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于參與《請你跟我這樣做》的律動,體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
2、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我們一起來唱歌》《玩具進行曲》,能準確跟前奏和結束演唱,能用簡單肢體語言表現音樂情緒
3、以音樂的方式做自我介紹。
教學內容:唱《我們一起來唱歌》;聽歌曲樂曲片段;動《請你跟我這樣做》
教材分析:本課音樂內容情緒活潑,節奏明快,旋律流暢,有較強的互動性,孩子們能在其中相互了解與認識,能幫助孩子培養音樂興趣。
教學重點:在音樂聲中讓兒童手拉手成為好朋友,讓兒童和老師成為好朋友,和“大家”成為好朋友
教學難點: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音樂活動,鼓勵學生表現音樂,引導學生喜愛音樂,音樂課,初步培養演唱、聽賞的良好音樂習慣。
學生分析:剛入學的孩子好奇心強,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在教學中,還應滿足學生“愛動”的年齡特點,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活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朋友們,我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誰來說說小學生和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2、是啊,我們長大了,我們會學習許多本領,會人事許多新朋友,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位音樂娃娃,可是他在哪里呢?誰是音樂娃娃?
3、(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音樂娃娃,我來擔任向導,帶你們走進音樂王國,說說自己認識的樂器,讓學生摸摸鋼琴,讓學生唱唱會唱的歌。
4、我是音樂媽媽,教師獻給同學一首歌《我們一起來唱歌》)
二、學習歌曲:音樂媽媽的歌好聽嗎?讓我們一起來唱歌。
1、隨音樂的節奏拍拍手,感受歌曲旋律。
2、節奏模仿練習
×××××××××××××
(按節奏說名字)我們一起來唱歌
3、分小組做接龍說、唱練習(教師也可與學生做接龍練習)
4、打開書,p1,跟著老師念歌詞(按節奏讀歌詞)分組競賽,看誰念得好?
5、分句聽唱至熟練。(注意提醒學生聲音優美不喊叫)
6、空白處填詞唱一唱(個人嘗試)
7、可將整首歌曲創編演唱。
8、隨伴奏帶有表情演唱歌曲。
三、音樂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1、跟著音樂走走(腳尖走、腳跟走、小貓走、小鴨走等)在教室內自由行走。音樂停止時做一個動作定住,音樂再現時繼續走。
2、跟著音樂學學(各種手勢動作,也可有學生創作并帶領大家做做)
四、隨音樂節奏出教室,師生再見。
2第一單元:小手拉小手(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于說說自己和玩具朋友間的親密感情。2、用歌聲及簡單動作表現歌曲情緒。3、學習整體聽唱,逐步培養音樂記憶。
教學內容:唱《玩具兵進行曲》;聽歌曲樂曲片段;動隨音樂走隊形
教材分析:《玩具兵進行曲》活潑歡快,兩句相似又不相同,節奏整齊,有較強的進行曲特點,能幫助孩子培養統一步伐,穩定節奏。
教學重點:在音樂聲中讓兒童體驗有朋友的快樂,讓兒童和自己的玩具成為好朋友,和“大家”成為好朋友
教學難點: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引導學生喜愛音樂。
學生分析:在前一節課的基礎上趁熱打鐵,充分發揮學生好奇、愛動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欣賞故事《獨腿錫兵歷險記》
2、說說你喜歡什么玩具?你為什么喜歡它?你能說說玩具故事嗎?
3、請小朋友模仿自己喜愛的玩具形象,跟著音樂演一演。
4、聽聽《玩具兵的故事》
二、學習歌曲:
1、學生跟著節奏拍手或做其他律動
2、教師完整演唱全曲兩遍(邊走邊唱)
3、學生跟著音樂走一走,鼓勵學生創編不同的走路姿勢(大步走,蹲著走,小兔跳,烏龜走等),音樂停止時,擺出姿勢造型,音樂想起繼續行走。
4、看書p2,跟著琴唱一唱(由于以聽過數遍,學生不難唱出)
5、跟著音樂邊走邊唱,可以將自己的玩具編入歌詞中演唱。
三、動一動:
1、認識圖形(圓形;方形;
“8”字型;卷心菜形
2、跟著音樂走一走(感受常見的進行曲)
四、復習與拓展
1、背唱歌曲《我們一起來唱歌》
2、說說你認識的好朋友。
3、集體舞
1-4小節里外圈面對面原地踏步拍手
5小節里圈同學做邀請動作
6小節外圈同學做邀請動作
7-8小節手拉手做小步轉圈。
五、總結下課。
3第一單元:小手拉小手(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于參與《請你跟我這樣做》的律動,體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2、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我們一起來唱歌》《玩具進行曲》,能準確跟前奏和結束演唱,能用簡單肢體語言表現音樂情緒3、以音樂的方式做自我介紹。
教學內容:復習歌曲;音樂游戲;《傳傳傳》
教材分析:本課音樂內容情緒活潑,節奏明快,旋律流暢,有較強的互動性,孩子們能在其中相互了解與認識,能幫助孩子培養音樂興趣。
教學重點:在音樂聲中讓兒童手拉手成為好朋友,讓兒童和老師成為好朋友,和“大家”成為好朋友
教學難點: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音樂活動,鼓勵學生表現音樂,引導學生喜愛音樂,音樂課,初步培養演唱、聽賞的良好音樂習慣。
