,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檢查:指名逐節朗讀課文,指導讀好下列句子:
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當然是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了。
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或臥;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讀時結合上下文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事先布置預習):
譽地情有獨鐘黃山絕勝處遒勁
3、逐段齊讀課文,邊讀邊想每段分別講了什么。
三、導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交流:讀了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結合理解“譽”“情有獨鐘”“聞名于世”(換詞)。
4、練習:
(1)黃山被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黃山“四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4)在這“四絕”中,人們最喜愛的是______。所以課文
說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獨鐘”,指導朗讀。
5、投影出示: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指導朗讀:黃山奇松那么“瀟灑、挺秀”,你喜歡嗎?朗讀時就要讀出贊美、偏愛的感情。
自由讀,齊讀。
設疑:那么,黃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節課學習。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7篇《小學五年級語文《黃山奇松》經典教學教案》,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2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