學生分析:剛入學的孩子好奇心強,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在教學中,還應滿足學生“愛動”的年齡特點,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活動。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1、小朋友跟著老師隨音樂節奏拍手進教室,師生問好。
2、紅綠燈游戲:培養音樂記憶力和內心節奏感;綠燈時唱出聲音,紅燈時心里唱。(可請小朋友充當交警)
3、復習演唱兩首歌曲《我們一起來唱歌》《玩具進行曲》,抽查演唱并做評價(師評、自評、互評)
二、音樂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學生在原位做動作,用音樂代替教師口令:
上行音階:學生起立;下行音階:學生坐下;
高音區彈奏:白云飄飄動作低音區彈奏:樹葉飄飄動作
彈《我們一起來唱歌》:排成圓形彈《玩具進行曲》:自由隊形
三、歌曲學習:《傳傳傳》
1、用聽唱法學習歌曲:分句學唱—-接口唱—-完整唱—-小組競賽唱
2、傳花練習:強調一拍傳一次,在強拍上傳,不能搶拍子,間奏時自由選擇把花傳給誰。
四、音樂游戲:
老師學生圍成一圈,面向圓心坐下,一人傳花,其余人跟節奏拍手,當唱到“就是你”的“你”時,花傳到誰手里,誰就要站起來表演節目(唱歌、跳舞、彈琴或用節奏介紹自己等),然后從頭開始,反復幾遍,對學生音樂技能有所了解。
五、總結下課。
4第一單元:小手拉小手(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于參與各種音樂游戲,體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
2、能背唱《我們一起來唱歌》《玩具進行曲》《傳、傳、傳》,能準確跟前奏、間奏和結束演唱,能隨音樂節拍律動3、了解學生各項音樂素質。
教學內容:復習歌曲《我們一起來唱歌》《玩具進行曲》,音樂游戲紅綠燈;隊列行進;《傳傳傳》
教材分析:本課宗旨在于幫助孩子鞏固第一單元所學內容,有較強的互動性,音樂游戲的設計可使小朋友充分參與進來,在音樂中感受快樂。
教學重點:在音樂聲中進一步了解課堂常規,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難點:怎樣在積極參與的情形下較好的、有秩序的進行?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課,進一步培養演唱、聽賞、游戲的各種好習慣。
學生分析:學生參與游戲的愿望高,積極性也很強,容易在課堂上失控,教師應充分發揮孩子好動天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同時提出規范和要求,使課堂活而不亂。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模唱練習)
1)solsolmi—
2)sollasolfami—
同學好同學好
3)soldo’solfami—
4)miredo—
同學好同學好
二、歌曲復習
1、《我們一起來唱歌》
1)集體背唱歌曲
2)抽查部分同學獨唱歌曲
3)師評、互評、自評并頒發音樂娃娃標貼
4)紅綠燈游戲(培養內心節奏感,從只動嘴不出聲到內心唱)
5)創編歌詞××××××唱一唱
6)邀請好朋友一起唱一唱
2、《玩具進行曲》
1)集體背唱歌曲
2)與老師接龍唱復習
3)抽查并頒發音樂娃娃標貼
4)紅綠燈游戲
5)音樂表現,教師扮演會吹喇叭的小娃娃,邊走邊唱
6)小朋友自編表演動作,模仿自己喜愛的小玩具,教師指導學生按節奏走一走
7)全體小朋友圍成圈走一走,要求:動作按節奏做,隊伍整齊;
8)為表演好的同學頒發音樂娃娃標貼
3、《傳、傳、傳》
1)集體演唱歌曲
2)徒手練習(一拍傳一下,只在強拍傳)
3)跟著音樂節奏練習
4)隨音樂做游戲(其余人跟節奏拍手,按座位先豎著傳,再橫著傳,音樂結束時花傳到誰手里,誰就要站起來表演節目。
三、總結下課。
小學一年級常規音樂教案 篇二
一、教學內容:
1、聆聽《小拜年》
2、表演《龍咚鏘》
3、表演《新年好》
4、聆聽《平安夜》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聽《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
2、通過唱《新年好》、《龍咚鏘》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趣。并通過紅綢舞、秧歌舞的學習,表現過年的愉快心情。
3、認識民族打擊樂器鑼、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勢,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伴奏。
4、能編創簡單節奏、送新賀年卡的小游戲。
三、教材分析:
1、器樂曲《小拜年》
器樂曲《小拜年》是根據同名吉林民歌改編的。歌曲4/4拍,F羽調式。他的節奏緊湊,變化比較多,旋律活潑歡快,抑揚有致。由于歌曲后半拍起唱,帶有東北地方戲曲“小帽”的特點,唱著邊歌邊舞,或扇子或手絹,別具一格。使學生感受嗩吶、鑼鼓等民族器樂所渲染的歡樂氣氛及濃郁的東北民間音調。
2、合唱《平安夜》
《平安夜》由奧地利作曲家格立伯作曲。
一年一度的圣誕節12月25日是許多國家萬民同慶的盛大節日,在這辭舊迎新的節日里,你會聽到一首家喻戶曉的歌,這首歌在圣誕節前夜演唱,柔和安詳的旋律,帶給人們節日之夜溫馨與和諧,那就是《平安夜》
歌曲為B大調,6/8拍,六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波浪起伏,節奏悠緩舒展。一、二樂句歌唱性極強,三、四樂句重復帶有敘述性,隨既出現歌曲高潮樂句,旋律在較高音區進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蕩。高潮后回旋,旋律一路下行平穩地落在主音“DO”上,舒展平和的結束了全曲。旋律完美地抒發了作者的內心對和平幸福的追求,帶給人們祥和與安寧。
四、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節奏,并能用各種音樂形式表現出來。
2、通過演唱歌曲《龍咚鏹》,感受過新年熱鬧的音樂情景,表現過新年的愉快心情。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表演歌曲《龍咚鏹》
1、聽錄音。你們有什么感受?
2、再聽歌曲,說一說,你從歌曲里聽到什么聲音?
3、再仔細聽一聽,他們是怎么敲鑼打鼓的?你會打嗎?
4、看老師指揮敲鑼打鼓。
5、演唱歌曲。
6、過新年的時候,除了敲鑼打鼓,還可以什么辦法慶祝?
三、聆聽《小拜年》
1、初聽《小拜年》,感受東北民間音樂的風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些什么游戲啊?
3、復聽樂曲模仿冬季里你喜歡的游戲。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聆聽《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寧靜、祥和的情緒。
2、通過學唱《新年好》,感受音樂所表達的過新年的祝福。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聆聽歌曲《平安夜》。
1、初聽歌曲,說一說心里有什么感受。
2、隨音樂,聽老師講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3、帶著對歌曲的了解,再聽歌曲,感受樂曲的的音調,并隨著音樂輕輕做動作。
三、表演歌曲《新年好》
1、反復聆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用自己的方式為歌曲伴奏。
3、熟悉歌詞,跟錄音演唱。
4、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四、小結。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案 篇三
課題:編創與活動 課時:2——1
教學目標:通過一組多層次的節奏練習,啟發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教學重點:編創與活動
教學難點:編創與活動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問好!
2、 復習上節課內容。
3、 復習《小雨沙沙》。
二、基本部分:
1、 編創與活動:
(1) 這是一組多層次的節奏練習,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題《春天》安排的。
(2) 啟發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3) 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編創其他聲音,表現給大家聽,使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
(4) 在分組設計更多的象聲詞,使這組多層次節奏練習更加生動、形象,千萬避免聲硬地讀,要有感情地朗讀。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的風雨聲更形象、生動、有趣。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
一年級音樂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通過音樂與計算、游戲的活動,幫助學生邏輯智能的發展。在學做腦筋急轉彎的智力游戲過程中,進行趣味計算活動。
二、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和協同表演的能力。
教學內容:
聆聽《還有幾只金鳳凰》
唱游《十只小豬過河》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音樂與計算、游戲的活動,幫助學生邏輯智能的發展。在學做腦筋急轉彎的智力游戲過程中,進行趣味計算活動是重點;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和協同表演的能力是難點。
教學準備:
課件、頭飾等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精彩三分鐘:聽曲即興接龍。
二、聆聽、表演《還有幾只金鳳凰》。
(一)導入。
1、請同學們聽一首歌,這首歌曲的內容,是給我們每一位小朋友出了一道計算題,大家邊聽邊思考答案。
2、師生討論答案。
(二)即興表演。
1、這是一道腦筋急轉彎的題,所以答案就不是用一般的計算方法來得出。同學們都很聰明、愛動腦筋,還是得出了正確的答案。接下來一起把這道有趣的計算題演一演。
2、集體討論歌曲中有哪些角色?并為角色創作幾個動作。
3、各組隨樂自由練習。
4、分發頭飾各組展示。
5、評議。
三、作業。
讓爸爸媽媽算算這道題。
四、結束。
聽曲出室。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精彩三分鐘:聽曲即興接龍。
二、唱游《十只小豬過河》。
1、導入。
十只小豬來到了河邊,豬大哥讓小豬們排著隊過河。可到了河對岸,豬大哥數來數去缺少了一只,他心想:我明明看見豬弟弟們一只一只過河的怎么會少一只呢?
聰明的小朋友一聽就明白粗心的大豬為何數不清數的原因了。作曲家為了小朋友別犯同樣的錯誤,就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聽聽吧!
2、引導學生用聲勢和律動加入歌曲的聽唱過程。
3、引導學生模仿小豬可愛的表情及動作聽歌曲。
4、以小組為單位,協商和創編表演動作。
5、派代表匯報自己租的表演方案。
6、師生進行評、論、議,最后確定幾種表演方案。
7、分發頭飾,自有練習。
8、各組展示。
9、評議、鼓勵。
三、結束。
聽曲出室。
義務教育一年級音樂教案 篇五
一、教學內容
唱歌《國旗國旗真美麗》。
二、教學目標
1、用自然、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并能背唱。
2、認識打擊樂器響板和碰鈴,學習這兩種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
3、用響板和碰鈴為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伴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嗎?”
學生:喜歡……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小小紅色四方角,小星繞著大星跑,說起意義真不少,象征祖國真正好!”
學生:國旗……紅旗……五星紅旗……
教師:“小朋友們可真聰明!”
教師揭示謎底五星紅旗。
教師:“五星紅旗就是我們的國旗,這節課我們就用歌聲來贊美國旗吧!”(教師課件、板書出示課題《國旗國旗真美麗》。)
教師:“跟著老師讀一讀,《國旗國旗真美麗》。”(師帶領學生齊讀課題。)
教師:“《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是C大調,2/4拍,由王森作詞,上海六師學生作曲。”
(二)學唱歌曲
1、教師可讓同學自身談一談,國旗的形狀、顏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義等國旗知識。
2、教師播放歌曲錄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同學學唱歌曲的興趣。
3、教師帶領同學將歌詞按語言節奏朗讀一遍。
4、同學跟著教師分句模唱歌曲數遍。
5、教師引導同學,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師唱“國旗國旗”,同學接唱“真美麗”。
(三)學習響板和碰鈴
1、教師出示響板和碰鈴,學生自主探索演奏方法,并分辨其音色差異。
2、教師介紹響板和碰鈴的不同音色并示范演奏。
(1)響板:聲音短,清脆。把響板放在左手心,右手輕輕敲擊響板發聲。
(2)碰鈴:聲音長、悠揚。將鈴口向上,兩只手分別握住鈴繩,相互敲擊而發聲。
3、全班同學齊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請兩位同學按教科書第13頁的圖譜用響板和碰鈴為歌曲伴奏。
4、換幾組同學演奏碰鈴和響板,教師提示其他同學認真演唱歌曲。
一年級音樂教案參考 篇六
教學目標:
1、感受民族歌曲的演唱風格,初步學習用方言演唱歌曲。
2、復習2/4、3/4拍的節奏。
3、創編歌詞。
教學重難點:
1、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把握好每小節的重拍。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
教學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說起唱歌都常來》
一、導入同學們,今天是咱們開學的第一節音樂課,先讓我們和老朋友見見面吧!(板書2/4、3/4)一起打個招呼。誰來說一說2/4和3/4的特點。(指名說)
二、節奏練習:你們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來表現一下強弱嗎?一起來試一試好嗎?2/4右腳踩強拍,左腳踩弱拍。3/4右腳踩一下拍,左腳踩兩下弱拍。
三、學習歌曲
1、老師范唱
現在老師把這兩個節拍帶入歌曲當中,孩子們聽好啦!
2、感受歌曲
請孩子們邊聽邊打打拍子。
3、生按節奏讀歌詞
4、跟琴唱歌
5、跟錄音唱
6、突出強拍的音
7、師指導感情唱
8、完整唱
四、創編歌詞
五、下課
第二課時《久不唱歌忘記歌》
一、復習全班齊唱《說起唱歌都常來》
二、導入同學們都聽過繞口令嗎?誰來讀一讀?侯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不過同學們要先來讀一讀這段繞口令,才能更好的聽懂這首歌曲。
三、學習歌曲
1、師帶讀歌詞,(繞口令)
2、錄音范唱
來,我們一起來聽聽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唱這首歌的?聽完這首歌有怎樣的感覺?(稍快、愉快的)
3、跟琴唱
你們可以唱一唱嗎?
4、師指導唱
5、全班完整唱
四、下課
第三課時《茉莉花》
一、導入
1、播放《東邊升起月亮》,讓學生聽辨和我國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簡介它是歌劇《圖蘭朵特》中的《東邊升起月亮》,我們在下一節課將會欣賞到。
3、讓學生說說他們對我國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認識、了解。
4、導入新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蘇民歌《茉莉花》。
二、學習新課
1、初步聆聽,請學生邊聽邊想,這首《茉莉花》的曲調可以用什么戲曲的動作來表示并說說為什么?
2、老師簡介小調的相關知識。
3、請學生再次聆聽歌曲,發現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們平常的演唱不一樣。
4、請學生跟著老師的伴奏學唱歌譜
5、學生自己演唱歌譜。
6、跟著奔走把歌詞朗讀一遍,并想想怎樣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讀出來。
7、把歌詞帶到旋律當中試著演唱。
8、老師指導、糾錯,尤其是演唱這種江南小調的咬字方面要強調。
9、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麗、小巧的風格演唱出來。
10、分小組討論并示范,隨機進行評價。
11、完整的演唱。
三、音樂創新活動——民歌新唱
1、讓學生回憶一些經典老歌,在民歌節上的新唱形式,說說你聽后的感受。
2、讓學生討論,如果要改編《茉莉花》的演唱風格可以改成哪些形式的。
3、分組選擇改編的風格
4、分組展示。
四、隨著《茉莉花》的音樂,結束新課
第四課時《唱天謠》
一、導入
1、播放《唱天謠》同學們猜猜是什么樣的樂器伴奏的?
2、介紹天琴:我們剛才聽到的那首歌曲就是用天琴來伴奏的。傳說在很早以前,在十萬大山南麓的壯族偏人山寨里,有一對非常要好的青年人,男的叫農端,女的叫農亞,兩人經常結伴上山砍柴。有一天,兩人在一個巖洞口聽到洞中傳來悅耳的“叮咚”之聲,循聲而入看見一個水潭,上面巖壁中滲出許多小水珠正向潭中滴落。他倆聽著這美妙動人的樂音,頓覺心曠神怡、耳聰目明。他倆想把這神奇的聲音帶回山寨去,讓鄉親們一起來分享。農亞想了想說道:“我們何不做一個也能發出這種聲音的東西呢?”于是二人在山中找來一個葫蘆殼、一根木桿,將木桿捅進葫蘆里,繃上野藤的細絲條,果然彈出了“鼎叮”之聲,恰似“叮咚”的山泉之音。山寨里的人們聽了無不拍手稱贊,一位長者還以發音把它叫作“鼎叮”。鄉親們照樣學做起來,鼎叮很快盛行全寨。琴聲傳到天上,玉皇大帝派天使下凡將農端、農亞召去,后來他倆在天上成了歌仙,終日給玉皇大帝彈琴唱歌,難得下凡。為消除鄉親們的思念,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趁天門開啟之時,他倆便趕回凡間與鄉親們聚會歌舞。平時偏人有事相求,也焚香請他們下來歌舞一番。這種活動后來成為固定形式,定名為“跳天”。直到今天,每逢壯族傳統節日,偏人都要舉行群眾性的“跳天”文娛活動。鼎叮則是這種活動中使用的唯一樂器,故此稱之為天琴。
二、學習新課
1、介紹壯族的風俗——歌圩。兩個不同的壯系及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從天琴的外形和音色進行介紹,天琴是百越壯中最古老的三種樂器之一。
2、學生初次聆聽歌曲,歌曲給你帶來什么感覺?
3、請學生再次聆聽歌曲,邊聽邊想歌曲還有哪些樂器伴奏的?(腳鈴)
對!我們壯族的姑娘小伙個個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你能模仿一下彈天琴和搖腳鈴的樣子嗎?來,讓我們跟著音樂(一小段音樂)
4、這是首多聲部歌曲還是單聲部的?
5、同學們,彈起天琴跳著愉快的舞步一起加入到熱鬧的歌圩中吧!(學生跟著音樂做動作)
三、下課
第五課時《千年萬代不斷歌》
一、導入
1、同學們都知道劉三姐的故事嗎?誰來說一說?
2、劉三姐是一位充滿智慧、勇敢的廣西姑娘,我們為她而自豪,后人把她的故事拍成了電影,就是我們都看過的經典老片《劉三姐》,這部電影還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歌。一起來回憶一下都有哪些?《對歌》??????
3、現在我們就來聽一首假如許多現代音樂元素的《劉三姐》中的插曲《千年萬代不斷歌》
二、學習新課
1、初步聆聽,請學生邊聽邊想,這首《千年萬代不斷歌》是什么樣的演唱形式?
2、請學生再次聆聽歌曲,發現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們平常的聽到的不一樣。
3、邊聽邊想這首歌曲使你產生了什么樣的聯想?
4、跟著歌曲完整唱
三、下課
一年級音樂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欣賞《中華人國共和國國歌》
欣賞《我愛北京天安門》
教學目標:
1、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記住歌的詞曲作者。知道聽到國歌時的視儀:肅立致敬,行注目禮。
2、能跟著錄音輕聲哼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3、欣賞《我愛北京天安門》,初步記憶樂曲主題,能聽出主題旋律。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教學準備:CD
教學過程:
1、導入
播放視頻,引出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欣賞《中華人國共和國國歌》
(1)欣賞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老師帶領朗讀歌詞,解決難讀的字詞。
(3)簡要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創作的時代、詞曲作者。
(4)隨錄音輕聲哼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3、欣賞樂器演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讓學生感受銅管樂器的雄壯有力。
(2)提示音樂是有弦樂器和管樂器、打擊樂器合奏的,由于弦樂的加入,使得音色更加豐富。
(3)簡要介紹演唱或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的禮儀,教師示范。
(4)請同學們說一說在什么場合要演唱或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4、模擬升旗場景。
5、欣賞《我愛北京天安門》。
(1)導入
(2)教師出示《我愛北京天安門》主題旋律譜,并范唱。
(3)跟老師模唱主題旋律。要求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演唱,不喊唱。
(4)欣賞木琴獨奏《我愛北京天安門》。
6、檢測評價
教師播放兩段音樂,請學生分辨哪段音樂是木琴演奏的。
一年級音樂教案 篇八
一、教學內容:
1、表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聆聽《小青蛙》
3、聆聽《野蜂飛舞》
4、表演《小蜻蜓》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表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現的動物。并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2、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范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開始和結束。
3、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優美抒情的音樂情緒。并能運用打擊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
4、能按節奏創編歌詞。
5、聆聽《野蜂飛舞》,想象音樂中所表現的野蜂飛舞的形象,能用線條動作聲音等表現自己聽后的印象。
三、教材分析:
1、二胡齊奏《小青蛙》
由徐儀作曲,樂曲取材于山東菏澤地區的一首民間兒歌《花蛤蟆》。它由三個樂句構成,句間句尾都插入了蛤蟆的叫聲。四、五度跳進的旋律型,“__X”的節奏型和句尾的蛤蟆叫構成了這一句的基本輪廓把兒童們爭著數蛤蟆的形象表現出來。基本采用了《花蛤蟆》第一句的材料加以器樂化發展成為16小節的兩個樂句。它主要描繪一群可愛的小青蛙在綠色的田野里盡情地唱歌跳舞,生動而活潑,樂曲地二部分也是單三部曲式結構,它以緊張而快速的二胡撥弦把人們帶入夜色茫茫地田野。這時,天上下起了蒙蒙細雨,然而,小青蛙們卻仍在愉快地玩耍。雨下越大小青蛙并沒有被暴風雨所嚇倒他們時而游入水中,時而蹦入田埂,玩的可起勁了……雨過天晴,漸地云霧散開,一聲鳴叫,劃破長空。大地蘇醒小青蛙們又唱又跳把喜悅的歌聲傳遍四方。隨樂曲漸弱,小青蛙遠去,單依然在唱歌,歡舞……
2、管弦樂《野蜂飛舞》
《野蜂飛舞》是俄國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于1900年創作。原歌
劇《薩丹王的故事》中的一首管弦樂幕間曲。歌劇的腳本取材于俄國詩人普希金(1799—1837)同名童話詩。歌劇故事寫的是:薩丹王出征在外,皇后生下王子。但王后的姐姐出于嫉妒,給沙皇寫信污蔑皇后生的是怪胎。薩丹王聽信讒言,下令將皇后和王子裝入木桶投進大海。后木桶被海水沖上荒島,母子死里逃生。王子長大后無意中從鷹爪下救出了魔法變成天鵝的公主。公主為了報答王子,幫助王子變成一只野蜂,跟隨商船飛躍大海,回到皇宮去報仇。在船主的幫助下,王子最終實現了目標,戰勝了惡人,使薩丹王終于醒悟,接回了皇后。全家團聚,王子和公主結為終生伴侶。本首樂曲表現王子變成野蜂急切的想飛到宮中歸心似箭的心情。
音樂具有無窮的體裁特征,連續16分音符的半音級進的滑行音調,形象地模仿了野蜂飛舞嗡嗡叫聲,曲調忽高忽低,音量時強時弱,既表現了野蜂盤旋飛舞,又表現了王子歸心似箭的心情。
3、歌曲《小青蛙找家》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簡練,富有兒童情趣的歌曲,有四個樂句構成,一段體,2/4拍,五聲宮調式。歌曲以明快活潑的旋律做前奏,描寫了小青蛙在東奔西跑找自己的家,也為歌曲主題出現做了鋪墊。歌中“跳跳”“呱呱”的獨白,刻畫了小青蛙跳跳叫叫的焦急心態。最后一句旋律平穩流暢,似乎表現了小青蛙歷盡艱辛終于回到了家的愉快、喜悅的心情。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歡快流暢,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
4、歌曲《小蜻蜓》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優美的兒童歌曲,3/4拍,五聲F宮調式,四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以舒展的節奏,流暢起伏的旋律,訴說了小蜻蜓飛來飛去
四、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演唱并表演《小青蛙找家》;
2、歌詞創編。
教學目標:
1、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束。
2、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3、能隨音樂創編歌詞。
教學重難點:演唱歌曲時能夠較好的表現出情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琴、場景布置、蓓蕾評價牌、動物卡片
課時數:1課時
課型:新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來,閉上眼睛。(多媒體演示動物王國的場景)
2、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地方?對,這兒就是快樂的“動物王國”,小動物們生活在這里,可幸福了。你們聽,誰來了?
(多媒體播放音樂,讓學生根據音樂說出動物的名字,并模仿動作)
3、(多媒體演示青蛙)
師:咦,小青蛙怎么這么著急的跑出來了?原來他有一件高興的事情想早點告訴小朋友。你們聽!
(多媒體演示《小青蛙與暴風雨作斗爭》)
師:小青蛙們靠著自己的勇敢和本領,終于戰勝了暴風雨,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4、師:可是,在與暴風雨作斗爭時,有幾只小青蛙迷路了,還沒回到家。這可怎么辦哪?
師:大家都很關心小青蛙。別著急,老師幫小青蛙編了一首歌,只要大家都會唱了,小青蛙們聽到了,就能找到家了。
(多媒體演示歌曲動畫)
二、學習歌曲
1、師:你們看到了誰?(……)
那么這幾只小青蛙在做什么呢?(……)
(學生發言,教師總結完整的歌詞)
師:小朋友們都說的很好,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小青蛙找家》吧!(出示課題)
2、師:讓我們來跟著音樂一起說。
(師生共同隨音樂朗讀一遍歌詞)
師:真好,下面我們來個比賽。
(分組說“跳跳、呱呱”)
3、師:我們和小青蛙一起輕輕地唱一唱吧。(師生共同輕聲唱歌)
教師指導演唱兩處歌詞的感情,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情感來表現,表現好的發給頭飾。
4、師:小朋友們都學得很好。讓我們拍著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
5、師:唱得真好,現在你們都是小青蛙了,咱們一起來表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6、師:真好聽!剛才老師發現有幾只小青蛙已經做好準備了。來!戴頭飾的小青蛙待會兒和老師一起表演,好嗎?
三、編創歌曲。
1、師:聽到小青蛙美妙的歌聲,小動物們都來了。
(多媒體演示)
師:他們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們能幫他們編一首這樣的歌嗎?
師:有一只小鳥已經飛到了老師的身邊,所以我給他編了一首《小黃鳥找家》。聽!
(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
師:其他的小動物們早已來到了你們身邊。請你們輕輕地把他們請出來吧。
(請組長舉起頭飾,教師介紹哪里是動物的家)
師:小朋友們,現在請你們聽著音樂,輕輕地送小動物回家吧。
(聽音樂讓學生輕輕地坐到動物小組)
2、師:你們真棒!現在就你們為小動物們編歌吧。看哪個小組的小朋友們最團結、最聰明,編出的歌曲聽。
(學生分組編創,教師巡回指導)
3、師:時間到了,小朋友們都編好了嗎?
(請各小組以各種形式表演、匯報)
師:你們覺得他們演的怎樣,輕輕商量一下,要不要為他們舉起我們的蓓蕾呢?
四、小結
1、師:今天,我們不僅幫小青蛙找到了家,還幫助動物王國的許多小動物都編出了好聽的歌。現在就讓咱們唱著動聽的歌,帶著小動物們一起,回到咱們的班級,咱們在學校的家吧。
(學生隨著音樂,唱著自編的歌,帶著小動物們離開教室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束。
2、大膽積極地參與表演,創編歌謠。
教學上限:
1、大膽積極地參與表演,創編歌謠。
2、參與、創編
教學下限:
1、學會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感受歌曲的活潑,并能隨音樂表演。
教學準備:
節奏樂器、紙工青蛙
教學過程:
一、聽《小蜻蜓》歌曲隨歌曲律動進教室。
1、表演小蜻蜓感受歌曲的優美進入情景。
二、導入
1、告訴學生今天有位小客人來我們這里做客,展示青蛙卡通動畫形象及叫聲,請學生和小青蛙問聲好!(出示節奏)
__ __ │ X X │ __ __ │ X X ‖
歡迎 小青 蛙 呱 歡迎 小青 蛙 呱
按節奏念歡迎詞。(加上拍手)
2、 小青蛙看見朋友們那么熱情它想念一首兒歌:
X X | X X | X X | X X | __ X |
跳 跳 呱 呱 跳 跳 呱 呱 跳跳 跳
__ X | X X X | __ X |
呱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請學生模仿讀歌謠。并可以邊做動作邊念。(注意節奏)
3、你能編一編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歌謠嗎?如:“跑跑、喵喵”等。
三、學唱歌曲
1、故事導入:有幾只可愛的小青蛙,貪玩迷了路,心里很著急,一路上邊跳邊叫著,真想快點回家去,最后他們找到家了嗎?讓我們一起聽聽小青蛙的故事。(聆聽歌曲范唱1)
2、今天小青蛙想請你們幫忙,請小朋友們趕快學會這首歌唱唱一唱,你們的歌聲能幫助小青蛙媽媽聽見,讓小青蛙找到自己的家。
3、聽歌曲,學生拍手。(范唱2)
4、展示歌詞,學習按節奏讀歌詞。
5、啟發學生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伴奏2)
6、模仿青蛙的動作表演,啟發學生自編動作表演。(伴奏2)
四、游戲
學生分組,自由組合,一組學生圍成圓圈,扮演“小青蛙的家”,另一組扮演“迷路的小青蛙”,還有的扮演回家路上的景物如小草、小橋等。音樂開始,“小青蛙”按節奏自由地做青蛙的動作,“家”的學生用節奏樂器敲節奏。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時,“小青蛙”跳到一個學生面前,“家”的學生和“小青蛙”交換位置。音樂起,游戲又開始。
五、編創歌曲。
1、師:聽到小青蛙美妙的歌聲,小動物們都來了。
師:他們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們能幫他們編一首這樣的歌嗎?
師:有一只小鳥已經飛到了老師的身邊,所以我給他編了一首《小黃鳥找家》。聽!(教師范唱伴奏1)
師:其他的小動物們早已來到了你們身邊。請你們也給他們編一首歌吧。(伴奏2)
2、師:你們真棒!現在就你們為小動物們編歌吧。看哪個小組的小朋友們最團結、最聰明,編出的歌曲聽。(學生分組編創,教師巡回指導)
3、各小組以各種形式表演、匯報
師:今天,我們不僅幫小青蛙找到了家,還幫助動物王國的許多小動物都編出了好聽的歌。現在就讓咱們唱著動聽的歌,帶著小動物們一起,回到咱們的班級,咱們在學校的家吧。
一年級音樂公開課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能隨錄音或在老師的伴奏下唱會歌曲。
2、在演唱歌曲時結合律動的方式表現歌曲旋律的美感與歌詞中兄弟姐妹之親情。
3、初步認識旋律線。
4、通過與《小列兵》對比的方法,感知兩首歌曲在速度、力度、情緒方面的不同。
5、練習吹牧童笛,鞏固“do”音的吹奏。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重難點:
通過演唱歌曲,體會歌曲旋律的美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節奏練習。
2、齊唱《小列兵》。
二、談話引入。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音樂課堂來了一些新的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出示大雁的圖片)
2、簡介大雁。
3、揭示課題;雁群飛
三、新課教學
(一)聽聽、想想:
1、聽錄音播放歌曲,思考:與《小列兵》對比,哪一首歌快,哪一首歌慢,哪一首歌強勁有力,哪一首歌輕柔抒情。
(1)指名學生回答,評議。
2、再聽歌曲,學生思考:從歌詞中知道了什么?
(二)聽聽、讀讀:
學生齊跟教師有節奏地拍手讀一遍歌詞。
(三)聽聽、唱唱:
齊跟錄音輕輕地唱熟。
(四)聽聽、看看:
教師分句范唱,學生觀看屏幕,看看圖中有什么變化。(多媒體)
(1)指名回答。
(2)簡單認識“旋律線”。(根據旋律的高低起伏形成的線,叫旋律線)
(3)找找歌曲有哪兩條旋律線是相同的?為什么?(第一、三條是相同的,因為兩句歌曲的旋律一樣)
(五)唱唱、玩玩:
1、跟錄音再唱歌曲,要求大膽唱準音高。
2、師生共同玩歌詞接龍游戲,教師適時點撥。
(1)師生接龍
(2)男女接龍
(3)分組接龍
(六)唱唱、跳跳:
師;同學們,你們學會唱這首歌了,那么你們會跳嗎?
1、學生創編大雁飛的動作。
2、跟教師齊跳。
3、(多媒體)觀看臺上小演員表演;邊看邊思考:小演員們是怎樣把歌曲的美感表現出來的。
4、齊跟屏幕中的小演員邊唱邊律動,要求把歌曲的`美感表現出來。
5、每組選出一名領頭雁,帶頭邊唱邊律動。
6、齊跟伴奏再唱一遍歌曲。
(七)小結
四、鞏固練習吹奏牧童笛。
1、指名說說音怎樣按。
2、齊練習吹奏“do”的長氣息與短氣息。
3、游戲。
五、總結。
一年級關于音樂的優秀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通過律動、游戲帶領小朋友熟悉新環境。
2、通過學唱《我們一起來唱歌》,讓學生相互認識,彼此感到不陌生。
教學重難點:通過多種手段帶領每一位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初步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愛好。
教具準備:教學過程 步驟與環節
一、組織教學
二、認識音樂娃娃
三、音樂游戲《傳、傳、傳》
四、歌曲《我們一起來唱歌》
五、總結
教師的指導活動
1、組織學生按照已排好的圓形座位坐好。
2、宣布課堂秩序
出示音樂娃娃:“小朋友在這奇妙有趣的音樂樂園里,將由這三個音樂娃娃為你們做導游,他們會帶領你們認識許許多多最最快樂的朋友,你們想跟他們交朋友嗎?
3、放音樂《傳、傳、傳》 “……下面我們一起來聽‘唱唱’為我們帶來的一首好聽的歌《傳、傳、傳》”
4、放音樂(第二遍)
5、宣布游戲規則“……大紅花傳到誰,誰就走出來作自我介紹”
6、導入:‘唱唱’可是一個天生的歌唱家,今天我們在音樂樂園里要跟‘唱唱’學 好多的歌兒,下面我們和‘唱唱’一起來唱歌,好嗎?
7、彈琴伴奏
8、彈親伴奏
“今天老師把小朋友帶到音樂樂園,認識了哪些朋友?你們快樂嗎?”
學生的學習活動
按個子高矮排隊等待認識“唱唱”、“聽聽”、“動動”三個音樂娃娃。
1、坐在原位隨節拍拍手。
2、跟著學唱。
3、按節奏順時針傳大紅花。
4、跟著老師唱第一段歌詞
5、學唱第二段歌詞,在囗處填上自己和認識的小朋友的名字。
6、鞏固歌曲
①兩個熟悉的小朋友一起唱,商量好歌中名字的先后。
②跟隨琴聲唱。 自由回答
設計意圖
把學生從教室里“秧田”式的座位改成開放型的圓形座位,給學生帶來新鮮感,也為活動帶來方便。
通過游戲,讓小朋友互相認識,消除了害怕的情緒,同時又增添了許多樂趣。通過這首歌的學習,鞏固了小朋友在前面游戲中認識的新同學的名字,增進了友情。
課堂小結:本課中的《我們一起來唱歌》和游戲《傳、傳、傳》目的都是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三個音樂娃娃的出現明確了每個環節的活動內容:唱、動、聽。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10篇《一年級音樂教案參考》,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本文由用戶feng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qingqu1.cn/21832.html